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官窑瓷器一般都是专门供给宫廷的御...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官窑瓷器一般都是专门供给宫廷的御用品,存世量相当少,在民间更是凤毛麟角,有些收藏者动辄说自己收到了“官窑”,很让人怀疑。

古巴在政治上深谙左右逢源的生存之道。它积极改善古美关系,又深化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关系,还与拉美几乎所有国家特别是巴西和委内瑞拉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

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空中喷温水秒变冰雾,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著名词作家阎肃为了创作歌剧《江姐》,曾经亲自到重庆渣滓洞恶劣艰苦的监狱里体验生活,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剖腹藏珠的革命精神。

近来一些消费者向记者感慨:鱼龙混杂的进口红酒市场,已经乱到让他们真假难辨。

面对中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的困境,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日前表示,应对老龄化,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刻不容缓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A 【解析】 试题分析:鱼龙混杂: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席不暇暖: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剖腹藏珠:为物伤身,轻重颠倒。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穿越黑白星际,他就像“风清扬”

围棋历史悠久昌盛的中日韩三国都有属于自己的围棋大师、泰斗、棋圣,但如果要票选一位三国棋迷都公认的伟大棋手,无疑是吴清源。这个伟大的头衔后面,也注定不会跟上“之一”。杨振宁说,吴清源之所以比爱因斯坦伟大,是因为物理界的第二还能和爱因斯坦交手,而围棋的世界,连“望其项背”都没人敢自称。

吴清源的名字,早就跨越了国界,超越了体育的范畴,成为一枚沉甸甸的世界文化印戳。武侠宗师金庸心目中,可以和吴清源对等的大侠,是自己小说构架中独孤求败的“风清扬”,他百岁的一生,跨越了近代历史最颠沛剧变的两大世纪,而他本人传奇的百年,经历的绝对比任何武侠小说更为精彩灿烂。

吴清源时代

1939年到1956年,被称为“吴清源时代”。作为棋手的吴清源,最傲人的战绩,自然是十番棋。日本当时的十番棋采取升降制度,在棋手视段位荣誉高于一切的年代里,十番棋的残酷和传奇自不待言。

1939年,为争夺本因坊秀哉去世后棋界第一人的地位,吴清源被推上了升降十番棋的舞台。他先后打败了木谷实、大前辈雁金准一、师兄桥本宇太郎、前辈岩本薰。1951年吴清源与战后日本首位九段棋手藤泽库之助进行了争夺棋界霸主的顶级决战。不过藤泽发挥不佳,以2胜7负1和惨败降格。由此,吴清源在前辈、同辈、后辈中的“昭和之棋圣”,不世之王者的地位,再也无人可以撼动。

创新棋士开创宇宙新布局

不败于天下,可以测量出一位棋士的武功,而在更为看重文治的传统文化里,吴清源对于世界围棋的贡献,则在于他开创了新布局。金庸之所以将吴清源比作自己小说里最无敌的“风清扬”,两人的一大共同点是爱创新:“吴先生有一段时候,所谓日本最高的高手,全部被他打败,发扬我们中国的围棋的精神,像独孤九剑这样没定式的,(招式)随时可以变化的,绝对创新,变化无穷,所以对方也招架不了,好像风清扬这样。”1933年左右,吴清源和木谷实有意识地在各种棋战中打破常规,在布局阶段即占据高位。第一次十番棋,不顾日本旧时代权威代表本因坊秀哉,依然敢于下出“三三·星·天元”的颠覆性开局,可见吴清源革新围棋的决心和胆魄。

此后,这种更具效率和速度,打破边角束缚的“新布局”成为开创现代围棋的主流,这种思潮也延绵至今。

晚年,吴清源依然不为年龄所束缚,潜心开创“21世纪围棋”的研究。他将中国《易经》阴阳调和、变化无常的思想放入围棋中,吴清源认为围棋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生命的哲学。吴清源认为,上个世纪的围棋是一种“部分”的围棋,棋手们过于重视局部的得失。“21世纪围棋”将是一种“全部的围棋”,是朝着整体、全面的方向发展,而不在局部纠缠。

川端康成正执笔“吴清源棋谈”时曾访问吴清源。他曾自述:“我认为,围棋是一种和谐的状态。它的重点不在于竞技或争胜负,而是调和。由一枚一枚讲究均衡的棋子最后所构成的一盘棋,便是建立在和谐的基础上。”

漂泊棋士三次更改国籍

吴清源一生,唯一的争议点就是国籍。这位出生在战乱飘零时代的棋圣,一生有很多无奈。1914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七岁学棋,青少年时期,在中国棋坛中已无敌手,天才的盛名让他当时享誉中日棋坛。14岁那年,吴清源与母亲及哥哥一起东渡,在和日本三位棋手过招后,正式定为三段。

