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刘璠字宝义,沛国沛人也。璠九岁而孤,居丧合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刘璠字宝义,沛国沛人也。璠九岁而,居丧合礼。少好读书,兼善文笔。

年十七,为上黄侯萧晔所器重。范阳张绾,梁之外戚,才高口辩,见推于世。璠年少未仕,而负才使气,不为之屈。绾尝于新渝侯坐,因酒后京兆杜骞曰:“寒士不逊。”璠厉色曰:“此坐谁非寒士?”璠本意在绾,而晔以为属己,辞色不平。璠曰:“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也!”遂拂衣而去。晔辞之,乃止。后随晔在淮南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弗之知尝忽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当身痛之辰,即母死之日也。居丧毁瘠,遂感风气。服阕后一年,犹杖而后起,及晔终于毗陵,故吏多分散,璠独奉晔丧还都,坟成乃退。梁简文时在东宫,遇晔素重,诸不送者皆被劾责,唯璠独被优赏。解褐王国常侍,非其好也。

璠少慷慨,好功名,志欲立事边城,不乐随牒平进。时寇难繁兴,未有所定。还至白马西,属达奚武军已至南郑,璠不得入城,遂降于武。太祖素闻其名,先诫武曰:“勿使刘璠死也。”故武先令璠赴阙。璠至,太祖见之如旧。谓仆射申徽曰:“刘璠佳士,古人何以之。”徽曰:“昔晋主灭吴,利在二陆。明公今平梁汉,得一刘璠也。”时南郑尚拒守未下,达奚武请屠之,太祖将许焉,唯令全璠一家而已。璠乃请之于朝,太祖怒而不许。璠泣而固请移时不退。柳仲礼侍侧曰:“此烈士也。”太祖曰:“事人当如此。”遂许之。城获全,璠之力也。

世宗初,授内史中大夫。寻封平阳县子,九百户。在职清白简亮,不合于时,左迁同和郡守。璠善于抚御,莅职未期年,生羌降附者五百余家。前后郡守多经营以致赀产,唯璠秋毫无所取,妻子并随羌俗,食麦衣皮,始终不改。洮阳、洪和二郡羌民,常越境璠讼理焉。其德化为他界所归仰如此。天和三年,时年五十九。

(选自《宋史﹒列传卷六十三》,有删改)

1.对文中加横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诟:骂,辱骂

②谢:感谢

③慷慨:大方,不吝啬

④过:责备,责骂

⑤烈士:有志之士

⑥竟:竟然  

⑦期年:一周年

⑧诣:到……去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④⑤⑥⑧ D.①⑤⑦⑧

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随晔在淮南/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弗之知/尝忽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

B.后随晔在淮南/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弗之知/尝忽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

C.后随晔在淮南/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弗之知/尝忽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

D.后随晔在淮南/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弗之知/尝忽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

3.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孤,指幼年失去父亲,类似这种委婉的说法还有“失恃”指失去父亲,“失怙”指失去母亲。

B.服阙,是指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官员须离职三年。

C.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借指太子本人,太子就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历朝历代都是以长子做太子。

D.解褐,是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做官,和“出仕”“致仕”等同义。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陆,指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两兄弟,二人才华横溢,当时名噪一时。

B.太祖,文中的太祖是赵匡胤的庙号。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

C.邑,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的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采地、食邑、封地等。

D.卒,是古人对大夫去世的描述方式。我国古代对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的称呼各有不同,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而殁,则指小孩子的夭折或病死。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刘璠在年少未任官时,富有才华有正气,不向梁朝外戚才高能辨的张绾屈服。他胸怀大志,喜好功名,立志在边城立功,不乐于按部就班地晋升。

B.刘璠仁德厚道。南郑拒守未被攻下,在达奚武请求屠城,太祖也将答应的情况下,刘璠流着泪坚决请求,终于打动了太祖,保全了南郑。

C.刘璠推行善政,管理有方。担任平阳县子,任职还未到期,生羌就有五百多户人家降附。洮阳、洪和二郡羌民,常常越境来请刘璠判定案子申辩是非。

D.刘璠恪守孝道,重情重义。母亲去世极度哀伤,人形毁损,服丧期满一年后,还要借助拐杖站立。萧晔在毗陵去世,只有刘璠护送萧晔灵柩还都。

6.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封平阳县子,邑九百户。在职清白简亮,不合于时,左迁同和郡守。

