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涨工资与幸福感 徐 贲 ①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人都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涨工资与幸福感

 

①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人都知道,涨工资一般是发生在物价上涨之后的。如果涨工资增进幸福感,那么物价上涨就是破坏幸福感。网上有人写道:“昨天去西单地下广场的那个豆花庄吃小吃,以前10块钱一碗的凉面竟然涨到了13块钱一碗,鸭血粉丝汤也涨到了7块钱一碗,可是那量却一点也没多。我旁边一个满头华发的老太太端着一碗豆花喃喃自语,怎么什么都涨价啊,前儿吃还7块钱呢。”

②首先,谁涨了工资便意味着他的购买力得到提高,购买力与满足人的基本欲望直接相关。满足欲望正是一般人对“幸福”最本能的理解。这种推理带给人的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幸福幻觉。由于公共信息的缺失,一般老百姓很难弄清涨工资和涨物价之间真正的消长关系。

③其次,谁涨了工资都会觉得自己有“运气”,而这种感觉比多买一碗凉面或鸭血粉丝汤更能让人觉得幸福。心理学家考斯米德斯和托比指出,“幸福来自某种意外的好事”。涨工资便是这样一种被视为“运气”的意外的好事。涨工资并非人人都涨或一样地涨,有的人涨,有的人不涨,有的涨得多,有的涨得少。这是有幸涨工资者觉得幸福的一个主要原因。“运气好”不只是自己觉得幸运,还会受到别人的羡慕。心理学家列尔里说,“受到别人羡慕和赞扬特别能让人觉得幸福”。涨了工资的会觉得非常骄傲、光荣,在别人的羡慕和妒忌中享受到一种幸福感和优越感。

④但是这种幸福感是极为脆弱的,并不能持久。那往往不过是一种“比下有余”的暂时的心理满足,因为它随时都在被“比上不足”的不幸福感所抵消。就算是大家羡慕的公务员,工资涨在别人前面,但与某些“国企”人士一比(更不要说富豪大款们了),便觉得自己十分寒碜和委屈。他们仍然属于那些不能不为大蒜、大葱、凉面、豆花和猪肉涨价操心的人群。

⑤涨工资的幸福感是收入带来的幸福感的一个部分。许多研究都发现,对于幸福感来说,收入是一个相对的因素。当人的生活基本欲望得到满足,且有了相当程度的保证时,收入对于幸福感的提高作用就会大大减弱。人们常说的“钱买不来幸福”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说的(当然也有那种钱越多越贪婪的变态的幸福)。那些因涨工资而觉得幸福的绝大多数人,他们的基本欲望满足还没有达到“钱买不来幸福”的程度。对他们来说,收入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需要,柴米油盐、子女的教育、医疗、房贷,等等。因此无论他们自己觉得如何幸福,他们其实并不生活在哪怕还只是物质性的幸福之中。

⑥美国的“加图研究所”有一项研究指出,不能孤立地看待经济收入与幸福的关系,必须同时考虑到大的制度环境。“社会公正”要比只是“碰运气”的涨工资更能带来具有普遍意义、真实意义的幸福感。该研究还指出,前东欧国家人民的收入在当时不能算低,但人民的幸福感却比不上一些虽然贫穷但却相对政治自由、人民可以批评不公正分配制度的国家。

⑦哈佛大学教授、经济学家格里萨尔指出,幸福是包含价值目标的,因此,人们追求幸福的行为有时会显得是在降低自己的幸福。例如,有人觉得把钱花在别人身上比花在自己身上来得幸福(慈善捐款便是如此)。这种幸福是一种独立、自由选择的幸福。自由是幸福不可或缺的条件,不只是支配收入和金钱的自由,还包括运用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的自由。

⑧注重价值观是“德行伦理”思考幸福的特点。幸福不只是感到满足或快乐的情绪,更是一种关于“好生活”的理念。好生活的“好”是用“幸福”这个概念来表述的,亚里士多德觉得幸福或者好生活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一种进行中的生活方式,一种以德行为目的的行为,“幸福是一种完全合乎德行的现实活动”。许多人“以生活享受为满足”,更有许多人过着一种“明显奴性的生活,然而,却显得很是幸福”。