1936年,吴清源改国籍为日本,那时,距离他在日本学棋生活已经过去了八年。对此,吴清源自传中曾写道:“在日本的中国人,受到歧视,也有人受到过实际的威胁,因此,我对自身的安全也很担心,但是一边下棋一边读书是行不通的,再说我还要养活一家人。最后我决定一个人加入日本国籍,选择了留在日本。”

自传里也有写道,他如何放弃日本国籍。“到了1946年,突然有一天,一些在日华侨到我家,并且拉着我去了我所住的杉并区的派出所。他们强迫我放弃日本的国籍……后来,他们交给了我一本中华民国临时护照。”

再次加入日本国籍,是1979年。“我于1979年再次加入了日本国籍,时年65岁。战前,从中国国籍转为日本国籍,是因为当时是战争年代,受形势逼迫不得已。再次加入日本籍,较之我自己,更多的是考虑到孩子。”自传里,吴清源很详细地道出小儿子因国籍问题,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最后一次变换国籍,吴清源是站在了一个父亲和丈夫的角度。

其实,对于大部分真正理解和敬重吴清源的棋迷来说,国籍根本不是问题。国手李喆在微博上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不知何时起,网络愤青们将矛头对上了吴先生。身世飘零,远渡扶桑,吴先生在特殊时期精神上的痛苦孤独不知又有几人能够承受,几人能够超拔。古往今来,超越时代之人,必受当时宵小之攻讦。”

(选自《华西都市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1)“碰到苦恼的事情、感受到周围压力的时候,吴老师会背诵白居易的诗歌:‘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贫随富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吴老师喜欢一句话:‘暗然而日章。’这句话出自《中庸》,讲述君子内敛,看上去并不发出耀眼的光芒,但会随着时间推移,渐渐发光。”(江铸久回忆吴清源)

(2)吴清源父亲在日本留学期间开始痴迷围棋,归国时更带回了大量难得的日本棋书。吴清源对围棋有过人的天赋,对棋谱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在父亲的鼓励下,进而逐渐养成了长时间特别投入研究的习惯,提高非常快,吴清源除了学习父亲带回来的日本书籍,又吸收了我国古棋的独有精华,在击败福建籍大同乡林贻书老夫子后,“围棋神童”之名不胫而走。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杨振宁把吴清源和爱因斯坦做比较,认为吴清源更伟大,是因为吴清源所取得的成就比爱因斯坦更伟大。

B.文章对吴清源在十番棋上取得的骄人战绩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以此突出吴清源在日本“昭和之棋圣”名号并非虚传。

C.吴清源敢于打破常规,开创围棋新布局,是他在十番棋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主要因素。

D.吴清源认为上个世纪的围棋是一种“部分”的围棋,缺失整体观、全面性,没有出路,得不到发展。

E.文章从三个不同的角度介绍吴清源的生平,传主形象更加客观真实,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请结合文本谈谈标题“穿越黑白星际,他就像‘风清扬’”的作用。

3.请结合文本分析文章最后一部分“漂泊棋士三次更改国籍”所体现的传记写作特点,并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4.请结合所供材料简析吴清源在围棋界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女巫的面包

玛莎·米查姆小姐是街角上那家小面包店的女老板。她今年四十岁了,有两千元的银行存款,两枚假牙和一颗多情的心。很多结了婚的人都没有玛莎小姐这么优越的条件。

有一个顾客每星期来两三次,玛莎小姐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他是个中年人,戴眼镜,棕色的胡子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衣服破旧,有几处补丁,而且宽松皱褶。但是,他外表整洁、很有礼貌。这个顾客老是买两个陈面包。新鲜面包五分钱一个,陈面包五分钱两个。他从来不要别的,只买陈面包。

有一次,玛莎小姐注意到他手指上有一块红褐色的污迹。她立刻断定这位顾客是艺术家,并且非常穷困。玛莎小姐坐下来吃肉排、喝红茶的时候,常常会好端端地叹起气来,希望那个斯文的艺术家能够分享她的美味的饭菜,不必待在阁楼里啃硬面包。玛莎小姐的心,我早就告诉过你们了,是多情的。

为了证实她对这个顾客的职业的猜测,她把以前从拍卖会拍得的一幅绘画从房间搬到外面。那是一幅威尼斯风景,一座壮丽的大理石宫殿矗立在前面的水景上,许多明暗烘托的笔触。艺术家是不可能不注意到的。

两天后,那个顾客来了。

“两个陈面包,劳驾。”

“夫人,你这幅画不坏。”顾客说道。

“是吗?”玛莎小姐说,她看到自己的计谋得逞了,便大为高兴。“我最爱好艺术和——”(不,这么早就说“艺术家”是不妥的)“和绘画。”她改口说。

“你认为这幅画不坏吗?”

