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晁君成诗集叙 苏轼 “达贤者有后,张汤是也。”张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晁君成诗集叙

苏轼

“达贤者有后,张汤是也。”张汤宜无后者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扬雄是也。”扬雄宜有后者也。达贤者有后,吾是以知蔽贤者之无后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吾是以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有后也。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名者,古今之达尊也,重于富贵,而窃之,是欺天也。绝民欺天,其无后不亦宜乎!故曰达贤者有其实而辞其名者皆有后。吾常诵云尔。

乃者官杭,杭之新城令晁君君成讳端友者,君子人也。吾三年,知其为君子,而不知其能文与诗,而君亦未尝有一语及此者。其后君既殁于京师,其子补之出君之诗三百六十篇。读之而惊曰:嗟夫,诗之指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至于人之贤不肖,其深远茫昧难知,盖甚于诗。今吾尚不能知君之能诗,则其所谓知君为君子者,果能尽知之乎。君进士得官,所至民安乐之,惟恐其去。然未尝以一言求于人。凡从仕二十有三年,而后改官以没。由此观之,非独吾不知,举世莫知也。

君之诗清厚静深,如其为人,而每篇辄出新意奇语,宜为人所共爱,其势非君深自覆匿,人必知之。而其子补之,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人远甚,将必显于世。吾是以益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必有后也。昔李郃为汉中候吏,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馆于郃。郃以星知之。后三年,使者为汉中守,而郃犹为候吏,人莫知之者,其博学隐德之,在其子固。《诗》曰:“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选自《苏轼文集》,有改动)

【注】①岂弟(kǎi tì):即“恺悌”,和乐平。

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之三年                游:交往

B.博辩俊伟,人远甚          绝:超过

C.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        微服:改变常服以避人耳目

D.其博学隐德之,在其子固    报:回复

2.下列选项中加横线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达贤者有其实而辞其名者皆有后          之游三年

B.乃者官                              绝人远甚,将必显

C.君进士得官                            星知之

D.吾常诵云尔                            举世莫知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

2)诗之指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

3)至于人之贤不肖,其深远茫昧难知,盖甚于诗。

4.作者认为晁君成“有其实而辞其名”,请依据文章简要概括其理由。

 

1.D 2.A 3.(1)贤人是百姓依靠他来生存的人,(蔽贤者)却蒙蔽他,这是断绝百姓的生路啊。 (2)诗歌的旨意虽然隐晦,但它美妙高明之处,还是有可以用语言表达、指明的。 (3)至于一个人是贤能还是不才,他的(思想)是深刻还是愚昧,难以知晓,(这)大概比(理解)(他的)诗歌更困难啊。 4.①有其实:晁君成的诗歌清厚静深,语言清新。 ②辞其名:晁君成隐藏自己的才能。 【解析】 1.1】 试题分析:报:回报。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前者是连词,后者是介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所以”,“绝民”,判断句,各1分。“指”、“高下”、“言传指见” 各1分;“不肖”、“甚于”各1分,句意1分。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4】 试题分析:晁君成的诗作有“诗三百六十篇”“诗之指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清厚静深,如其为人,而每篇辄出新意奇语,宜为人所共爱”,而苏轼和他交往多年,却“知其为君子,而不知其能文与诗”可见晁君成很低调,有才能却不显扬自己。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参考译文】 通达贤德的人一定会有有作为的后代,张汤就是这样的人。张汤本来是应该没有后代的。没有真才实学而窃取虚名的人不会有有作为的后代,扬雄就是这样的人。扬雄本来是应该有杰出后代的。通达贤德的人有杰出的后代,我因此知道壅蔽贤者的人就不应该有杰出的后代。没有真才实学而窃取虚名的人不该有杰出的后代,我因此知道有真才实学而不享其名的人会有杰出的后代。贤德的人,是民众赖以生存的人,而壅蔽扼止贤能的人,就是要堵绝百姓的生路。有名望的人,是古往今来通达世情而受人尊敬的人,有人看重名望所带来的富贵,于是窃取了这个名声,这是欺骗上天。堵绝百姓的生路,欺蒙上天的神明,因此他不会有贤明的后代,这难道不应该吗!所以说:贤达的人和有真才实学而不享其名的人都会有杰出的后代。我常常这样说。 过去我曾经任职于杭州,杭州新城县令晁君字君成名叫端友,是一个君子。我和他交往了三年,只知道他行事很正派,却不知道他能写文章和诗,而他也从没有提到一句写诗作文的事。后来晁君在京师去世,他的儿子晁补之拿出他的三百六十篇诗给我看。我读后深感惊讶,感慨地说:“啊呀,诗歌虽然不是高谈大论,然而它的美好丑恶、高明低劣,还是能够指明说清的。至于一个人究竟是贤能还是平庸,他的器量宏远还是愚昧,恐怕比了解诗的优劣高下更难。至今我还不知道他能作诗,那么我一向以为他是君子,又怎能真正了解他的一切呢?晁君以进士的身份得到官职,所到之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因此生怕他离任而去。但他从来没有求别人做过任何一件事。他做官前后二十三年,刚刚给他加官,就去世了。以此看来,不仅仅是我不了解他,所有的人都不了解他。 他的诗作清淡温厚而又深远,就像他的为人一样,而每篇都能写出新的意境,造出奇美的词句,定会得到大家的喜爱。如果不是他自己深藏不露,人们一定会发现并欣赏它们。他的儿子晁补之,对于各种文体无所不能,学识渊博,文思辩捷,人物英俊,气度宏伟,超过一般人很远,他一定会显名于世。我因此知道那些有真才实学而不享其名的人一定会有杰出的后代。当年李郃做汉中郡迎送宾客的小吏,汉和帝派遣了两个使者改换民服到蜀中去,途中就在李郃的馆舍中住下。李郃通过观察星相知道了他们的身份。过了三年,当时来的使者担任了汉中郡太守,而李郃依旧是迎送宾客的小吏,没有人了解他的真才实学。他学问渊博德行隐蔽的回报,应在他儿子李固身上。《诗经》说:“平易的君子,是天神的赐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论书法表现形式与诗文意境

