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① 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①

  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

①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②凌波:水面之上。

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精妙,试作具体分析。

2.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1.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 “有意十分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 “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 2.相同点:两诗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及往来穿梭的游船画舫,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心。 【解析】 试题分析: 1.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鉴赏作者的情感要做好下列几步, (1)借助创作背景,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 (2)了解诗歌语言,琢磨诗歌中的形象,领会景物所蕴涵的作者的感情; (3)抓住诗歌结构,剖析诗歌画面,把握作者感情变化。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人也。少袭爵,好学博闻。魏明帝初为平原侯,曾为文学。及即位,累迁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

嘉平中,为司隶校尉。抚军校事尹模凭宠作威,奸利盈积,朝野畏惮,莫敢言者。曾奏劾之,朝廷称焉。时曹爽专权,宣帝称疾,曾亦病。爽诛,乃起视事。魏帝之废也,曾预其谋焉。

时步兵校尉阮籍负才放诞,居丧无礼。曾面质籍于文帝座曰:“卿纵情背礼,败俗之人,今忠贤执政,综核名实,若卿之曹,不可长也。”因言于帝曰:“公方以孝治天下,而听阮籍以重哀饮酒食肉于公座。宜摈四裔,无令污染华夏。”帝曰:“此子羸病若此,君不能为吾忍邪!”曾重引据,辞理甚切。帝虽不从,时人敬惮之。

正元年中为镇北将军、假节。将之镇,文帝使武帝、齐王攸辞送数十里。曾盛为宾主,备太牢之馔。侍从吏驱,莫不醉饱。帝既出,又其子劭。曾先敕劭曰:“客必过汝,汝当豫严。”劭不冠带,停帝良久,曾深以谴劭。曾见崇重如此。

武帝践阼,拜太尉,进爵为公,食邑千八百户。久之,以本官领司徒。进位太傅。曾以老年,屡乞逊位。曰“司徒所掌务烦,不可久劳耆艾。其进太宰,侍中如故。朝会剑履乘舆上殿,如汉相国萧何、田千秋、魏太傅钟繇故事。”

曾性至孝,闺门整肃,自少及长,无声乐嬖幸之好。年老之后,与妻相见,皆正衣冠,相待如宾。己南向,妻北面,再拜上酒,酬酢既毕便出。一岁如此者不过再三焉。然性奢豪,务在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刘毅等数劾奏曾侈忲无度,帝以其重臣,一无所问。都官从事刘享尝奏曾华侈,以铜钩绂纼车,莹牛蹄角。后曾辟享为掾,或劝勿应。享谓至公之体,不以私憾,遂应辟。曾常因小事加享杖罚。其外宽内忌,亦此类也。司空贾充权人主,曾卑充而附之。及充与庾纯因酒相竞,曾议党充而抑纯,以此为正直所非。

咸宁四年,时年八十。

(节选自《晋书·何曾传》)

【注】①纼(zhèn):穿在牛鼻子上的备牵引的绳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帝称疾,曾亦                谢:感激,感谢

B.帝既出,又其子劭                过:拜访,探访

C.武帝践阼,拜太尉,进爵为公        践阼:指君王即位

D.司空贾充权人主                  拟:比,比拟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节”本指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任务完成后,节会被收回。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加假节的称号。

B.“太牢”指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猪三牲俱备。若只有猪、羊,没有牛,则称为“少牢”。

C.“耆艾”泛指老年人。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如三十岁为而立,四十岁为不惑,五十岁为艾、知命,六十岁为耆、花甲。

D.“薨”是古人对皇帝﹑太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古代士大夫的死一般叫“卒”,士人的死叫“不禄”,庶人的死一般则称之为“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曾不惧权势,敢于直言。对于朝野畏惧的抚军校事尹模,只有他敢上奏弹劾其恃宠作威;他不但在文帝面前质问阮籍服丧不守礼制,还进谏文帝将阮籍放逐边疆。

B.何曾位居要职,受武帝器重。他赴任镇北将军时,武帝派人为之送行数十里;他以年老为由请求辞职时,武帝允许他朝会时可佩剑、穿鞋、乘车上殿。

C.何曾遵守礼法,家风谨严。他从小到大不好声色,与妻子相敬如宾;他训诫儿子,在客人拜访时要端正仪容。

D.何曾心胸狭窄,逢迎权贵。下属刘享曾奏报他奢华,他挟私报复,常因小事对刘享施以杖罚;他低三下四地依附于权臣贾充,当贾充与人争执时,他偏袒贾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爽诛,乃起视事。魏帝之废也,曾预其谋焉。