“宫殿,”顾客说,“画得不太好。透视法用得不真实。再见,夫人。”他拿起面包,欠了欠身,匆匆走了。

是啊,他准是一个艺术家。他眼镜后面的目光是多么温柔和善啊!他的前额有多么宽阔!一眼就可以判断透视法——却靠陈面包过活!假如天才有两千元银行存款、一家面包店和一颗多情的心作为后盾,艺术和透视法将能达到多么辉煌的成就啊——但这只是白日梦罢了,玛莎小姐。

最近一段时间他来的时候往往隔着货柜聊一会儿,他还是一直买陈面包。她觉得他仿佛瘦了一点,精神也有点颓唐。她很想在他买的寒酸的食物里加上一些好吃的东西,只是鼓不起勇气来。她不敢冒失。她了解艺术家高傲的心理。

玛莎小姐在店堂里的时候,也穿起那件蓝点子的绸背心来了。她在后房熬了一种神秘的温棒子和硼砂的混合物。有许多人用这种汁水美容。

一天,那个顾客又像平时那样来买他的陈面包。玛莎小姐去拿面包的当儿,外面响起一阵嘈杂的喇叭声和警钟声,一辆救火车隆隆驶过。顾客跑到门口去张望,玛莎小姐突然灵机一动,抓住了这个机会,往两个陈面包里各塞进一大片黄油,再把面包按紧。

顾客再进来时,她已经把面包用纸包好了。顾客走了,玛莎小姐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可是心头不免有点着慌。

她是不是太大胆了呢?他会不高兴吗?

那天,她的心思老是在这件事上打转。她揣摩着他发现这场小骗局时的情景。

他会拿起干面包和清水当午饭。他会切开一个面包……

想到这里,玛莎小姐的脸上泛起了红晕。

前门上的铃铛恼人地响了。有人闹闹嚷嚷地走进来。玛莎小姐赶到店堂里去。那儿有两个男人。一个是叼着烟斗的年轻人,另一个就是她的艺术家。

他的脸涨得通红,帽子推到后脑勺上,头发揉得乱蓬蓬的。他攥紧拳头,狠狠地朝玛莎小姐摇晃——竟然向玛莎小姐摇晃。

“笨蛋!”他拉开嗓子嚷道,接着又喊了一声类似“五雷轰顶的”话。

年轻的那个竭力想把他拖开。

“我不走,”他怒气冲冲地说,“我非跟她讲个明白不可。”

他擂鼓似地敲着玛莎小姐的柜台。

“你把我给毁啦。”他嚷道,他的蓝眼睛几乎要在镜片后面闪出火来。“我对你说吧,你是个讨厌的老猫!”

玛莎小姐虚弱无力地倚在货架上,一手按着那件蓝点子的绸背心。

年轻人抓住同伴的衣领。“走吧,”他说,“你也骂够啦。”他把那个暴跳如雷的人拖到门外,自己又回来了。“夫人,我认为应当把这场吵闹的原因告诉你,”他说,“那个人是布卢姆伯格。他是建筑图样设计师。我和他在一个事务所里工作。他在绘制一份新市政厅的平面图,辛辛苦苦地干了三个月,准备参加有奖竞赛。他昨天刚上完墨。你明白,制图员总是先用铅笔打底稿的。上好墨之后,就用面包屑擦去铅笔印。陈面包比擦字橡皮好得多。布卢姆伯格一向在你这里买面包。嗯,今天——嗯,你明白,夫人,里面的黄油可不——嗯,布卢姆伯格的图样成了废纸,只能裁开来包三明治啦。”

玛莎小姐走进后房。她脱下蓝点子的绸背心,换上那件穿旧了的棕色哔叽衣服。接着,她把温棒子和硼砂煎汁倒在窗外的垃圾箱里。

(选自欧·亨利《女巫的面包》,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介绍主人公采用了单刀直入的方式,一开篇就直截了当地介绍了女主人公的基本情况,还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场景。

B.小说采用了欧·亨利式结局,小说前文没有任何伏笔,小说的真相在结尾部分才交代出来,让读者看到一个与表象完全不同的结局,出人意料。

C.小说对玛莎小姐“多情、自以为是”的行为予以了辛辣的讽刺,告诫人们做事不要主观臆断,好心办坏事。

D.小说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两个陈面包,暗线是女主人公的同情心。

E.小说善于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富有哲理的戏剧性场景,用漫画般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特点,还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制造与再现氛围,文字生动活泼。

