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夜行船 赵軏 今夜阴云初霁。画帘外、月华如水。露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夜行船

赵軏

今夜阴云初霁。画帘外、月华如水。露霭晴空,风吹高树,满院中秋意。

皎皎蟾光当此际。怎奈何、不成况味。莫近檐间,休来窗上,且放离人睡。

1)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2)请简要赏析“莫近檐间,休来窗上,且放离人睡”的妙处。

 

(1)上阕用如水的月光、露蔼、风、高树,营造了中秋夜澄明、清冷的意境,烘托了作者内心的空寂伤感,为下阕抒发思家之情作铺垫。 (2)运用了拟人手法,作者希望月光不要靠近屋檐,穿过窗户,不要让离人见月不能安睡。强烈表达了作者中秋漂泊在外思念家人而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的孤苦。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分析上阕的意境及作用。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意象,然后分析意象特征,概括为意境特点,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作用。上阕用如水的月光、露蔼、风、高树,营造了中秋夜澄明、清冷的意境,烘托了作者内心的空寂伤感,为下阕抒发思家之情作铺垫。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此题考查对意象的分析,同一作者在不同的环境中,对不同的景物描写特点各不相同,答题步骤先分别概括景色特点,然后分别具体分析诗所表现的的具体景色及特点。上阕用如水的月光、露蔼、风、高树营造中秋夜清冷的意境。分析作用时常见的有,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做铺垫等,如本题烘托了作者内心的空寂伤感,为下阕抒发思家之情作铺垫。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莫近檐间,休来窗上,且放离人睡”的妙处,主要从手法、情感和主旨等方面分析。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希望月光不要靠近屋檐,穿过窗户,不要让离人见月不能安睡,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思乡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如本题运用了拟人手法,作者希望月光不要靠近屋檐,穿过窗户,不要让离人见月不能安睡。强烈表达了作者中秋漂泊在外思念家人而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的孤苦。答题时要注意每条中手法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生不能相养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情不可终,汝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节选自韩愈《祭十二郎文》)

【乙】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节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有删改)

注:矧,shěn,况且。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其为之,其又何  :怨恨

B.教吾子与汝子其成  :期望

C.吾之始也          归:回家

D御酒食            间:偶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还也

B言有穷情不可终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然知汝父能养也          人又谁能以身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D不及事姑              相如驽,独畏廉将军哉?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

B.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

C.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

D.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均是对至亲之人的怀念性文字,甲文中的“汝”指作者的侄子十二郎,乙文中的“汝”指作者欧阳修。

B.甲文教育十二郎的儿子幸其成”、抚养其女儿 “待其嫁”,目的是告慰死者,使死者安心,这正体现出叔侄二人的深厚感情。

C.乙文两次说到“知汝父之必将有后”,“太夫人”这样充满自信的理由是欧阳修父亲宅心仁厚,家风良好,儿子必将受到熏陶和教育。

D.甲文直抒胸臆,抒发自己对十二郎的愧疚和悲痛之情;乙文借祖母口述,道出父亲生前做人和为官的一些事情,表现父亲高尚人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比兴和程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表现手法。

比兴方法最早见于《诗经》。如果文艺作品描摹的对象是“物”,但真正表达的内容却是人,即以物喻人、缘物寄情,这就是比兴。在中国传统山水画、花鸟画中,比兴手法被巧妙地用来表现自然中人的情感寄寓。在中国绘画史上,山水画、花鸟画的数量和质量都占有绝对优势,这恰恰反映了画家借山水花鸟咏志抒情的倾向,也反映了比兴手法的作用和地位。

中国传统山水画、花鸟画与西方风景画、静物画有很大区别,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前者使用了比兴手法,而后者则无比兴。西方画家笔下的田园风光是一种写实,画一些人物也是为了反映田园生活;中国画家则借山水表达志趣。至于花鸟画与静物画更是相差甚远。西方静物画多是描绘生活用品、水果、动物标本、瓶花等,较少有活的动物,基本上还是写实、摹真。而中国的花鸟画则完全不同。首先,花鸟画描绘的是活的动植物;其次,是选择具有某些典型特征的花鸟进行比兴。如北宋宫廷花鸟画多选择华贵富丽的牡丹、芙蓉等,民间花鸟画则多带有吉祥的含义。由于自然界中花鸟种类繁多又各具特色,非常适合用于比兴,因此中国传统绘画中以花鸟居多,远远超过了山水画和人物画。

