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朝中措 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朝中措

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注】张炎:南宋词人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

1.本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的分析。

2.请赏析“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一句的表达特色。

 

1.本词借个人的羁旅之愁,抒家国之恨,抒发了江山易主,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词人冒雨出游,想通过观潮赏花来消忧,却被“梨花冷看”,只得转向莺啼燕舞的琐窗朱阁,在欢歌曼舞中一醉消愁,哪知酒醒之后,才知无家可归。 2.梨花冷眼看人,责怪诗人为何对他乡的山水花木如此苦恋呢?诗人不写自己对故国家乡的思念,反说自己被梨花责备,这种拟人和反写的手法,使抒情更加委婉含蓄,也更能催人泪下。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词的内容。本词上片“清明时节”二句,描写的清明时的雨,不是毛毛细雨,而成了哗哗大雨。恰在此时作者冒雨寻春,却被大雨所困,见到江边水急,浪潮翻涌。“翻被梨花冷看”。雨中寻景不成,因而只能到莺啼燕舞的珠帘玉户消磨时光,一醉解千愁。然而醉乡虽好,难以久留,醉醒客散,只见归鸦啼鸣,人去楼空。“折得一枝杨柳”二句,杨柳,古时清明节中家家户户门上插柳以祛邪。归去的途中,作者也随手折了一枝杨柳,但走至住所才恍然醒悟——流浪之人羁驻之旅,哪会有自己的家门呢?作者不禁感叹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一种天涯游子欲归无处,欲住无家的悲哀,猛然袭向心头。一枝无处可插的杨柳,满腹悲怨溢于词中,幽默中见无奈。词人用笔举重若轻,不见着力,是那么自然,用笔之巧,用意之妙,叫人拍案叫绝。其次要关注注释,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本词很明显是作于宋亡之后,所以应有家国之恨。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雨洒梨花,本也是极美妙而又难得的一景,可是张炎并没有照实写来,而是反过来写梨花看人,而且是“冷看”,并且从她那冷淡的眼神中,词人感受到一种责怪之意——人生于世能像你这样不思故土,而对他乡的山水如此痴情苦恋吗?这“遭遇”,这“责怪”,与词人冒雨出游之意,真是适得其反,而又有口难辩,上片至此也就戛然而止,可是无限辛酸,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之中。这种赋予客观景物以情感而后反写过来的方法,更能收到曲笔深情、宛转有致的效果,因而在词中也就成了一种常用的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严传

李严,幽州人也,初名让坤。严为人明敏多艺能,习骑射,颇知书而辩。同光三年,使于蜀,为王衍陈唐兴复功德之盛,音辞清亮,蜀人听之皆竦动。衍枢密使宋光嗣召严置酒,从容问中国事。严对曰: “前年天子建大号于邺宫,自郓趋汴,定天下不旬日,而梁之降兵犹三十万,东渐于海,西极甘凉,北慑幽陵,南逾闽岭,四方万里,莫不臣妾。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天子方怀之以德,而震之以威,天下之势,不得不一也。”光嗣曰:“荆、湖、吴越非吾所知,若凤翔则蜀之姻亲也,其人反覆,其可信乎?又闻契丹日益强盛,大国其可无虑乎?”严曰:“契丹之强,孰与伪梁?”光嗣曰:“比梁差劣尔!”严曰:“唐灭梁如拉朽,况其不及乎!唐兵布天下,发一镇之众,可以灭虏,使无类。然而天生四,不在九州之内,自前古王者,皆存而不论,盖不欲穷兵黩武也。”蜀人闻严应对,愈益奇之。

是时,蜀之君臣皆庸暗,而恃险自安,穷极奢僭。严自蜀还,具言可取之状。初,庄宗遣严以名马入蜀,市珍奇以充后宫,而蜀法严禁以奇货出剑门,其非奇物而出者,名曰“入草物”,由是严无所得而还,惟得金二百两、地衣、毛布之类。庄宗闻之,大怒曰:“物归中国,谓之‘入草’,王衍其能免为‘入草人’乎?”于是决议伐蜀。

冬,魏王继岌西伐,以严为三川招讨使,与康延孝以兵五千先行,所过州县皆迎降。延孝至汉州,王衍告曰:“得李严来即降。”众皆以伐蜀之谋自严始,而衍怨严深,不宜往。严闻之喜,即驰骑入益州。衍见严,以妻母为托,即日以蜀降。严还,明宗以为泗州防御使,客省使如故。

其后孟知祥屈强于蜀,安重诲稍裁抑之,思有以制知祥者,严乃求为西川兵马都监。将行,其母曰:“汝前启破蜀之谋,今行,其以死报蜀人矣!”严不听。初,严与知祥同事庄宗,时知祥为中门使,严尝有过,庄宗怒甚,命斩之,知祥戒行刑者少缓,入白庄宗曰:“严小过,不宜以喜怒杀人,恐失士大夫心。”庄宗怒稍解,命知祥监笞严二十而释之。知祥虽与严有旧恩,而恶其来。蜀人闻严来,亦皆恶之。严至,知祥置酒从容问严曰:“朝廷以公来邪?公意自欲来邪?”严曰:“君命也。”知祥发怒曰:“天下籓镇皆无监军,安得尔独来此?此乃孺子荧惑朝廷尔!”即擒斩之,明宗不能诘也,知祥由此遂反。

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

B.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

C.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

D.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光,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往往要更改一下年号。

B.中国,古代指中原。中原地区和中原王朝被称为中国,不仅由于地域亦源于文化传统,因为中原王朝建立之时间较早,经济与文化具有较高水平,是所谓礼义之邦的华夏文化。

C.夷,我国古代对部各民族的统称,古代有“东羌、南夷、西狄、北蛮”的说法,后来用“夷”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D.籓镇,即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代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各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严出使蜀国,对王衍讲述唐兴复的盛况,慷慨陈词,言辞清楚响亮,让蜀国大臣肃然起敬。