2.请按故事进程有层次地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3.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4.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非常精彩,也有人认为将其删去,更能体现欧·亨利小说的风格,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中以山水色彩的浓淡对比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句子是:“                       。”

(2)在荀子《劝学》篇中,有一句提及学与思的关系,这句是:“                       。”

(3)杜甫在被誉为“七律之首”的《登高》诗作中,表达自己四处飘零、老病孤愁的凄凉人生境遇的诗句是:“                       。”

 

查看答案

阅读李白《越女词(其三)》,回答问题。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注释耶溪: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南。

1.诗中的采莲女有什么特点?试作简析。

2.“佯羞”的意思是“假装害羞”呢,还是“因害羞而假装采莲”或别的意思?试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刘沆,字冲之,吉州永新人。及长,倜傥任气。举进士不中,自称“退士”,不复出,父力勉之。天圣八年,始擢进士第二,为大理评事、通判舒州。有大狱历岁不决,沆数日决之。章献太后建资圣浮图,内侍张怀信挟诏命,督役严峻,州将至移疾不敢出,沆奏罢怀信。再迁太常丞、直集贤院,出知衡州。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欲窃取其田,乃伪作卖券,及邻翁死,遂夺而有之。其子诉于州县,二十年不得直,沆至,复诉之。尹氏持积岁税钞为验,沆曰:“若田千顷,岁输岂特此耶?尔始为券时,尝如敕问邻乎?其人固多在,可讯也。”尹氏遂伏罪。奉使契丹,馆伴杜防强沆以酒,沆沾醉,拂袖起,因骂之,坐是出知潭州。又降知和州,改右谏议大夫、知江州。时湖南蛮猺数出寇,至杀官吏。以沆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潭州兼安抚使,许便宜从事。沆大发兵至桂阳,招降二千余人,而蛮酋降者皆奏命以官。又募土兵分捕余党,斩馘甚众。已而贼复出,杀裨将胡元,坐降知鄂州。还,知审刑院,除知永兴军。顷之,以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数发隐伏。皇祐三年,拜参知政事。

文彦博、富弼复入为相。彦博为昭文馆大学士,弼监修国史,沆迁兵部侍郎,位在弼下。论者以为非故事,乃帖麻改沆监修国史,弼为集贤殿大学士。沆既疾言事官,因言:“庆历后,台谏官用事,朝廷命令之出,事无当否悉论之,必胜而后已,专务抉人阴私莫辨之事,以中伤士大夫。执政畏其言,进擢尤速。”沆遂举行御史迁次之格,满二岁者与知州。御史范师道、赵抃岁满求补郡,沆引格出之,中丞张升等言沆挟私出御史。时枢密使狄青亦因御史言,罢知陈州,沆奏曰:“御史去陛下将相,削陛下爪牙,此曹所谋,臣莫测也。”升等益论辨不已,罢沆知应天府。迁刑部尚书,徙陈州。沆长于吏事性豪率少仪矩然任数善刺探权近过失阴持之以轩轾取事论者以此少之(节选自《宋史·刘沆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沆长于吏事/性豪率/少仪矩/然任数/善刺探权近过失/阴持之以轩轾取事/论者以此少之/

B.沆长于吏事/性豪率少仪矩/然任数善/刺探权近过失阴持之以轩轾取事/论者以此少之/

C.沆长于吏事/性豪率/少仪矩/然任数善/刺探权近过失/阴持之以轩轾取事/论者以此少之/

D.沆长于吏事/性豪率少仪矩/然任数/善刺探权近过失阴持之以轩轾取事/论者以此少之/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是在出生时由父亲所取,“字”是在成人礼上后加的,出于礼貌,古人往往自称用名,称人以字。

B.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天圣”,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有且只有一个年号。

D.便宜从事,朝廷给予大臣的一种特权,遇事不必请示,可根据实际情况斟酌处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沆为官善决断。任舒州通判时,将州里几年没有判决的案件几天就裁决了。

B.刘沆办案心思细密。曾有尹姓的大户人家,霸占邻居的房产二十多年,刘沆从这户人家每年上缴的赋税判断田地买卖的契约是伪造的。

C.刘沆仕途坎坷,宦海沉浮。他曾因镇压湖南起义失利被贬鄂州,任职开封府期间官职又几起几落。

D.刘沆痛恨言官,直言进谏。刘沆进言说,言官专挑别人隐秘不能争辩的事情来中伤士大夫,令执政者忌惮,从而得到提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内侍张怀信挟诏命,督役严峻,州将至移疾不敢出,沆奏罢怀信。

(2)御史去陛下将相,削陛下爪牙,此曹所谋,臣莫测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