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现在很多学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现在很多学生不愿上语文课他们认为教材中很多文章过于老旧没有文学积累的价值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也有人认为教材中的文章多是传世经典是历代文坛哲圣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②自拟题目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体特征鲜明。

 

吹尽狂沙是经典 近日偶翻网页,一则“高中语文教材内容老旧不堪,当代作家竟然全无踪影”的消息映入眼帘。其大意是说,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人文章一大堆,鲁迅的作品更是频频出现,脱离现实、远离生活,学生学起来也是隔靴搔痒,应多加入一些有时代感的当代作家的作品,特别是学生普遍推崇的韩寒、郭敬明等青年作家的作品。论者言辞激烈,有理有据,俨然对现行的教材不屑一顾,“高大上”之感迎面而来,愤慨之意扑鼻而至。不知这位论者在作此大论之前,是否问过我们学教材的人的感觉? 窗外月色皎洁,天地空蒙。我不禁想起了张若虚的诗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天之月,照耀千古。可谓真正的“古”,可为什么“人生代代无穷已”都要年年望江月?竟然没有人认为它过时呢?原来千古同心,万年同理。同样,经典的东西往往表达了人类共有的某种情感。如屈原《离骚》中那种不被理解的孤愤之情,试问后人谁会没有?又如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中那种合作共赢的思维,岂于当今社会无用?李密《陈情表》中那种至纯至孝的亲情,现代社会岂有不提倡的道理?鲁迅《拿来主义》中那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科学方法,难道如今已经过时?它们如天空中的太阳与月亮,尽管是千古之物,仍在滋养世间生灵。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经典名篇,尽管落满历史的尘埃,却依然可以陶冶我们的心灵。那种简单地以时间为标准来评判是否过时的做法,才是真正要不得的。否则,当我们在使劲儿追赶时代的步伐时,我们的灵魂一定会远远地落在后面。 诚然,教材中的有些经典名篇确有瑕疵,我们中学生在读这些篇章的时候也难免有隔靴搔痒之感。如高中教材中一些古文的拗口难懂或鲁迅的某篇杂文语言晦涩,都足以让我们听课时恹恹欲睡,全然没有我们偷看郭敬明小说那般有滋有味。但是请你认真想一想,你是不想学还是真的看不懂?是自己的学习态度有问题还是文章本身真的如老太婆的裹脚布般又臭又长?要知道,能够被编入教材的篇章必定有它值得肯定和学习的地方。 岁月如流水,它总是在千淘万漉中吹尽狂沙,使真正的经典得以显露。时下的文学作品也只有经过时间的淘洗,才能真正走进我们的教材,真正滋养我们的心灵。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评论性作文题,所给材料谈论的是很多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看法,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观点,考生可赞成其中某一种观点,如教材文章过于老旧,或教材文章多是传世经典,也可以辩证地看待分析。对于文体的选择,可以写议论文,表达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写记叙文,叙述自己学习语文的经历,抒发自己的情感。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写评论类文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详尽了解所评事件,在没有详尽了解事件之前,请不要撰写评论类文章,因为你的评论一定会偏离轨道。写评论类文章,需要我们知道事情的起因,缘由及当前社会上已有的一些反响。2.不夹带个人情感,要做到这点很难,真的很难。我们在写文章时,要时时记得这点,尽量以客观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如果你认为,写不好,太容易夹带个人情感,那么就请尽早放弃,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写完,也不会是一篇有意义的文章。有一点,可以做到不带个人情感,那就是:假如这事与自身有关,那么就不要去写。理由是,在这种情况下去写,容易有偏向性。在没有良好的心态前,还是不去涉及比较好。3.对事不对人,这是一名记者在写评论类文章时必须要做到的,我们写文章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当前的事件,不是吵架,更不是个人的报复行为。在写评论类文章时,不到迫不得已,不要指名道姓,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4.观点明确,写评论类文章,要有自己的观点,同一篇文章中的观点绝对不能自相矛盾。树立观点时,思路要清晰,树立的观点必须是自己能阐述得清的,以免到时候东扯西扯,扯了半天也没有将观点阐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一幅以“乡愁”为主题的漫画请结合漫画的具体内容写几句话抒发思乡之情。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少于60个字。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一段介绍性文字,概括“岭南画派”的三点艺术特征。不超过35字。

