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作为征税派役文书,户帖实际来自于唐代的公文帖。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作为征税派役文书,户帖实际来自于唐代的公文帖。唐前期在正式公文中实际并没有帖,如《唐六典·尚书都省》中记载六种下行公文,即制、敕、册、令、教、符,其中尚书省下于州、州下于县、县下于乡都称为符,但武周时期折冲府有军帖,说明帖作为一种公文形式存在于唐代实际政治生活中。至中唐以后,公文帖渐多。从公文程式上看,帖与符的职能有相通之处,都是下于州县乡的基层公文。帖之所以能部分替代符,是因为帖的形式比较灵活、简便,不需要像符那样有繁琐的撰拟格式和签署规定,公文传递时间可能也没有严格限制唐代官府公文一般并不下达到百姓,如白居易的《钱塘湖石记》云“符下县,县帖乡,乡差所由(吏卒)”,说明公文仅到乡一级。唐代的公文帖最终能冲破程式,直接下达到百姓层面,并形成户帖,这与中唐以后的政治、经济变革有关。

唐前期制税权完全在中央,按丁征税派役,而赋役全国有统一的标准,故百姓都熟知自己的基本赋役负担。这种情况下,国家每年下达的赋役符或帖即使内容有所调整,也相对简单。这些信息要传达给百姓,唐前期的作法是采取榜示,像《新唐书·食货志》所言“凡税敛之数,书于县门、村坊,与众知之”;同时也通过里正负责通知百姓,因为他们负有“催督赋役”之责。但中唐以后,仅靠榜示和里正传达赋役内容就难以达到国家和百姓之间的信息通畅。这是因为安史之乱后国家的制税和派役权向基层下移,税制和役法趋向繁杂。在税制方面,征税对象由人丁变为资产性的地和户,地有类别、肥瘠之分,户有主客、等级之差;同时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具体税率由基层制定。在人口和土地流转频繁的情况下,基层州县为完成税额不得不对百姓实行摊征,这导致税率经常变化。因此,基层百姓很难搞清楚确切的征收标准。虽然国家有关赋役方面的榜示还存在,但多为赋役蠲免、虚实估比例等宏观内容,不涉及具体税率和役期。所以,百姓要了解具体的赋役信息只能靠基层的胥吏。

唐前期由于赋役标准固定统一,胥吏权力不大,但中唐以后,征税派役的无制化使这一阶层有更多的机会上下其手,中饱私囊。唐文宗时的襄邑县令李式谈到了征牵船夫中的黠吏。若分付里正派役,虽然一乡只要两夫,实际则是“赤帖怀中藏却,巡门掠敛一徧”,结果“富豪者终年闲坐,贫下者终日牵船”。因此,基层百姓迫切需要保持自己赋役负担的稳定,获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书。而中央政府对州县无序征收也试图寻求解决的办法,即使基层州县,对胥吏征税派役的舞弊行为也试图加以限制。在这种情况下,由基层百姓持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户帖便应运而生了。

——摘编自吴树国《户帖为什么产生在唐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帖在店代是一种征税征役的文书,来自于唐代的公文帖。公文帖级终冲破程式,直接下达到百姓层面,并形成户帖。

B公文帖和符有相通的职能,都可以下达到基层。相比之下,符的撰拟和签署更萦琐,帖有更灵活、简便的形式。

C中唐以前,公文帖很少,唐前期尚书省下于州县乡的基层公文都称为符而不用帖,说明帖并不存在于正式公文中。

D白居易的《钱墉湖石记》云“符下县,县帖乡,乡差所由”,唐代官府公文一般只到乡一级,于此可见一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安史之乱后,国家的税收制度发生变化,因为人口和土地流转频繁,为完成税收,基层州县往往会调整税率来向百姓摊征税收。