(2)前后郡守多经营以致赀产,唯璠秋毫无所取,妻子并随羌俗,食麦衣皮,始终不改。

 

1.D 2.B 3.B 4.D 5.C 6. (1)不久封为平阳县子,食邑九百户。任职期间为人清白纯洁坦率,不附和当时风气,降职为同和郡守。 (2)前后郡守大多经营产业来获取钱财,只有刘璠不占取丝毫财物,妻子儿女都随从羌人风俗,吃麦子穿皮衣,始终不改。 【解析】 试题解析: 1.(五)辨析词性推断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六)、借助字形推断汉语属于表意文字,对于一些词的意思可以通过字形特征来进行推断,例如: (七)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八)、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必考内容,要提高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能力,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方能奏效。题中②道歉; ③胸怀大志; ④超过; ⑥最终。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后随晔在淮南/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弗之知/尝忽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这段话主要抓主语“璠母”“ 璠”。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把握情况。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分类积累记忆。A“失怙”指失去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B清朝好几代不是长子做太子;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把握情况。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分类积累记忆。D项“殁”还指“死于非命”。文言文中关于“死” 一、等级1.崩:天子死曰崩,例如驾崩、山陵崩等.2.薨:诸侯死曰薨.3.卒:士大夫死曰卒.4.不禄:士死曰不禄.5.死:庶人死曰死.二、宗教6.圆寂:佛教用语,指僧尼死亡.7.涅槃:佛教用语,指所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也用作死的代称(指佛或僧人).8.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端坐死亡.三、避讳及谦称9.百年以(之)后:死亡的委婉说法.10.见背:(书面语)指长辈去世,委婉的说法.例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11.?:婉词,指人死.12.上天:迷信的人指到深佛仙人所在的地方,也用作婉词,指人死亡.13.仙逝:婉词,称人死.14.归天:填沟壑: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例如: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四、褒贬15.牺牲: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了自己的生命.16.就义:为正义事业而被杀害.17.见阎王:指死,含有贬义.18.蹬腿:(蹬腿儿)指人死亡(含诙谐意)19.一命呜呼:指死(含诙谐意)20.见鬼:指死亡或毁灭.例如:让这些害人虫见鬼去吧.21.翘辫子:死(含讥笑或诙谐意).例如:袁世凯做皇帝没几天就翘辫子了.五、中性22.殁:(书面语)死.23.殇:(书面语)没有到成年就死去.24.夭折:未成年而死,比喻事情中途失败.25.亡故:死去.26.断气:停止呼吸,死亡.27.逝世:去世,多用于名誉、地位较高的人.28.上西天:指死王,带有点不好的意味.29.老死:由于年老体衰而死亡(区别于病死)30.升天:称人死亡(迷信)31.寿终正寝:指年老病死在家中.32.下世:去世.33.猝死:突然死了。 34.行将就木:寿命已经不长了,快要进棺材了.35.晏驾:君主时代称帝王死.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5.C项“莅职未期年”中的“期年”是一年,该句是“任职还不到一年”之意。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1)得分点:寻,不久;亮,高洁坦率;左迁,贬官;(2)得分点:致,获取;赀,通“资”,钱财;妻子,妻子儿女。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刘璠,字宝义,是沛国沛人。刘璠九岁丧父,守丧合于礼节。年少喜好读书,同时文笔很好。 年十七,被上黄侯萧晔器重。范阳人张绾,是梁朝的外戚,才高有辩才,被世人所推崇。刘璠年少未任官职,依仗才能放纵任性(意气用事),不向他屈服。张绾曾经到新渝侯处做客,因为酒后辱骂京兆杜骞说:“寒士不谦逊。”刘璠厉声喝道:“在座的人谁不是寒士呢?”刘璠本意是对张绾说的,但萧晔以为是对自己,言语神态有不平之色。刘璠说:“哪个王候之门不会接受普通人!”于是拂袖而去。萧晔向他道歉,方才作罢。后随从萧晔在淮南,刘璠母在建康大病,刘璠不知消息。曾有一天忽然全身疼痛,不久收到家信,说其母生病。刘璠当即号泣上路返乡,气绝后又苏醒多次。当身痛的时候,就是母亲死亡之日。居丧过于哀伤以致人形毁损,因此感染了风寒。服丧期满除去丧服一年后,尚要依靠拐杖才能站起,到萧晔在毗陵去世,故吏多分散各处,只有刘璠恭敬地伴着萧晔的灵柩还都,坟建好后方离去。梁简文帝当时为太子,平素礼遇萧晔,那些不送丧者都被弹劾,只有刘璠受到优赏。出仕王国常侍,但是他不喜欢。 刘璠年少胸怀大志,喜好功名,立志于立功边城,不乐于按部就班地晋升。当时寇难频繁发生,不知何以平定。还至白马西,正值达奚武军队已至南郑,刘璠不能入城,因此向达奚武投降。太祖向来闻知刘璠的名气,事先告诫达奚武说:“不要使刘璠有死亡的危险。”所以达奚武先令刘璠赴朝廷。刘璠到了之时,太祖相见时如同旧交。太祖对仆射申徽说:“刘璠佳士,就是古人也难以超越。”申徽说:“往昔晋主灭亡吴国,其利在于得到陆机、陆云。明公如今平定梁汉,得到一位刘璠。当时南郑尚拒守未能攻下,达奚武请求下令大屠杀,太祖准备应允,只令保全刘璠一家人而已。刘璠向当朝请求不屠杀,太祖怒而不许。刘璠流着泪坚决请求,很长时间都不退下。柳仲礼在一侧相侍说:“这是真正的有志之士。”太祖说:“用人应当如此。”因而允许不屠城,南郑城才得以保全,这是刘璠之力所致。 世宗初年,授内史中大夫,掌管诏令。不久担任平阳县子,食邑九百。任职期间为人清白纯洁坦率,不附和当时风气,降职为同和郡守。刘璠善于安抚控制,任职不到一年,生羌降服者就有五百多户。前后郡守大多经营产业来获取钱财,只有刘璠不占取丝毫财物,妻子儿女都随从羌人风俗,吃麦子穿皮衣,始终不改。洮阳、洪和二郡羌民,常越境来请刘璠断定案子是非曲直。他的德化已广为他界所仰慕。天和三年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天宝末入朝,时禄山反,帝引见,何方诛讨?常清见帝忧,因大言曰:“太平斯久,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玄宗壮其言。翌日,以常清为范阳节度,乘驿赴东京。募兵六万,皆庸保市井之流。乃斫断河阳桥,于东京为固守之备。

