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我国杭州举办,这次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动、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下图是这次峰会的标识,请根据构图特点,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及其内涵,不超过100个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静和动是一对矛盾,又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人总是静久思动,动久思静。就像旅游, ① ,就有出去旅游的冲动。在外面流浪久了,又会有回家的向往。叔本华的“钟摆理论”说,大多数人在需求未得到满足时会陷入痛苦, ② 。人生就在这痛苦与无聊的两端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在一切物质需求已达到满足的境况下,能够继续自己对爱与美的不懈追求, ③ ,这是对一个人极大的挑战。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 , 。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①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坠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
②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
③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
④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
⑤“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
A.⑤②③①④ B.③⑤②①④ C.③②⑤①④ D.②⑤③④①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11月7日,习近平在与马英九的会面时指出,尽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都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B.按照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并制定好“十三五”规划,奋力弥补生态环境方面的短板,相信到2020年,小康“木桶”里盛满的甘甜之水,将提升人们的发展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
C.周国平在谈到阅读经典的重要性时说:“经典名著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和一代代读书人的选择,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就像给一个人的精神‘打底子’,这非常重要。”
D.歌手尹相杰因再次涉毒被抓引起公众关注。明星吸毒绝非个例,复吸者也不在少数,近年来,发生超过20起明星涉毒事件,这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传说,战国时期孙膑遭庞涓陷害,流浪并寓居于泊里一带,生活穷困, ,便用当地老百姓广泛种植的农作物高粱的秸秆,劈成篾子,编成席子做炕当被。
②杨毓培“学而庸则仕”后,从一般公务员到科长、副县长、县委书记、再到高坪区任区长,官路畅通,似乎印证了他自己那句“ ,唯有做官”的戏语。
③曹操藐视天下英雄,在他眼中,袁术、孙策等众多英雄豪杰,无非“冢中枯骨”,或为“守户之犬”,或为“虚名无实”,或为“碌碌小人”, 。
A.身无长物 一无所长 一无可取
B.一无所长 身无长物 一无可取
C.身无长物 一无可取 一无所长
D.一无可取 一无所长 身无长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
陈众议
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1965年10月的一个周末,幸运女神真正眷顾了马尔克斯。那天是晴日,他和妻子梅塞德斯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驱车从喧闹的墨西哥城到风景如画的阿卡布尔科过周末。行至半途,马尔克斯突然产生了灵感。他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对梅塞德斯说:“请给我10个月的时间,我的小说着床了。”说罢,他掉转车头,匆匆赶回墨西哥城,把自己关进了狭小的书房——他的“魔巢”。待他抱着一叠厚厚的书稿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18个月。稿子是打印出来的,一式两份。他把两份稿子全都交给了梅塞德斯说:“给你。”
他明显瘦了,而且胡子拉碴,像漂流回来的鲁滨逊。梅塞德斯接过书稿后开了一句玩笑:“是难产。”除此之外,他们就再也说不出别的话来了。其时,梅塞德斯变卖了所能变卖的一切,而且已经债台高筑。为了不影响丈夫写作,她卖掉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末了东赊西借,咬牙坚持了漫长的18个月。
《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和梅塞德斯手拉手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当他们行至某个街角,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二天清晨,马尔克斯夫妇在一家咖啡馆用早餐。坐在临街的位置上,马尔克斯不经意地朝外面张望,突然,他看到一位家庭妇女的菜篮里居然明晃晃地摆着一本《百年孤独》。他不知如何是好。他指着那人的篮子,半天说不出话来。梅塞德斯顺着他的手指,一眼就看到了那本《百年孤独》。顿时,夫妻俩热泪盈眶。他们明白,《百年孤独》是一本单纯的文学作品,它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视为生命。
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他每天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和出版商,甚至还有好心的读者。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有人甚至寄给他求爱信和裸体照片,弄得他哭笑不得。
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如果因为某一难以推诿的事由而被迫中断当天的工作或者由于某种意想不到的原因而“卡了壳”,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
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大约有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这不可谓不魔幻。但这是有历史原因的。首先,上世纪80年代,冷战尚未结束,东西方两大阵营和全世界对以马尔克斯为代表的拉美作家的评价都非常高,甚至超乎寻常地高度一致。这客观上对他进入中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其次,拉美作家的成功对中国作家无疑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再次,他的作品确实不同凡响。中国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莫言获得诺奖前不久说,终于读完了《百年孤独》,“当初生怕读完了它,自己就不会写小说了”。
20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直到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以莫言为例,他的中后期作品主要写本土内容,将注意力转向本土资源,甚至来源于童年时期听过的神怪故事。这并非简单模仿,用莫言的话说,他是在跟马尔克斯搏斗,这种搏斗既为摆脱其影响,也为寻找属于自己的主题
—— 替民族发声、替民族治病、承担国家道义的雄心壮志。(有删改)
相关链接: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摘自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马尔克斯原计划10个月创作完成《百年孤独》,实际用了18个月,因为多出了8个月,造成梅塞德斯卖掉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债台高筑。
B.看到一位家庭妇女的菜篮里摆着一本《百年孤独》。马尔克斯夫妻俩都很激动,他们意识到《百年孤独》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C.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门庭若市,为躲避各色不怀好意的拜访者,他不得不离群索居,寻找宁安。
D.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作品的理解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他们开始的时候只是关注他作品的形式,后来才慢慢注意到他作品中的精神诉求。
E.作为被全世界认可的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的马尔克斯以一部《百年孤独》而举世闻名,获得诺贝文学奖后,他又创作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显示其创作生命依旧旺盛。
(2)马尔克斯为什么能够成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文章为什么花大量笔墨叙述《百年孤独》诞生的故事?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为什么说马尔克斯“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