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传说,从前有个人与一个森林之神萨堤罗斯交朋友。冬...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传说,从前有个人与一个森林之神萨堤罗斯交朋友。冬天到了,天气变得十分寒冷,那人把手放到嘴边不断地呵起热气来。森林之神忙问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人回答说:“天寒手冷,呵热气手可变暖和些。”后来,他们同桌一起吃饭,桌上的饭菜热气腾腾,烫得很,那人夹起一点放到嘴边吹。森林之神又问他这是为何。他说饭菜太烫,把它吹凉。森林之神对人说道:“喂,朋友!我只好同你绝交了,因为你这嘴能一会儿出热气,一会儿又出冷气。”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感悟或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减负中的“朝三暮四” 有这样一群聪明的猴子,它们为晚上吃的栗子是四颗而早上却只有三颗而气愤,于是主人一狠心,一跺脚,说:“以后给你们早上四颗,晚上三颗!”猴儿们心里却乐开了花。 自以为聪明的猴子们哪里知道,早上多出的那颗栗子,是从晚上那四颗中“挪”出来的,它们连半颗栗子都没多得到。 坐在考场中,我不由想到了减负中的我们,多少和这群猴子有点相像吧? 我们曾经叫嚷着一天十二个小时在校学习的生活太苦太累。于是,终于有一天,我们的在校时间被压缩到八个小时。大家都拍手叫好。然而,渐渐地,比傻猴子聪明的我们发现了:“负”并没有凭空消失,它只是被偷偷转移到了家里。一张张的卷子,一本本的习题……我们在家里度过了一节又一节“大练习”“晚自习”。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很简单。就像那个故事中,栗子的总数没有变少一样,我们的考试制度、选拔人才的方法没有变,那么我们注定要付出和没有减负的上届、上上届……学生们一样的努力,才能跨过高考这座独木桥。 或许有人会问:“栗子的总数真的只能是七颗了吗?”唉,主人毕竟太穷了,他只有买七颗栗子的能力,不过,小猴子是他的宠物,无论如何他会想办法买更多的栗子。毕竟,减负是国家在教育方面一个崭新的举措,作为一个新事物,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特殊国情的发展中国家,它还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困难。从某种角度看,我们的减负,似乎就成了国家的增负。我们中的许多人心头压着的都是“高考”这块大石头。如何减轻这种“升学”的心理负担?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能更轻松地升上大学?这毕竟是国家发展的问题,我自然不能多言。然而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忽视对下代的培养,更何况我们走过了五千年沧桑的中华民族!我相信,随着各方面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减负”一定会冲破各种阻力,达到一种真正的“减负”,决不会任由“朝三暮四”的把戏上演下去。在这种过渡时期,聪明的小猴子们为了不饿肚子,就该学会自己找栗子吃,不要满足于“朝三暮四”的把戏;聪明的我们也要把握自己,调整好心态,驾驶自己生命的小舟,去寻找一条有着适合自己风帆风向的海道,驶向胜利的彼岸。大海是辽阔无边的,我们知道,这样的路不会只有一条,何必非要醉享“朝三暮四”的虚妄?当我们看到十几岁的孩子们在阳光下过着多姿多彩的生活时,我们的脸上也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他们不再是沉醉于“朝三暮四”的傻猴子,因为主人给了他们更多的栗子,他们是真正幸福的“小猴子”。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本则材料考生抓住关键句“喂,朋友!我只好同你绝交了,因为你这嘴能一会儿出热气,一会儿又出冷气。”来立意。参考立意:①告诫人们不可与那些反复无常的人交朋友。②告诫人们做人做事切不可朝三暮四,忽冷忽热。③应弄清表面不一样的问题的本质,切不可胶柱鼓瑟。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比如本题中的“喂,朋友!我只好同你绝交了,因为你这嘴能一会儿出热气,一会儿又出冷气。”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题重在原因的分析,无论赞成还是反对,都要在文章中分析清楚原因。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生命的词语应该反映时代气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词义和色彩。“奇葩”就是这样一个雅俗共赏、含义丰富、褒贬兼备,极富生命力的词语。请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奇葩”一词的含义。

(1)林书豪是第一个在仅仅一周时间内就达到这个高度的NBA运动员,堪称奇葩

(2)有的老师不许学生课堂上插嘴,同学们也大都认为课堂上随意插嘴的人是奇葩

(3)综观这些奇葩校规,其特点荒唐可笑,简单粗暴。尽管用心良苦,但收效甚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清】陈维崧

夏日史蘧庵先生招引,即用先生喜予归自吴阊过访原韵。

分手柳花天,雪向晴窗飘落。转眼葵肌初绣,又红欹阑角。

别来世事一番新,只吾徒犹昨。话到英雄失路,忽凉风索索。

【注】①陈维崧1625—1682)】江苏宜兴人,历明、清两朝。科举数不利,遂游食四方。 

史蘧庵名可程,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同祖弟,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清定江南后,未出仕,流寓江南,常与陈维崧诗酒唱和。

