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闺门雍睦,白首同居。父亡虽久,而犹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之水,无容误饮。得财失,吾所不取。”遂访主还之。其雅志如此。

以选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大乘贼起,燕赵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以母忧不拜。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隽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寺成,又极壮丽。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遂以地还史底。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即拜司马,赐帛百匹。附椿者,咸谴责焉。

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民俗荒犷,多为盗贼。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吏人送隽,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

【注】①盗泉:在山东泗水县。县内有87处泉水,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入泗河。《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②庠序:学校。③秩满:官吏任期届满。

1.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财失,吾所不            行:品行

B.造永宁佛寺,令隽          典:主持

C.嘉隽守正                  挠:阻挠

D.于是梁人焉                  惮:害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犹平生所处堂宇      义而死焉者也

B.功授员外散骑侍郎      勇气闻于诸侯

C.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   欲勿予,即患秦兵

D.附椿者,咸谴责焉。     还也。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B.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C.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D.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隽注重行孝。他的父亲去世时间很久了,他仍然要按时节祭拜,陈献祭品;有了吉凶之事,还是经常禀报。

B.寇隽不重财利。家人曾经从已卖物品中留下五匹绢,寇隽知道此事后,表明态度并设法找到买主,归还给他。

C.寇隽干事认真。他担任左军将军时,负责建造永宁佛寺,主事的官吏不敢欺瞒;寺庙建成后,受到太后嘉奖。

D.寇隽治理有方。他担任梁州刺史时,当地人多为盗贼;寇隽下令建立学校,勉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风俗得到改观。

 

1.C 2.B 3.B 4.C 【解析】 1. 试题分析:挠:屈服。此题选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项,要看清要求,有时会选正确项,不要定势思维。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实词推断有很多方法以,比如:(1)推断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近几年试卷中时有涉及,高考已考过“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占70%以上形声字,都是由其形旁来确定字义的。根据这一点,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河北、山东等地有一句翻译: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其中的“籴”是一个较陌生的字,我们从字形可推断是个会意字,跟粮食有关,与“粜”相对,解释为“购买粮食”。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介词,在/介词,表被动。B.都是介词,凭借。C.代词,它,代骚扰边疆之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代词,那些/副词,表期望,还是。介词“于”的用法如下:(1)介词: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①在。②向、跟、同。③对、对于。④到、自、从。⑤给、由于。⑥比。⑦被。(2)容易忽视的复合虚词【于是】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 例,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见……于】表示被动。例,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之”的用法:(1) 动词用法 (2) 代词用法(3) 助词用法。1)动词,到。 (2)代词: ① 第三人称代词。②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我(们)、自己。③指示代词。这、这种、这些。(3)助词①定语后置的标志。②宾语前置的标志。③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④定语的标志,“的”。⑤补语的标志,“得”。⑥音节助词,可不译。“其”的用法:(1) 代词用法 (2) 副词用法(3) 连词用法(4)助词用法(5)复合虚词。(1)代词 ①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他(她、它)们,他(她、它)们的。 ② 指示代词。那,那里,其中的。(2)副词。 ①表揣测、测度语气。大概、恐怕。② 表劝勉、期望、命令、祈使语气。可要、还要。③表反问语气。难道。(3)连词:①表假设。假如、如果。②表选择。或者、还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担任左军将军”错,是担任主簿时做的事。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通常错误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不当,时间错位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各句加横线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变姓名,诡踪迹,行露宿

A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B.卒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C买五人之头而之,卒与尸合

D.从骊山下,芷阳间行

2.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A竖子不足与谋     B.拜送书于庭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诗集命名为《指南录》,取自“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

B《拿来主义》主要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它既反对无原则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倾向,主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C《谏太宗十思疏》以“固本浚源”为喻,结合历史经验,说明“居安思危”的重要性,并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D《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在秦王殿上“怒发冲冠,立叱秦王”之后,发现秦王并无拿十五座城交换和氏璧的诚意,就携带和氏璧从小路秘密回国,“完璧归赵”,不辱使命。

4.下列有关课文中文化常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指南录〉后序》中“是年夏五,改元景炎”,“景炎”是宋端宗赵昰的年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B《五人墓碑记》中“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丙寅”是古人用“干”“支”纪年,“望”是指农历每月十五。

C《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位在廉颇之右”,“右”,上。古人在位次上以“右”为尊,成语“无出其右”的“右”与之同义。

D《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古人在宴席上以坐西面东为尊,这表明项羽当时目空一切,自认为是尊者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一句是  

A.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与会代表围绕互联网治理、发展和建设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B.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

C.近年来,不少地区通过退耕还林、改善湿地水质等措施,优化候鸟的生存环境,为人与候鸟和谐相处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D.深圳“12·20滑坡灾害调查组认定,此次滑坡灾害的原因是由渣土堆填体滑动引起,不属于自然地质灾害,是一起生产安全事故。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让各国人民心心相印,携手同行,战胜共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展现_____________、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②领导干部掌握各种权力,如何运用权力管理好“众人之事”?就是要做到____________,做到“思无邪”,秉正义,走正道。

③即使是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庄严时刻,还有人___________地抛弃和平宪法,以求重掌发动战争之权杖。

A.同舟共济   不偏不倚   处心积虑

B.风雨同舟   中庸之道   殚精竭虑

C.同舟共济   中庸之道   处心积虑

D.风雨同舟   不偏不倚   殚精竭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长城一线,仅一墙之隔,即便同民族,甚至同家庭也风俗迥异。其显著标志便是寒食节长城内侧家家户户送寒衣,而长城外侧则无此风俗。       ①      ,心理分界线,这条线已超越/超过了历史和民族,它是一种习惯,一种地域自觉。那么,对面平台上引吭高歌的究竟是秦汉边卒的骨肉还是匈奴的遗脉?仅一沟之隔,便有山河悬远、可望而不可即之感。我只有倾听他那洞穿/洞彻物障的声音。咧—咧—咧—,他究竟要咏叹什么,歌颂什么,怨懑什么,冀求什么?      ②      ?甚而至于他压根儿什么都不想不屑也没有表达?无词,无调,那单调而变幻无端的音符随着朔风洒向山川沟壑,沿着陡崖一路流淌/飘扬而去,汇入风沙草棵中。

1.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超过    洞彻    流淌     

B.超越    洞彻   飘扬

C.超越    洞穿    流淌     

D.超过    洞穿  飘扬

2.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长城不光是一道文化分界线,更是一道军事防御线

②歌曲的内容是秦汉边卒还是匈奴先民?抑或是千年历史陈迹

B.①长城不光是一道文化分界线,更是一道军事防御线   

②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抑或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

C.①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   

②歌曲的内容是秦汉边卒还是匈奴先民?抑或是千年历史陈迹

D①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   

②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抑或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横线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拖沓  自命得意        必报   

B罢黜  礼尚往来        冕堂皇guān

C  鞠躬尽悴  piǎo   咬文jiáo  

D援例  枯燥无味  jiè    毁家sh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