B.庄宗派李严送名马入蜀交换奇珍异宝,然而李严没有什么收获而回,庄宗对李严很是生气,同时决定伐蜀。

C.魏王伐蜀,康延孝率兵到达汉州,王衍说李严到来就投降,李严不听劝阻,欣然前往,王衍果然投降。

D.孟知祥在蜀地称霸,安重诲想派个能控制孟知祥的人,李严自请当西川兵马都监,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方怀之以德,而震之以威,天下之势,不得不一也。

2众皆以伐蜀之谋自严始,而衍怨严深,不宜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新批评“反讽”理论的主要阐述者是布鲁克斯。用他的说法:“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我们称之为反讽”。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定义。“反讽”概念的目的仍然是揭示语义在文学文本中复杂变化。根据新批评“文学性”观念,文学文本的基本特征是语义朦胧和语义多重。“反讽”这一语言现象正好符合这一文学定义。正因为这个原因,“反讽”就成为新批评最常用的概念之一。

从语义学立场来看,“反讽”本是指一种“正话反说”或“所言非所指”的语言现象。在“反讽”中,字面上的意义有所不同甚至截然对立。根据语言学观念,任何一个符号都存在于一定的语境当中,符号的意义会因语境而产生变化。“反讽”产生的原理同样如此。在“反讽”现象当中,语言符号巧妙地使用某个特定的语境,从而让一个符号不再表达其本义,而是表达另一个完全相反的意义。这样,一个“反讽”就产生了。

从符号学能指与所指构造角度看,“反讽”实际上是一个符号能指与所指的断裂情形。语言本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确定不移的、无可更改的。然而,“反讽”的出现却使一个符号的能指不再指向其约定俗成的固定所指,而指向另一个能指。

科学文本对语言的使用就完全合乎语言的约定规则和编码原则,坚决避免出现能指与所指的断裂。文学文本则有意采用各种手法来违反语言的约定规则,从而使文学文本成为语义朦胧和复杂的符号系统。

不难看出,“反讽”的实质仍然是语义的变形化和复杂化。在新批评看来,“反讽”是文学特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形成文学特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反讽”一向被认为是一种偶然使用的语言技巧,或至多是一种修辞格。新批评则将“反讽”上升到文学特性的高度,将它视为语义变化的典型现象,从而使之成为文学文本的根本属性。维姆萨特与布鲁克斯在其合著的批评史中坚持将新批评改名为“反讽诗学”ironic poetics。关于“反讽”,他们明确指出:“我们可以把‘反讽’看成一种认知的原理,‘反讽’原理延伸而为矛盾的原理,进而扩张成为语象与语象结构的普遍原理。”既然“反讽”是一种语义变化,尤其是字面义与真实义的矛盾状态,那么其语义结构一定会表现为多种不同的构成形态。赵毅衡先生在《新批评》一书中曾把“反讽”分为“克制叙述”“夸大叙述”“正话反说”“疑问式反讽”“复义反讽”“悖论反讽”“浪漫反讽”和人物主题与语言风格上的“宏观反讽”等多种类型。无论何种“反讽”类型,都呈现出语义叠加和语义多重的特征。它大大增加了文本的语义层次,有力地强化了语言的可感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鲁克斯认为,反讽会对一个陈述语进行明显的歪曲。

B.在反讽中,字面意义与要表达的意义可以不同,但不能完全冲突。

C.“反讽”实际上违背了一个符号能指与所指的约定俗成的关系。

D.新批评认为,反讽并不只是语言技艺,而是“文学性”特点和手段的统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个符号所指的与其能指的不一致的情况,使语义变得丰富和复杂。

B.科学文本的语言必须遵循能指与所指的统一,因为科学文本的意义必须是明确和单一的。

C.新批评认为反讽是文学文本的根本属性,它的地位高于语言的表达技巧。

D.文本的语义层次和语言的可感性,都来源于反讽呈现出语义结构上的不同形态和不同的反讽类型。

3.根据原文内容,下面四个例子中不属于典型反讽现象的一项是        

A.《范进中举》中,中举本为是一件令范进无比荣耀的事,但他发疯了。

B.电影《举起手来》用一种轻松诙谐的手法来表现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C.马克·吐温的小说《竞选州长》中“在参加一次竞选活动中所遭受到的种种骇人听闻的诬蔑和打击

D.面对别人的挑衅:“我从不给傻子让路。”萧伯纳很绅士地说:“我正好相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同样是秋季开学典礼,浙江的两所中学呈现出来的风光完全不同。

从礼堂阶梯一直延伸到舞台的红地毯,炫目的舞台灯光和高级的音响,金灿灿犹如奥斯卡“小金人”的奖杯和身着西装校服的走秀,组成了杭州建兰中学“建兰美少年”年度风尚大典的“时尚”元素。

浙江温岭石桥头镇中学的开学典礼没有能装下全校师生的大礼堂,就在凹凸不平的长着野草的操场上搭了一个舞台,给优秀学生的奖品已经摆好了,胖胖的食堂大妈正一筐筐地将它们搬到操场,再悉心摆好。原来要发的奖品是一包包用红色塑料袋装好的猪肉,一等奖学金5斤猪肉,二等奖学金3斤猪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单位“迎春联谊”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孩子刚一落生,  ,有的孩子爱哭好动,有的孩子平稳安静。有着某种类型的气质的人,     。例如,一个学生每逢考试就情绪激动,等待与友人会面时会坐立不安,参加体育比赛前也总是沉不住气。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任何气质的人   ,也可能成为平庸无为的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