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地域画派,由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二高一陈”早年受业于居廉、居巢。“二居”的绘画风格很传统,到了“二高一陈”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他们创作了大量革命题材的作品,也创作了无数以山水、花鸟、人物为题材的大众化作品,用生机勃勃的新国画改观了中国画坛的缺乏生气的面貌。“二高一陈”曾在日本学习西方绘画技法,他们几乎都受到竹内栖凤等人的影响。他们的画作展出后,曾被“广东国画研究会”抨击为“国画叛徒”。他们坚持这种做法,同时运用撞水撞粉法、搓纸法、背后敷粉法等新的绘画技术,使中国画在传统的基础上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更赋内涵,更具魅力,更令人瞩目。如高剑父的《松风水月图》参加中德美展,后被德国政府征集收藏于柏林博物院。岭南画派发展到今天,已是闻名遐迩,人才辈出。赵少昂、杨善深、黎雄才、关山月,这四位大师,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贺新郎

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注】

①神奇臭腐夏裘冬葛借用《庄子·知北游》中“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和《淮南子》所说的“冬日之葛”“夏日之裘”的典故来指说世事的不断反复变化。

②妍皮痴骨“妍皮”指俊美的外貌“痴骨”指愚笨的内心。

③龙共虎应声裂指龙虎丹炼成而迸裂出鼎的情状。

1.“老去凭谁说?”和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

2.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                    ”两句感叹自己屡遭贬谪、老病侵袭,以致无所作为,后来人们常用此阐发社会发展、新旧更替的哲理。

(2)李白《蜀道难》中的“                    ”两句,道出了蜀山的高危和人们面对难行的蜀道无可奈何的情态。

(3)庄子《逍遥游》以“                    ”两句,极写大鹏击水之远、腾飞之高,展现了大鹏徙于南冥的壮观景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亡友方思曾墓表

归有光

予友方思曾之殁适岛夷来寇于某地。已而其父长史公官四方子昇幼不克葬。某年月日始祔于其祖侍御府君之墓来请其墓上之文。

思曾少负奇逸之姿年二十余以《礼经》为京闱首荐。既一再试春官不利则自叱而疑曰“吾所为以为至矣而又不得。彼必有出于吾术之外者!”则使人具书走四方求尝已得高第者与夫邑里之彦悉致之于家而馆饩之。其人亦有为显官以去者。然思曾自负其材顾彼之术实不能有加于吾亦遂厌弃不能以久。方其试而未得也则愤憾而有不屑之志。其后每偕计吏行时时绝大江徘徊北岸辄返登金、焦二山徜徉以归。与其客饮酒放歌绝不与豪贵人通。间与之相涉视其龌龊必以气陵之。闻为佛之学于临安者思曾往师之作礼赞叹求其解说。而人遂以思曾果溺于佛之说不知其有所不得志而肆意于此。以是知古之毁服逃山林而不处未必皆精志于其教亦有所愤而为之者耶!以思曾之材有以置之使之无愤憾之气其果出于是耶?然使假之以年以至于今又安知其愤憾不益甚而将不出于是耶?此吾所以叹天之成材为难也。

思曾少善余余与今李中丞廉甫晚步城外隍桥每望其庐怅然而返。其相爱慕如此。后予同为文会又同举于乡。思曾治园亭田野中至梅花开时辄使人相召予多不至。而思曾时乘肩舆过安亭江上必尽醉而归。尝以予文示上海陆詹事子渊有过奖之语思曾凌晓乘船来告。予独痛思曾之材使不得尽其所至亦为之致憾于天而已矣。

选自《震川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某地                     停柩待葬

B则使人具书走四方             钱财

C辄返登金、焦二山             船桨代指船

D以是知古之毁服发             童未成年的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思曾年少有才但经历一次次的考试失利后对自己的才能产生了怀疑认为自己技不如人于是延请有才之士想要向他们学习。

B方思曾所延请的人中虽然后来也有做官显贵的但他认为这些人的本领未必胜过自己因而就不愿长久拜他们为师。

C方思曾因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得志不与官员交往后来到临安去拜师学习佛学的精义放任自己沉溺在佛学之中。

D作者和方思曾相互倾慕他和李廉甫晚上走到城外隍桥时看到方思曾的房屋会很失意方思曾在梅花盛开的时节也多次邀请作者前往。

3.把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其父长史公官四方,子昇幼,不克葬。

2以思曾之材有以置之使之无愤憾之气其果出于是耶?

4.简要概括方思曾的形象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