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手机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手机似乎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它长在人们的手上,就如同手是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一样。手机是另一个说话器官,是一个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因为有了手机,人的语言能力增强了,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非常遥远的地方。同样,人们的听觉也增强了,耳朵居然能神奇般地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我们看到了人体身上的新的四位一体:手、嘴巴、耳朵和一个金属铁盒——手机。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手机深深地植根于人体,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离开了人体,离开了手,它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正如人们对它的称呼“手机”那样,它只有依附于手,才能获得它的存在性。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交流。手机这一最基本的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间距离而超越孤立的状态。这是人们使用手机的最根本和最初的原因。一个危机时刻的人,如果有手机相伴,就可能会迅速地解除这种危机。
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事实上,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用手机,他发现不了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但是,一旦他使用了手机,他会发现,没有手机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也就是说,人已经进化到手机人的状态。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事实是,手机确实越来越普及了。
手机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也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手机抑制了人体的某些官能:它抑制了行动能力,人们尽可能减少身体运动;抑制了书写能力,人们越来越借助机器通话;抑制了记忆能力,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储存消息。有时候,手会无意识地去寻找手机,去摸索手机,去把玩手机。人们偶然丢失了手机,他就会变得烦躁不安。正是因为人们如此地依赖于手机,反过来,人们又被它所折磨和打扰。手机成为每天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处理手机?这是每个人的日常性的自我选择――开机还是关机?静音还是震动?短信还是会话?是将这个器官暂行性地关闭,还是让它随时随地警觉地待命?总是要反复地抉择――手机变成了日常生活的难题。焦急地等待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或者惧怕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常常会令人不安。
手机融合了文字和声音的双重交流功能,它将书信和电话融为一体,而且更为便捷。不过,同书信姗姗来迟相比,手机将等待的美好期望一扫而空。等待和期盼趋于消失。手机在扫荡了书信的同时,也扫荡了书信的特有抒情,扫荡了埋伏在书信中的品味和生活风格。手机让人通向一个公共空间,它是打开公共空间的钥匙。因为手机上储存着如此之多的名字和号码,你能够随时迅速地跟他讲话,但是,夜深人静之际,你想要跟一个人说说话,将手机上的号码逐个地翻阅一遍,你真正想拨打的号码一个都不存在。(摘编自汪民安《论家用电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嘴巴、耳朵和手机构成了人们身体上的新的四位一体,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B.手机已经成为说话器官,是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借助这一器官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距离非常远的地方。
C.手机的运用,不但人们的语言能力增强了,而且我们的听觉能力也增强了,千里之外的声音居然能够听到。
D.手机不仅仅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事实上,手机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好像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如果某个手机人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那么保持手机的沉默是一种必然,此时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也没有体现出来。
B.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距离超越孤立的状态。
C.手机已经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离开了人体和手,手机也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
D.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机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行动能力、书写能力、记忆能力,甚至会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难题。
B.过分依赖手机的人们也备受手机的折磨和打扰,如何处理手机?每天面对的两难选择问题经常令人们心绪难宁。
C.古人“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生活情形与文中夜深人静之际想给别人打电话而最终没有拨出的情形是一致的。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人们这样对书信特有的情怀在手机充斥的社会中已经荡然无存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刘慈欣,中国科幻小说作家,他的代表作《三体》三部曲,即《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2015年8月,《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小学三年级时, 刘慈欣就开始偷偷看爸爸藏在床底下的书,从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游记》,到阿·卡赞采夫的《太空神曲》和叶弗列莫夫的《仙女座星云》。在这些科幻作品中,他看到了一个个全新的想象世界,那让他着迷。
20世纪90年代初,接近而立之年的刘慈欣开始向《科幻世界》杂志社投稿。20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其主要作品包括7部长篇小说,16篇中篇小说,18篇短篇小说,9部作品集以及部分评论文章。
刘慈欣说,他从科幻迷走上创作之路以后,只能说“写科幻小说”慢慢变成了自己的一个事业,而不再是纯粹的爱好。
刘慈欣的成功、他的话,给了你怎样的思考和启示?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假如你是一位记者,去采访《自然》杂志执行主编尼克·坎贝尔,根据下面的材料,你准备分别提出怎样的问题?注意语言简明、得体。
材料一:《自然》作为一本科学杂志,有着科学期刊和期刊主编的特性——发现新鲜事物。在科学期刊中,《自然》杂志致力于出版最有趣的新研究,就像作为新闻机构,希望发现新闻一样。
问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在《自然》这本科学期刊中,有很多关于科技政策的社论。这是因为科技政策很重要,它帮助科学找到未来的方向,当然,当新的发现打开了新的研究领域,科学本身是知道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走的,但政策制定者需要明白这一点,并做出决定,如何资助、支持科学,以及如何用这些科学来造福社会。
问题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在科学方面,《自然》和《科学》都在努力发表最新和最重要的科研成果,两者在选文标准上没有任何不同。但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的文章通常会比《自然》的文章显得更严肃一点,《自然》更倾向于有独立见解,而《科学》是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本期刊,其主编总是由在职科学家担任,因而更严肃传统一些。
问题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
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
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摇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顾右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劳停驿》,完成文后各题。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1.请翻译诗歌的颈联。
2.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情景交融的。
阅读《李凭箜篌引》,完成文后各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写出这首诗中直接描写乐曲的句子,并分析其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