20世纪后期出现了一些对幸福进行计量统计的“幸福经济学”。例如,有的用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作为指标,发现虽然富国比穷国的幸福度要高,但当人均值达到1.5万美元后,平均收入对个人的主观幸福感便几乎不再发生影响。中国人均收入远低于这个水平(至少对普通老百姓是如此),这成为涨工资特别能提升幸福感的一个原因。在收入之外,还有许多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素,如免于焦虑和恐惧,人身、未来或食品安全有保障,有干净的环境、良好的医疗条件,政治权利、社会福利得到保障,等等。当人们感觉到这些因素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成为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时,涨工资便成为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惠”。于是,它提升幸福感的作用也就带有讽刺性地,表现得特别明显和重要了。

1.下列关于“幸福感”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涨工资总会给人们带来幸福感,哪怕这只是一种暂时的心理满足,随时都有可能被“比上不足”的不幸福感所抵消。

B.人们常说的“钱买不来幸福”,是指当收入能够保证满足人们的生活基本欲望时,收入就不会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了。

C.幸福是完全符合德行的,而以满足社会享受为目的的生活方式,并不完全合乎德行,因而很难带给人们真正的幸福感。

D.根据“幸福经济学理论,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越高,那么人们的幸福感就越高。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段引出话题,②③指出涨工资会提高购买力,会使人觉得自己有“运气”,因而涨工资者在主观上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B.④段承接上文,指出涨工资带来的幸福感是脆弱的;⑤段进一步指出,因工资觉得幸福的人,其实没有生活在幸福中。

C.⑥段从美国相关研究指出,看待幸福,不仅要看经济收入,还要考虑到大的制度环境;⑦⑧段进一步阐明幸福的深刻内涵。

D.⑨段指出,由于中国人均收入不够高,而且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其他诸多因素又不在掌控之中,因而涨工资特别能提升幸福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涨工资意味着购买力提高,而购买力的提高能增强满足欲望的能力,这使人们觉得幸福,但物价上涨却削弱了这种幸福感。

B.涨工资者觉得幸福是因为涨工资并非人人都涨或一样地涨,有人没涨,有人涨得比自己少,觉得涨工资是一件意外的好事。

C.有人慈善捐款,把钱花在别人身上,这种追求幸福的行为并没有降低自己的幸福;相反,这是一种独立、自由选择的幸福。

D.“碰运气”的涨工资带给人们的幸福感往往是脆弱的,而“社会公正”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则更具有普遍意、真实意义。

 

1.C 2.B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A项根据文本内容“但是这种幸福感是极为脆弱的,并不能持久。那往往不过是一种比下有余的暂时的心理满足,因为它随时都在被比上不足的不幸福感所抵消”可知,以偏概全。B项原文是“收入对于幸福感的提高作用就会大大减弱”。D项原文是“当人均值达到1.5万美元后,平均收入对个人的主观幸福感便几乎不再发生影响”。 考点: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试题出题者常常故意设置错误选项,往往偷换概念或以特殊代替一般等等,这就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速读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内容区间,以此圈定范围,并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即可得知B项根据文本第三节内容“那些因涨工资而觉得幸福的绝大多数人,他们的基本欲望满足还没有达到‘钱买不来幸福’的程度。”可知,原文是“那些因涨工资而觉得幸福的绝大多数人”。并不是选项内容“因工资觉得幸福的人”。 考点:归纳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B项根据文本第三节内容“涨工资并非人人都涨或一样地涨,有的人涨,有的人不涨,有的涨得多,有的涨得少。这是有幸涨工资者觉得幸福的一个主要原因”可知,“这是有幸涨工资者觉得幸福的一个主要原因”。涨工资可以提高购买力,涨工资是意外的好事,都是觉得幸福的原因。 考点:分析理解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华正茂的你走进了高中,也就实实在在地站在了青春的门槛前。青春的激情带有几分单纯,求新的热望夹杂着一份冲动。有时热情似火,有时心静如水;有时迷茫似雾,有时开阔如海。冲动而又热忱,复杂而又单纯,容易沮丧而又很快兴奋,这就是作为高中生的我们。站在“青春的门槛”前,你有过怎样感人的经历?你见过怎样动人的风景?你又有怎样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呢?

请以“青春的门槛”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各句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是寡人之过也。

A.佚之狐言于郑伯            B.夫晋,何厌之有?

C.以乱易正,不武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查看答案

选出加横线字解释不当的一项(   

A.夫人之力(如果没有)   B.人之力而敝之(依靠)

C.又欲其西封(扩张)     D.以乱整(改变)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各组加横线字活用情况相同的一组(  

A.共其乏困       邻之,君之薄也          

B.阙秦以     若不

C.且于楚也     与郑人                  

D.越过以     失其所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   

例:晋函陵

A.秦伯说,与郑人  B.焉用郑以陪邻 

C.济而夕设版焉  D.越国以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