如简易地给书法艺术下一个定义的话,可以说书法是写字的艺术。”如从美学或者艺 术哲学的高度来论的话,“书法是以汉字为素材,以线条及其构成运动为形式,表现性灵境界和体现审美理想的抽象艺术”。因为书法是以汉字为素材进行创作的,故不写字不能称其 为“书法”。再者书法是以线条运动为表现形式,也就是说,书法必须是讲究技巧的,由技成能,胡乱涂抹无以称“法”。这两点体现着书法艺术的本体规定性。表现性灵境界和体现审美 理想,即是书法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意境创造能力。

书法的艺术表现是通过写字来实现的,写字又必然有其文字的内容,因此,文字内容在书法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书法文字内容的精神内质和意境,应与书家的个性气质相适应,才能够创造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书法艺术再创造绝非易事,应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通会,化度进去。我们常说,艺术品首先感动作者自己,然后才能够感动他人,而使自己被感动的这种感染力,应当来自你所写文字内容。这里,选择什么样的文字内容来作为 你书法创造的素材,是很重要的。读懂文字内容,被其文字意境所打动,引起精神上、情感上的共振,从而激发起书家的创作激情,提笔作书便成为主动的、积极的行为,思想情绪、精神状态高度兴奋,此时,才情流注笔端,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精神之作。这就是说,在书法对诗 文的艺术再创造过程中,文字内容的意境与书法艺术表现的意境必须合一。

二是裁取率由,我塑我境。当然,对文学底本的审美,本就有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 别。读者对原作的思路情绪的体认,先天就存在着差异。要旨在于以我为主,把对文学作品的意境体认,裁剪为我们的意境,用我们的笔墨,营造书法意境。

意境的再造,要依附物质、技巧条件,才能物化现实。只有将字体、书体、用笔、用墨、谋篇布局诸因素配置得当,才能出现形式各异的笔墨意境。况且,意境有着类型意义。比如,写婉约派词文如采用颜楷,浓重墨,怕摧残纤巧。写李白诗,若用欧楷缮写,形同谪仙被缚。总之,书法只有开展,衍化了诗文的意境,才能实现它自身。因为书法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书法自身,而是表现人自身,表现与诗文相接近而有关联的另一番意义,也即为意境。