中国古代文人画家喜爱的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它们分明是画家本身思想和人格的化身。古代文人画“四君子”常用一个“写”字,如写梅、写竹、写兰、写菊,宗旨在于言志抒怀。可以说,中国古代画家利用了比兴这种中国特有的手法,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境地,其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远远超出了山水花鸟的自然形象本身。

中国传统绘画讲求高度概括,于是形成了程式这一表现手法。画家根据对形式美规律的掌握和运用,通过对生活长期的提炼和积淀,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表现技法,用以描绘同一类或相似的事物,这就是绘画的程式。中国传统绘画对程式的运用远远超出西方绘画,这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如线条的运用、画面的布局、色彩的配置,都有一定的程式;人物画的各种描法、山水画的各种皴法、花鸟画的各种勾法点法,都有严格的规范,而且这些程式、规范也在不断发展、丰富着。

程式化使得艺术语言更加概括。画家在写梅兰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无女不成梅”和“凤眼”,画竹叶则采用了“介”字和“个”字形。程式化也十分适合于“写意”而达到“神似”。例如画树,要求“松皮如鳞”、“柏皮缠身”;树叶则有梅花点、胡椒点等。掌握了这些程式,在画树时就不必完全依它的实际枝叶形状去刻画,而是选用某种适宜的方法概括表现出来即可。这种程式的运用,当然不是为了摹真,但可达到“似与不似之间”。

程式化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创造,它增强了中国画的形式感和民族性。程式与内容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用程式概括并充分表达内容,又以内容来丰富和发展程式,使二者达到高度统一。可以说,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创造了程式,而程式的运用又恰当地表达了写意。

(节选自颜锋《中国绘画传统与人文精神初探》有删改)

1.关于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画的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山水画、花鸟画与西方风景画、静物画有很大区别的原因就是后者没有运用比兴手法。

B.中国传统山水画里的山水是画家咏志抒情的载体,西方风景画里的田园风光则是画家的一种写实。

C.中国花鸟画描绘的是活的动植物;西方静物画描绘的则是生活用品、水果等静物,较少有活的动物。

D.中国传统绘画讲求高度概括,绘画里常常出现程式化的表现手法,这种运用远远超出了西方绘画。

2.下列对“绘画的程式”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绘画的程式是中国传统画家在描绘不同类事物时采用的一套相对稳定的表现技法,它体现了画家对形式美规律的掌握和运用。

B.从线条的运用、画面的布局、色彩的配置等到各种描法、皴法、勾法点法等,中国传统绘画都有一套严格的不能突破的规范和程式。

C.掌握了画树的程式,中国传统画家在画树时就不必依树的实际枝叶的形状去刻画,因为中国画运用某种程式,目的不是为了摹真。

D程式化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创造,可以说,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创造了程式,而传统画在运用程式的同时又恰当地表达了写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兴方法最早见于《诗经》,其目的在于以物喻人、缘物寄情。在中国传统山水画、花鸟画中,它被巧妙地用来表现自然中人的情感寄寓。

B.中国传统绘画中,山水画、花鸟画的数量占绝对优势,花鸟画的数量又远超山水画,原因是自然界中花鸟种类多又各具特色,适合运用比兴。

C“无女不成梅”“凤眼”和“介”字“个”字形等程式化画法,使得梅兰竹菊“四君子”特征鲜明,所以古代画“四君子”不叫“画”而叫“写”。

D程式化增强了中国画的形式感和民族性,但程式与内容是不可分割的,既要用程式概括并充分表达内容,又要以内容来丰富和发展程式。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人造黄油、植物奶油等人造反式脂肪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尤其会显著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B专家建议,考生最好选择在20号前后报名,切忌不要拖到最后两天,以免因报名人数过多无法登陆或因初次审核被退回而延误报名。

C在云航大桥开工奠基仪式上,张书记一再强调,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大家要深思而慎为。

D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两家运营商竞争愈演愈烈,为抢占市场,击败对手,一家投入lO亿元用于奖励使用其软件的出租车司机和乘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最近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分庭抗礼,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

B.活跃于北京各大医院的号贩子倒卖专家号的行为被媒体曝光后,挂号的患者和家属都对号贩子敬而远之,医院就诊秩序明显好转。

C近来,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中心接到不少消费者的咨询和投诉,反映部分实体商家和网络卖家有口无心,不兑现承诺,或者虚假宣传误导,欺骗消费者。

D未来五年,中华民族将穿越萦绕千年的小康梦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一幅亿万人民勠力同心决胜全面小康的壮丽图景即将展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