葵肌应指蜀葵,又名一丈红,夏天开红花。

1.说明“分手柳花天,雪向晴窗飘落”两句的含意。

2.“别来世事一番新,只吾徒犹昨”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3.“忽凉风索索”,以景作结,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舞幽壑之潜蛟,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3)明月松间照,                    

(4)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                  

(6)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7)刑天舞干戚,              

(8)上善若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王昕,字元景,北海剧人。六世祖猛,秦苻坚丞相,家于华山之鄜城。父云,仕魏朝有名望。

昕少笃学读书,太尉汝南王悦辟骑兵参军。旧事,王出射,武服持刀陪从,昕未尝依行列。悦好逸游或骋骑信宿昕辄弃还悦乃令骑马在前手为驱策昕舍辔高拱任马所之左右言其诞慢。悦曰:“府望惟在此贤,不可责也。”悦数散钱于地,令诸佐争拾之,昕独不拾。悦又散银钱以目昕,昕乃取其一。悦与府僚饮酒,起自移床,人争进手,昕独执版却立。悦于是作色曰:“我帝孙帝子帝弟帝叔,今为宴适,亲起舆床。卿是何人,独为偃蹇!”对曰:“元景位望微劣,不足使殿下式瞻仪形,安敢以亲王僚寀,从厮养之役。”悦谢焉。

坐上皆引满酣畅,昕先起,卧闲室,频召不至。悦乃自诣呼之曰:“怀其才而忽府主,可谓仁乎?”昕曰:“商辛沉湎,其亡也忽诸,府主自忽,微僚敢任其咎。”悦大笑而去。

武帝或时袒露,与近臣戏狎,每见昕,即正冠而敛容焉。昕体素甚肥,遭丧后,遂终身羸瘠。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迁秘书监。

昕少与邢卲俱为元罗宾友,及守东莱,卲举室就之。郡人以卲是邢杲从弟,会兵将执之,昕以身蔽伏其上,呼曰:“欲执邢子才,当先杀我。”卲乃免焉。

昕雅好清言,词无浅俗。在东莱,获杀其同行侣者,诘之未服,昕谓之曰:“彼物故不归,卿无恙而反,何以自明?”显祖以昕疏诞,非济世所须,骂之曰:“好门户,恶人身。”又有谗之者曰:“王元景每嗟水运不应遂绝。”帝愈怒,乃下诏徙幽州。后征还,除银青光禄大夫,判祠部尚书事。帝怒临漳令嵇晔及舍人李文师,以晔赐薛丰洛,文师赐崔士顺为奴。郑子默私谓昕曰:“自古无朝士作奴。”昕曰:“箕子为之奴,何言无也?”子默遂以昕言启显祖,乃曰:“王元景比陛下于殷纣。”杨愔微为解之。帝谓愔曰:“王元景是尔博士,尔语皆元景所教。”帝后与朝臣酣饮,昕称病不至。帝遣骑执之,见方摇膝吟咏,遂斩于御前,投尸漳水,天保十年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悦好逸游/或骋骑信宿/昕辄弃还/悦乃令骑马/在前手为驱策/昕舍辔高拱/任马所之左右/言其诞慢。

B.悦好逸游或骋骑/信宿/昕辄弃还/悦乃令骑马在前/手为驱策/昕舍辔高拱/任马所之/左右言其诞慢。

C.悦好逸游/或骋骑信宿/昕辄弃还/悦乃令骑马在前/手为驱策/昕舍辔高拱/任马所之/左右言其诞慢。

D.悦好逸游或骋骑/信宿/昕辄弃还/悦乃令骑马/在前手为驱策/昕舍辔高拱/任马所之左右/言其诞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诏”是古代一种由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伏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是一种命令文体。

B.“士”是中国古代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社会阶层,不同时期,“士”的定义不一,有高门、寒门之分。高门士族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有重大影响。

C.“清言”,又称清谈、玄言,是魏晋时期兴起的一种积极入世、崇尚理性的社会风气。“兰亭集会”饮酒赋诗、读玄说理,即是这一种社会风气的体现。

D.“博士”最早是一种官名。秦朝时,博士官掌管全国古今史事以及书籍典章。到了唐朝,把专门精通某一种职业的人称之为“博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

A.王昕任诞简傲,不事权贵,汝南王悦曾多次将钱抛撒在地上,命令僚佐们争抢,唯有王昕不为所动。悦散银钱,用眼神示意昕,昕才拾起一枚。

B.王昕性情方正,落拓不羁。汝南王悦曾举办宴会,赴宴的人们都毫无顾忌地大吃猛喝,王昕却最早离席,躺进闲室,悦多次召请,他也不去。

C.王昕待友挚深义重。他做东莱太守时,郡人认为刑邵是刑杲的从弟,聚集兵士想把他抓起来,昕用身体遮挡住刑邵,使其免除了一场祸害。

D.王昕被杀害的主要原因是,一次显祖同朝廷大臣们畅饮,昕却称病不去参加,显祖派骑士去抓他,发现他竟然正摇头晃脑地吟咏着诗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旧事,王出射,武服持刀陪从,昕未尝依行列。

