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渔家傲 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渔家傲

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注】①九十:春光三个月共九十天。②金龟:指所佩的玩饰,唐代诗人贺知章曾经解金龟换酒,以酬李白。

1.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词的下片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请简要赏析。

 

1.这首小词,借惜春伤春以抒愁怀。上片写春景:细雨如丝,烟笼杨柳。水流花落,春光将尽,眼前景色惹人愁思。下片抒情:流光似水,浮生如梦,唯有酒中寻乐,嘴里忘忧,表现了作者的感伤情绪。 2.下片运用了反问、用典、直抒胸臆等表达技巧。“九十光阴能有几?”一句巧用反问,突显了春光之短暂;“金龟解尽留无计”运用贺知章解金龟换酒以酬李白的典故,表达了即使解尽金龟换酒相留,也不能挽留住春天的脚步的遗憾;最后三句直抒胸臆,为驱遣春愁,东城买醉,喝他个一醉方休,以换取暂时的欢乐。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题关键词“情感”“ 分析” 本题考查诗歌中情感。考生要从意象、意境、手法角度去分析。分析情感首先抓意象和情感关键词“愁无比” “而今乐事他年泪”, 这首小词,借惜春伤春以抒愁怀。上片写春景:细雨如丝,烟笼杨柳。水流花落,春光将尽,眼前景色惹人愁思。下片抒情:流光似水,浮生如梦,唯有酒中寻乐,嘴里忘忧,表现了作者的感伤情绪。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中国古典诗歌虽说内容纷繁复杂,但细究起来就两部分内容:写景、抒情。这是中国诗的特点所在,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所在。而分析景物中的情感正是考生的弱项。那么,如何透过景语找出并分析内在的情感呢?1.抓住景语中的情感暗示语。例如题中的“愁无比” “而今乐事他年泪”等。2.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从冷暖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一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规范答题:1.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2.答题:(1)答题时特别强调:①置身诗境。通过阅读,置身诗境,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与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②以意逆志。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本题的考查方式比较特别,先给出情感类型,翻过老让考生回到诗句中,找出相关的景语和情语。 2. 试题分析:题干“词的下片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请简要赏析”,这是考查考生诗句表现手法的能力,该以手法为主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九十光阴能有几?”一句巧用反问,突显了春光之短暂;“金龟解尽留无计”运用贺知章解金龟换酒以酬李白的典故,表达了即使解尽金龟换酒相留,也不能挽留住春天的脚步的遗憾;最后三句直抒胸臆,为驱遣春愁,东城买醉,喝他个一醉方休,以换取暂时的欢乐。本诗下片运用了反问、用典、直抒胸臆等表达技巧。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这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就运用了反问、用典、直抒胸臆等艺术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以不阿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入翰林,为修撰。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会莫徭蛮反,右丞沙班当帅师,坚不往,无敢让之者。阙曰:“右丞当往,受天子命为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沙班曰:“郎中语固是,如刍饷不足何?”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至正十二年,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于时南北音问隔绝,兵食俱乏,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却之。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明年,春夏大饥,人相食,乃捐俸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众。民失业者数万,咸安集之。升副元帅。十五年夏,大雨,江涨,屯田禾半没,城下水涌,有物吼声如雷,阙祠以少牢,水辄缩。秋稼登,得粮三万斛。俄升都元帅,守安庆。十月,贼薄城下。戊申,贼并军攻东西二门,西门势尤急,阙身当之,徒步提戈为士卒先。士卒号哭止之,挥戈愈力,斩首无算,而阙亦被十余创。日中城陷,城中火起,阙知不可为,引刀自刭,堕清水塘中。阙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焚死者以千计。阙号令严信,与下同甘苦,然稍有违令,即斩以徇。当出战,矢石乱下如雨,士以盾蔽阙,阙却之曰:“汝辈亦有命,何蔽我为!”。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卒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

1.下面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B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C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D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2.对文中加横线词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贞观、靖康、元统、至正、康熙等。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来泛指官吏

C.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三牲具备为太牢,只有羊、豕则为少牢。

D.古代人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如文中的戊申就指至正十五年十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阙政令严明。余阙执政泗州时,即使是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们都很怕他。余阙治军也很严明,如果有人违背军令,他就会将其斩首示众。

B.余阙正直敢言。莫徭蛮反叛之时,右丞沙班以粮草不足为借口,不愿征讨叛军,官员们都让着他,只有余阙敢站出来,直言右丞应当出征。

C.余阙与下属同甘苦。在战场上,余阙不理会士兵们的阻止,身先士卒,杀敌无数;余阙还拒绝士兵们用盾牌为自己遮挡落下的箭矢和垒石。

D.余阙体恤民情。百姓遭遇饥荒,甚至人吃人的时候,余阙捐出俸禄赈济灾民;洪水淹没了屯田,他祭祀祈求洪水退去,当年秋天取得丰收。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

