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不论是文学性还是议论性的文章,都不能没有趣味,可一讲到趣味,最现成的观念就是情趣。人们误以为趣味就只有情感的趣味,殊不知, ① 。情感的趣味,只是一种,除此之外, ② 。这样的三分法,是机械的。其实,三者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在许多情况下,界限并不十分清晰。有时是情趣与智趣交融,有时是审美情趣与审丑谐趣统一。
把下面的一个长句子改写成三个短句,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调整语序。
人们在那个经济高度发展、社会急剧变化的充满怀疑、多变、悲伤的时代中丧失了信仰与自我。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至于幽暗昏惑, ,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积善成德,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4)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苏轼《赤壁赋》)
(5)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苏洵《六国论》)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夜行船
赵軏
今夜阴云初霁。画帘外、月华如水。露霭晴空,风吹高树,满院中秋意。
皎皎蟾光当此际。怎奈何、不成况味。莫近檐间,休来窗上,且放离人睡。
(1)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2)请简要赏析“莫近檐间,休来窗上,且放离人睡”的妙处。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②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③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节选自韩愈《祭十二郎文》)
【乙】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注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节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有删改)
注:矧,shěn,况且。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其为之,其又何尤 尤:怨恨
B.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幸:期望
C.吾之始归也 归:回家
D.间御酒食 间:偶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②吾其还也
B.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①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D.①吾虽不及事姑 ②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
B.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
C.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
D.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均是对至亲之人的怀念性文字,甲文中的“汝”指作者的侄子十二郎,乙文中的“汝”指作者欧阳修。
B.甲文写教育十二郎的儿子“幸其成”、抚养其女儿 “待其嫁”,目的是告慰死者,使死者安心,这正体现出叔侄二人的深厚感情。
C.乙文两次说到“知汝父之必将有后”,“太夫人”这样充满自信的理由是欧阳修父亲宅心仁厚,家风良好,儿子必将受到熏陶和教育。
D.甲文直抒胸臆,抒发自己对十二郎的愧疚和悲痛之情;乙文借祖母口述,道出父亲生前做人和为官的一些事情,表现了父亲的高尚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