B唐前期,官府通过榜示发布赋役征收通知,即使内容有所调整也相对简单,所以百姓都熟知自己应缴纳的基本赋役负担。

C里正负有“催督赋役”的责任,中唐税法制度变化之前,通过里正通知赋役信息有助于国家和百姓之间的信息通畅。

D安史之乱以后,户帖出现之前,虽然国家有关赋役的榜示还存在,但多为宏观内容,百姓只能从基层胥吏那里了解税率和役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唐文宗时襄邑县令李式谈到征牵船夫的黔吏一事中,可以看到,中唐以后胥吏征税征役的舞弊行为是普遍存在的。

B安史之乱后税制和役法不断趋向繁杂,制税和征役权向基层下移,胥吏的权力也不断加大,有更多机会中饱私囊,营私舞弊。

C户帖作为一种公文形式存在于唐代实际政治生活中,户帖的出现适应了中央政府和基层州县以及基层百姓的需求,适应了中唐以后的政治、经济变革。

D户帖限剐了基层胥吏征税征役的舞弊行为,维持了百姓的赋役负担的稳定,因为由基层百姓持有,所以具有法律约束力。

 

1.C 2.B 3.D 【解析】 1.1】 试题分析:尚书省下于州县乡的公文称为符不称帖,并不能说明帖不存在于正式公文中,《唐六典》这种正式文献没有记载帖,才说明帖不存在于正式公文中。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范围混淆、强加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 2.2】 试题分析:百姓熟知自己应缴纳的基本赋役负担,不是因为榜示内容的简单,而是因为全国实行按丁征税。全国赋税有统一标准。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范围混淆、强加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 3.3】 试题分析:由基层百姓持有,所以具有法律约束力,错。原文不能推出这层因果关系。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企业必须大力发扬“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这个词从亮相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起,立即跻身网络热词。在人人言必谈工匠的时候,我们似乎还无法完全理解它的含义。到底什么是工匠精神?是水滴石穿,让时间磨砺出真正的锋芒?是融会贯通,把用户的需求做透?是开放思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是自主创新,让中国制造闪耀品质的光芒?

要求:阅读文段,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除诗歌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标语多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传统而含蓄。2000年前后的标语多是“努力拼搏”、“高考必胜”、“永不言败”等。如今的高考标语又有了新的内容:“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对上述现象你有何看法?请简述。要求:观点鲜明,表达清晰连贯,言之成理,不少于6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得超过20字。

太阳能,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主要表现为常说的太阳光线。     ,古人类就懂得用阳光晒干物件,并以此作为制作食物的方法,例如制盐和晒咸鱼等。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     。太阳能的利用有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然而利用太阳能发电还存在成本高、转换效率低的问题,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因孩子正处于培养阅读趣味的时期,所以,在保证他们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最基本的快乐的前提下,存在着一个培养他们高雅的阅读趣味——深阅读兴趣的问题。他们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未来的阅读水准。未来的专业人才,也就出于其中。 _________________

A.只要我们在他们中进行阅读的引导而不是顺其本性,我们就能指望有高质量的阅读未来。

B.如果我们不在他们中顺其本性地进行阅读的引导,我们就不能指望有高质量的阅读未来。

C.只有我们在他们中进行阅读的引导而且顺其本性,我们才能指望有高质量的阅读未来。

D.如果我们不在他们中进行阅读引导而只是顺其本性,我们就不能指望有高质量的阅读未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美如果不合作,世界上的许多议程都难以进行,中美关系如果恶化,将会给两国关系以及世界格局带来重大的影响。

B.从2月6日起,一个“孔雀女”与“凤凰男”分手的“故事”刷爆网络,原因是上海城里的姑娘随江西农村的男孩回家过春节,结果被“黑糊糊”的一顿年夜饭给吓跑了造成的。

C.负利率的货币政策正在压垮日本经济,如同世界许多其他国家一样,快钱制造的虚假繁荣,政府和企业越发不愿意开展财政和结构改革的艰苦工作。

D.在云航大桥开工奠基仪式上,张书记一再强调,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大家要深思而慎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