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

文言文阅读

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乎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路金明砦主将张舆战没,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但所劾,及在尚书,但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但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节选自《宋史·李清臣传》)

【注】①濮,指濮王。②常罩,常平仓。常平之官,简称“仓臣”,负责管理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者其民巳甚    蠹:损害

B.民之疾痛而已    止:解除

C.而羌夷之患未    弭:顺从

D.夫可则          因:沿袭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B.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C.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D.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与“举”等词。

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不仅曾经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就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

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识民生疾苦。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为官吏害民,老天发出的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者首先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公平正直地为他说话;面对延路金明寨失陷要诛杀全军的情况,他也以理说事避免了大规模杀戮。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和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

译文:                                                                        

(2)尝为舒但所劾,及在尚书,但以赃抵罪,独申救之。

译文:                                                                        

 

1.C 2.D 3.A 4.C 5.(1)现在恢复了用辞赋选用士人,但士人并不知道劝勉,撤消了常平的官,但农民并不富裕。 (2)李清臣曾被舒但弹劾,等他任尚书时,舒但因为贪赃之名被治罪,李清臣独自辩护救助他。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含义要结合具体的句子大意,本句大意理解是“而羌夷的祸患还没有平息”,可见“弭”的含义是“平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要先推知句子大意,本句大意是“李清臣说:‘我不相信这个,民间难道没有疾苦可以上奏的吗?’就回答说:‘善于制止天地灾异的人,不是制止灾异本身,而是解除百姓的疾苦罢了’”。再依据断句的一般规律,如“曰”“言”后断开,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擢”指迁官,即升职。而“察”是指考察后予以推举,“举”即推举,意义不同。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4. 试题分析:后一个事例不是表现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的。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要先明确考点,本题涉及的考点有(1)“复”恢复;“劝”劝勉,勉励;“罢”撤销。(2)“为……所”被动;“及”等到;“抵罪”治罪,这里是被动;“申”申诉,辩护。之后把考点进行串联,让翻译的句子语意通顺。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翻译:李清臣,字邦直。七岁就知道读书,每日读书几千字。他家有从京师来的客人,和他哥哥谈到佛寺遭受火灾,李清臣从旁边插话说:“这就是所谓的灾,可能是为害百姓太深,老天一定要儆戒他们?”他哥哥惊异地说:“他一定会光大我家门户。” 治平二年,应秘阁考试。欧阳修说:“不把李清臣放在第一位,就荒谬了。”当时大雨不停,几次出现灾异,议论此事的人归罪于濮王之议。有人告诉他说:“应该用《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作为证据,一定能攫取上等。”李清臣说:“我不相信这个,民间难道没有疾苦可以上奏的吗?”就回答说:“善于制止天地灾异的人,不是制止灾异本身,而是解除百姓的疾苦罢了。”对策被选中入等,名声很大。英宗说:“像李清臣这样的人,公议都认为可以任用,难道可以因为是亲戚就压抑他吗?”不久下诏推举馆阁官员,欧阳修推荐了他。绍圣元年,殿试考试进士,李清臣在策中提问说:“现在恢复了用词赋选用士人的方法,然而士人不知道勉励自己;撤消了管理常平仓的官员,然而农民没有更加富裕;用赏赐土地的办法来柔服远方,然而羌夷的患害并未平息;宽缓财利来方便百姓,然而商人的道路仍不通畅。可行的就沿袭,不可行的就改革,只求适中为贵,圣人也没有什么定规。”当时鄜延路金明寨失陷,主将张舆战死,有人建议把全军四千人都杀死。李清臣说:“现在如果把官吏士兵全部杀掉,以后败亡将士一定全军投降敌虏了。”于是仅杀了牙兵十六人。仆射韩忠彥和他有勾结,只听他的话,排挤范纯礼等,不让吕希纯等入朝,都是他的主意。不久李清臣被曾布陷害,出朝为大名府知府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李清臣早年以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修建大理寺,修筑都城,都叫他作记。文章简洁厚重而气势宏放,文体自成一家。他为人宽厚,不忌恨害人。李清臣曾被舒但弹劾,等他任尚书时,舒但因为贪赃之名被治罪,李清臣独自辩护救助他,说:“舒但的确不像样子,但说他贪赃却是不可以的。”李清臣出身贫困,保持节俭以自爱,到富贵仍不改变。然而他的志向在于追求利禄,一心想要当宰相,所以行为错谬,最终不能如愿而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

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700字。

(2)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查看答案

参照示例对“和谐”的理解和表达,请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选择一个,写出自己的理解。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个字。

示例:和谐是一个优美的音符,为社会谱写了动听的乐章。

 

查看答案

请按照提示及要求答题。  

成语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字游戏。根据下面提示的成语,完成成语接龙。

千军万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文后的小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生机盎然全诗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查看答案

默写(任选三题作答)

(1)                     ,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东篱把酒黄昏后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3)想当年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夫以秦王之威,                 辱其群臣。相如虽驽,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