选取何种文学底本?当然悉听尊便。但是剧作家不是对什么文学底本都愿意编的。画家也不可能将什么诗词都入画。对文学作品进行书法再创造,无非是借陶家酒浇胸中块垒, 乘米家船品江上霁月。性情如此,自家意境才有可能开发出来。

总之,书法创作的表现形式必须与诗文意境相共美,才能创作出书法佳作。

(选自张巨纲《论书法表现形式与诗文意境》,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简言之就是写字的艺术,它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以汉字为素材,二是以线条运动为表现形式。

B.书法具有创造意境的能力,能表现〜定的性灵境界,可以反映出书写者的审美理想。

C.书法创作中文字内容占有重要的位置,选择与书家的个性气质相适应的文字内容,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D.书法创作强调意境的再造,要依附物质、技巧条件,如果不能将字体、书体、用笔、用墨、谋篇布局诸因素配置得当,就谈不上表现形式各异的笔墨意境。

2.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美认识往往见仁见智,但是不同的书法创作者在对同一文学底本的理解上必须达成一致,从而实现文字内容的意境和书法艺术的意境的统一。

B.书法创作需要激情,当创作者被文字意境打动,思想情绪、精神状态高度兴奋,他们往 往能书写出意想不到的佳作,而这样的作品才可能感动他人。

C.意境不独是诗文的专利,书法也有其意境。书法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书法自身,而是表现人沟身,表现意境,这种意境是与诗文相接近而有关联的另一番意义。

D.书法创作者对文学底本的选择取决于个人的审美需要,借文字内容来表达书法家自身的性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书法艺术并非纯形式观赏艺术,它须读其文,以品味其文学内容之意境;观其艺, 以欣赏其书法形式美之意境。

B.书家在创作时,应该具备两个条件:能走进诗歌,与文字意境形成共鸣,激发创作热 情;个性化地理解诗文和营造个性化的书法意境。

C.与诗歌具有婉约、豪放等不同风格类似,书法也有其不同的风格特点,而只有书法风 格与诗文内容相互协调匹配,才会产生和谐的效果。

D.书法创作要完全忠实于诗文意境,书法创作的自由度不大,只能在字体、书体、用笔、用墨、谋篇布局等方面加以发挥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耶鲁大学,在过去的25年里,历史一直是头号热门专业,经济学、英语是第二、三热门的专业。耶鲁的经济学,是高度理论化的人文学科,不是实用学科。在哈佛大学,前四大热门专业是社会科学、生物、英语和心理学。普林斯顿传统的五大专业是政治学、经济学、历史、英语和国际关系,46%的学生集中在这五大专业里。

这些美国的精英大学培养的是未来的领袖,要把握大方向,其关怀和训练当然必须宏观,不能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学数钱算账。大部分学生出身于中高产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很高,对大学有充分的理【解析】
大学主要是一种精神经历,上大学的最基本目标,是培养兴趣、发现自己、认识世界、反省人类最基本的价值;度过了这样的四年人生,再想实际问题也不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王熙凤,别名凤辣子、凤姐,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主要人物。下列两幅图像,你认为那一幅更符合高中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所描述的王熙凤形象?请结合图像说明理由。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6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不同的自然观,使西方人与中国人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气质。前者焦躁、忧郁、痛苦而深沉,①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文学艺术家眼里,自然本身的气质就是静,偏向女性的特征。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的大多是能生静之氛围的意象。西方人的自然常常是喧哗与骚动的自然,②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生命宛如炸药桶,③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此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脸谱的勾画创作和中国书法的书写创作有相似之处。                        。脸谱的构图章法与中国画一样,讲究疏密、穿插、虚实、均衡等,脸谱的勾画笔法也与中国画笔法相通,轻重缓急,顿挫有致,有谱有法。脸谱的审美意识受到中国画美学思想的重大影响。

①两者在创作程序上都表现出很强的程式化特征  

②都讲究线条流畅而有力度,节奏鲜明而神采飞扬

③正所谓无法不成谱                          

④书法是从一撇一捺的文字书写中产生的艺术形式

⑤两者在用笔方式上也有相似之处             

⑥脸谱则是从一勾一抹的人物化妆中产生的艺术形式

A、①③⑤②⑥④    B、⑥④①⑤③②    C、⑤②①③④⑥    D ④⑥①③⑤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