(2)昕体素甚肥,遭丧后,遂终身羸瘠。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张纯如:她用生命点亮历史

2004年11月9日,一位年轻的华裔女作家在美国加州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突然离去震惊了整个世界。据不完全统计,仅在美国,就有230多家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了这一消息,并向这位年轻的华裔女子致以敬意。近年来,还没有哪一位华人的去世在美国引起如此之大的震动。

她就是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的作者,与篮球天才姚明、钢琴家郎朗一起被美国华文媒体誉为“最引人瞩目的在美华人青年”。

1968年3月28日,张纯如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一个华裔移民家庭中。纯如之名出自《论语》:“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纯如,意思是和谐美好,既有父母思念故国的苦涩,也有父母对女儿所寄托的期许。

张纯如1989年从伊利诺伊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开始了专业写作的道路。她的第一本书《蚕丝——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广受好评。

1997年12月,南京大屠杀60周年。张纯如在此前用近三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地访问了许多幸存者,参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在各种触目惊心的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出版了英文版《南京暴行》。此书一经问世,就震惊了西方世界,在随后数年内再版十余次,迄今印数已近百万册。

在童年的时候,纯如与父母谈话时,父母经常会提到遥远的1937年,在大洋彼岸一个叫南京的城市里发生了些什么,她的祖父如何逃离那个人间地狱,滔滔长江水如何被鲜血染成了红色……1994年12月,张纯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更是感到了无比的愤怒。的确有南京,的确存在大屠杀,但是为什么有人否认它?纯如为这一现象震惊了,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却无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进行的大屠杀。她为此感到阵阵心悸。

对于在美国这样的物质社会来说,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年轻人都要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不过,这位当时只有25岁的女孩有一个念头:“这本书能不能赚钱我不管,对我来说,我就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

为了撰写《南京暴行》,纯如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以及从未出版的日记、笔记、信函、政府报告的原始材料,她甚至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也通过书信联系日本的二战老兵。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卫星回忆说,1995年7月,张纯如在南京待了25天左右,“她那时才27岁,由于气候不适应,经常感冒,但她的工作一点也不耽误。当时南京的天气很热,她不顾自己的身体,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寻访日军暴行发生地以及翻阅国内资料上,每天工作时间有10小时以上。”当时担任纯如翻译的杨夏鸣副教授回忆说,“她很认真,更十分严谨,常常用美国材料与中文材料核对事实。她听不大懂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方言,但她全录下来了。她这个人通常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真觉得她有些偏执。”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最大的收获便是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中国的辛德勒”——约翰•拉贝先生,找到了拉贝详细记录南京大屠杀的日记。今天,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的《拉贝日记》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文字,保存在德、日、美、中等国家的档案馆里,成为历史的见证。

在完成《南京暴行》时,纯如有一个心愿,希望“这本书能够唤起其他作家和历史学家的兴趣,使他们都能尽早调查、研究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经历,毕竟,这些来自过去的声音正在逐年减少并终将全部消失。更为重要的是,我希望本书能够唤起日本的良知,接受对这桩事件应负的责任”。

年仅36岁的纯如离开了,她死前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她的墓碑上写有这样的话:“挚爱的妻和母亲,作家、历史学家,人权斗士。”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与纯如有过多次交往,他一直很钦佩张纯如的执著、知性和追求真相的勇气。他曾对记者说:“对于纯如的父母和孩子,他们失去的是女儿和母亲;对于中国人,他们失去的是一个正直的同胞和朋友;而对于整个世界,他们失去的则是一个勇于说真话并努力让别人相信事实的人。”(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许多人不能理解张纯如这样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因为他们认为年轻人就应该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

B.引用一些友人对张纯如的回忆,可以使张纯如的形象更加真实,从侧面客观真实地体现了张纯如的精神面貌。

C.张纯如自杀的原因是她在收集图片资料的过程中,对人类在战争中表现的残暴人性的绝望和抑郁让她不能自拔,而且外界的压力使她整日处于惊恐不安之中。

D.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发现了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并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文字的《拉贝日记》,这本日记成为历史的见证。

E.全文重点记叙了张纯如写作《南京暴行》的经过,真实感人。语言在叙事中充满抒情的张力,使文章更有感染力和可读性。

2)张纯如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她写作《南京暴行》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张纯如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征?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

4)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恐怖主义和其他暴行仍然存在,人类应该怎样对待过去沉重不堪的杀戮和侵略的历史?请结合本文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