(2)劭不冠带,停帝良久,曾深以谴劭。曾见崇重如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代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实践课题是现代化;表现在思想理论上,就是现代性的塑造和构建。所谓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这种转型的物质基础在于,随着机器大工业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生产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节点。在人类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人为因素开始决定性地压倒自然因素,成为占优势和主导地位的力量。相对于过去处于从属地位的人与自然关系来说,人类开始在总体上成为主体。由此,以往浑然一体的世界被二元化:自然被降格为客体和人的生活环境,人则成为一种超越甚至主宰自然的存在物。这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所实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性逆转。

社会转型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古代社会或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使用自然形成的生产工具,后者主要使用人类创造的生产工具;前者主要是人受自然界的支配,后者主要是人受自身劳动产品的支配;前者主要是个人通过家庭、部落和土地结合在一起,后者主要是个人通过交换结合在一起;前者主要是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后者主要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前者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者依靠个人或共同体对非生产资料所有者实行统治,后者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者通过货币对非生产资料所有者进行统治;等等。因此,从哲学上审视,现代化的底蕴就是人的主体性的确立,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人的主体性的确立过程。

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导致传统社会的现代化转型相适应,近代以来哲学的认识重心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集中表现在由自然向人、由实体或本体向主体的迁移。这一迁移可从哲学家用不同命题表达各自时代的哲学主题中看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我们研究的主题是自然这个本体”;在近代,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要从自然迈向人的作品”,马克思、恩格斯则强调“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在当代,这种认识重心的迁移并没有停止或终结,而是在继续和深化。

认识重心的迁移,使现代哲学由客体本位转换到主体本位,由对自然和物的关注转换到对人自身的关注。由此,反映主体特质的主体性原则被凸显出来。在哲学史上,笛卡尔率先赋予主体性以优先地位。对此,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这样评价笛卡尔哲学的历史地位:从笛卡尔起,哲学一下转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范围,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也就是转入主体性的领域;笛卡尔在哲学上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从他起开始了哲学上的新时代,从此哲学文化改弦更张。在黑格尔看来,主体性的莅临不亚于哲学史上一次辉煌壮丽的日出。

(摘编自侯才《构建当代哲学主体性》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是人类历史一直面临的最大实践课题,表现在思想理论上是现代性的塑造和构建。

B.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人类由从属于自然的地位升格为在总体上成为主体的地位。

C.随着机器大工业的迅猛发展,当人类社会生产力达到一个足够新的高度和节点以后,人为因素就开始决定性地压倒自然因素。

D.现代化深刻影响了人类对生产工具的使用, 古代社会使用的是自然形成的生产工具,现代社会使用的是人类创造的生产工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产资料所有者对非生产资料所有者进行统治,在古代社会依靠个人或共同体,在现代社会依靠货币。

B.传统社会的哲学主要对自然以及实体或本体进行研究,现代社会的哲学则主要对作为主体的人进行研究。

C.现代哲学突出了反映主体特质的主体性原则,这是现代哲学认识重心迁移到关注人的主体性上的结果。

D.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和马克思、恩格斯各自的哲学主题不同,但是他们研究的对象是相同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哲学上看,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就是人的主体性被确立的过程,这个过程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B.从哲学家用不同命题表达各自时代的哲学主题中可以看出哲学认识重心的迁移,这种迁移直到当代,还在继续和深化。

C.近代以来哲学的认识重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进而促成了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转型。

D.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的“我思故我在”体现了主体性的优先地位,黑格尔认为他开创了哲学全新的方向,意义重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宽阔的江面上,渔船撑起白帆顺流而下。白帆鼓满了风,推送着渔船前进。它欣赏一番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后,嘲笑起躺在船舷旁的木桨夸耀着自己的本事。

傍晚,渔夫放下白帆,拿起木桨,划动起来,渔船返航了。

木桨带着哗哗的水声,对白帆说,你只能在顺风的时候神气十足!而我,虽然本事不大,却能够逆风而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漫画,给漫画拟一个标题,并说明漫画的内容。

 

(1)标题:                                  

(2)说明内容: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两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概括本段文字的寓意,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一只狐狸发现一个结满果实的葡萄园,可是它太胖了穿不进栅栏。于是它饿了三天让自己瘦下来。终于进来了,狐狸尽情享受美味的果实。可是,一顿饱餐之后,它发现自己又出不去了。只好又三天三夜不饮不食。人生何尝不是如此?(1)                    

有个老木匠即将退休,老板舍不得他,要他再建一座房子再走。老木匠虽答应,但心已不在工作上,用的是差料,出的是粗活。当房子建好,老板说这就是他退休的礼物。没想到建的竟是自己的房子,他既羞愧又后悔。——其实,人生(2)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