3.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B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C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D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周显德初,太祖领同州节度,宣徽使昝居润与伦厚善,荐于太祖,留幕府。太祖继领滑、许、宋三镇,皆署从事,掌留使财货,以廉闻。“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还具以白。朝论沮之曰:“今以军储振饥民,若荐饥无征,孰任其咎?”太祖以问,伦曰:“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岂复有水旱耶?此当决于宸衷。”太祖即命发廪贷民。

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

B.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

C.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

D.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自由和平等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价值追求。自由平等是早期人类的基本利益,即物质财富的占有。平等表现为个体在群体生活中均等地占有财富,而自由更多体现在个体可以合理地占有属于自己的财富。现在法治社会里,平等主要是公共事务的处理原则,通过平等可以制定出符合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的规则;而自由主要是市民在不侵犯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独立处理其私人事务的原则。平等主要出现在公共领域,而自由主要出现在私人领域。自由和平等一起构成了现代市民生活的基本原则。

在东西方文明形成的过程中,自由与平等所受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某种程度上说,东方文明在形成之初更重视平等,西方文明则更重视自由。当然这与东方文明是大陆农业文明,西方文明是海洋商业文明有很大的关系!

(摘自《平等与自由——中西方法治思想的差异》)

下列关于自由和平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早期人类生活中,平等和自由是人类的两大基本价值追求,表现为均等与合理地占有物质财富。

B.现在法治社会里的平等主要表现为通过平等可以制定出符合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的规则,而自由主要是市民可以独立处理其私人事务。

C.在法治社会里,平等和自由一起构成现代市民生活的基本原则,分别出现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

D.在东西方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平等和自由所受重视程度不同,东方重视平等,西方则不重视平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重拾家风

(侯晓强《讽刺与幽默》2016年02月26日第06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用“金字塔”的形式所描述的“学习方法及其效果”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就某一点说说你的体会,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