(2)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龙图腾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龙无疑是古人的一种艺术创造。它是从鱼、鳄、蛇和云、电、虹等一个个具体物象而来,经过由众多人参与的模糊集合,形成一个建立在各个具体物象之上,又涵蕴着各个具体物象的新的形象。它的形成过程,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间渗透着、灌注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图腾(Totem),原为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词汇,意思是“他的亲族”。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从而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世界各国不少学者,都对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做过考察和研究,普遍认为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其残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闻一多。闻先生在他的一篇专门谈论龙凤的文章中这样说道:“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为在‘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鸟(即凤),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人们依稀看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我说原始夏人和原始殷人,因为历史上夏殷两个朝代,已经离开图腾文化时期很远,而所谓图腾者,乃是远在夏代和殷代以前的夏人和殷人的一种制度兼信仰),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那么,龙图腾是如何形成的呢?闻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说:龙这种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龙图腾说由20世纪40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还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质疑龙图腾说,并出现一些否定性观点。如:“无论如何,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因为说到底,图腾制体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因此,如果依据通行的理论和被学界接受的材料,龙作为一种图腾同时又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难以令人接受的。”(阎云翔)“迄今为止,考古学、历史学均无可信资料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强大的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至于兼并与融合其他以马、狗、鱼、鸟、鹿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的说法更是完全出于臆想。”

学者们还指出,将中国古文物上出现的动物造型或纹饰视作图腾的表现形式,也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考古学中的某一类型文化与社会学中某一氏族部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时空范围上讲,前者比后者大得多。因此,某一类型文化中的某种纹饰与某一氏族的图腾划等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还有的学者从图腾文化的基本特征提出悖论,如:图腾是氏族群体成员崇敬的对象,是不得损伤、杀害和食用的,而在中国的古代典籍和神话传说中,不乏贬龙、辱龙、斗龙、斩龙以及食龙的载述。    

(节选自《中华文艺·龙文化》)

1.根据文意,下列有关“图腾”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闻一多认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龙同凤一样是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

B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曾经存在于世界上许多民族中,其残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C龙图腾说一度成为主流观点,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被学术界否定。

D有学者认为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图腾制体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句子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图腾是建立在鱼、鳄等具体物象之上,又涵蕴着各个具体物象的一种艺术创造,它的形成渗透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B闻一多认为龙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中虚拟的生物,龙图腾是在蛇等图腾基础上糅合而形成的。

C一些学者认为,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逐渐兼并与融合了许多其他弱小的以马、狗、鱼、鸟、鹿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的说法是出于臆想。

D迄今为止,没有可信资料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强大的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句子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学者认为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龙作为一种图腾同时却又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难以令人接受的。

B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故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

C有的专家认为在中国的古代典籍和神话传说中,不乏贬龙、辱龙、斗龙、斩龙以及食龙的载述,这与图腾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相悖的。

D因为考古学中的某一类文化与社会学中的某一氏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有的学者认为某一类型文化中的某种纹饰与某一氏族的图腾划等号,可能是错误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中学有两个风格迥异的老师,一个是黄老师,一个是文老师。

开学时,黄老师慈祥地说:“希望大家努力学习,把握学习机会,以优异的成绩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挑选。如果高考失利,那也没有关系,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照样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学生窃窃私语。文老师在教室前排放着轿车模型,后排放着自行车模型。然后说:“骑自行车,说明他是高考的失败者,开‘大奔’的一定是胜利者。”然后规定:成绩好的坐前面,成绩差的坐在后面。同学们群情激昂。高考揭榜,文老师的班以绝对优势战胜了黄老师的班。

16年后,文老师的学生有三个人没有来,一个身为副市长为了确保坐上市长的宝座,买凶杀人;一个因窃取另一家公司的技术机密进了监狱;还有一个为了开大奔,东奔西突,没有成功,住进了精神病院。黄老师的学生有两个人没有来,一个是刚正不阿的大记者,因为曝光黑社会团伙,以身殉职;一个被德国一家自行车公司高薪聘请。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用于班会课上的发言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现实社会中,不尊师不虚心求教者常有之,对这样常妄自尊大、师心自用的人,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                      ”两句来进行驳斥和劝诫。

(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两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                               。”

(4)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表现老人孩子都悠闲快乐的句子是“                       。”

(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一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和世态变迁的怅惘。

(6)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                  ”两句写出了敌军的来势汹汹,守城将士的雄姿英发。

(7)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想到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高楼大厦,能够“          ,风雨不动安如山。”

(8)白居易《观刈麦》中                 ”两句,形象描绘出农民冒着酷热劳作的情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榆溪道上

欧阳玭

初日在斜溪,山云片片低。

乡愁梦里失,马色望中迷。

涧底凄泉气,岩前遍绿荑。

非关秦塞去,无事候晨鸡。

1.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有人评价此诗为“言乡愁绝妙之篇”,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乡愁的绝妙之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