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以“幸福”开头,依照例句的句式,仿写两句,使之构成一个排比句 例句:幸福是“临...

请以“幸福”开头,依照例句的句式,仿写两句,使之构成一个排比句

例句: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

 

幸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念; 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解析】 试题分析:做仿写题,首先,看题目,明确显性要求。有的题目对句式、修辞格、仿句内容等有明确限定,只有将题中的这些要求吃透,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规范句子。其次,审例句,明确隐性要求。有的题目没有明确告知仿写要求,这就要我们仔细分析,这一步是答题的关键。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们一般可从“形神”两方面去考虑。例句中都有诗句,而且每句诗的意思都嵌在句子中,这点在仿写的时候要注意。另外结构一定要跟前面两个句子相似。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仿用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看下面的漫画,先简要说明漫画内容,再揭示漫画的寓意。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__________——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       ②回到有人的地方,

③时而到岸旁嬉戏,     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

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   ⑥藏到灯芯草丛中,

A.①④⑤⑥③②    B.③①⑥⑤②④

C.①②③⑤⑥④    D.③②①④⑤⑥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登上华山的高峰后,游客们心情十分兴奋,他们居高临下,指点江山,赞美着眼前的大好风光。

B综观戴望舒的所有诗作,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诗风可谓迥然不同

C徐志摩很懂得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的和谐融合,在《再别康桥》中,情与景结合得如漆如胶

D阅读诗歌、体味诗歌,对于提升人生的质量、丰富人生的内涵,无疑具有不可理喻的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百gě)         挥斥方qiú)   pī)

B.青xíng       shuò)    秦(júe

C.团jī)        zhuì)     南(fán

D其乏困(gòng 目(chēn      视(w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康熙字典

梁晓声

集市即便在小镇也还是热闹的。

少年面前的地上铺一张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那是旧挂历的一页是在集市上花一角钱买的——他自然舍不得花一角钱买但馄饨铺的老板娘无论如何不肯白给他。

“都是去年的挂历了你就扯给我一张也不是什么损失。”

“不是什么损失?损失大了!你看那明星结婚了息影了。息影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就是再也看不到她演的影视剧了!一册挂历上全是她一个人有收藏价值的。扯一张给你就不完整了。不完整了还有屁价值!”老板娘从挂历上扯下那一页时表现得十分不情愿 仿佛真吃了极大的亏。

午后三点多集市的热闹像戏剧的高潮过去一般退去了。少年仍蹲在那页白纸旁。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纸页破损、颜色像陈谷子似的字典。1949 年后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那种字典。它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皮上写着“康熙字典”。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写上去的。

他的左边是卖肉的摊位从上午到此刻买肉的人络绎不绝卖肉的汉子忙得不亦乐乎。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农村人一年四季自家是炸不了几次的跟着大人们赶集的小孩子十之八九要央求大人给买了吃。城乡差别至今仍明明白白地体现在细微处。而且越是体现在细微处 越使农村的少男少女们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

这少年也有那样的梦。

真的梦是无逻辑的人生的梦却须循着某种规律。

少年凭着刻苦学习的一股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那是他实现自己人生之梦的关键一步。拮据的家庭负担不起住校费用为了圆梦他想买辆旧自行车骑车上学尽管每天要走几十里的路有些辛苦。可他靠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要拥有旧货店中那辆状况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这部《康熙字典》。父亲病故了母亲已去南方打工他清楚妈妈挣钱的辛苦不忍向妈妈要。并且他也清楚妈妈正省吃俭用地攒钱以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

集市渐渐冷清卖肉的和炸油条的在他的巴望之下先后离去。他和那页旧挂历纸的存在总算是比较显眼了。炸油条的摊位那儿留下了几块烧过的炭他捡起一块在纸上写出一个大大的“卖”字那是他上学以来写得最大的字。

天已傍晚。

终于有四个人围住了少年。其中一人三十六七岁是隔街走过来的左腿一瘸一拐看上去较有文化他对字典的兴趣挺大拿在手中翻看良久少年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不料他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是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字典而已至今民间仍多的是。而且显然做了手脚把最后一页撕掉了最后一页肯定印着出版年份什么的……”

“没做手脚!”

少年愤怒了。他确实撕掉了最后一页但不是为了骗人而是由于最后一页太破了……

少年的辩解已无济于事。他用半页挂历纸包起字典离开小镇时天已黑下来。

“那孩子过来帮帮我!”

他听出是那个坏了他事的男人的声音。原来那人的左腿有半截是假肢。他因为躲一辆卡车而摔倒假肢的关节处摔坏了站都站不起来。他的处境无疑很危险路那么窄不被压到才怪呢!

少年尽管恨他但还是站住了。

他是县重点中学的一位数学老师。开学后任班主任的他手持点名册点名时意外地看到那卖《康熙字典》的少年应声站在他面前他愕然了……

下课后老师将他引到无人处表示感谢“字典卖掉了吗?

学生摇头。

“我收回我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不对那字典其实很有收藏价值……”

学生将目光望向别处不言语。

“卖给我吧我出两百元。

“我不能和老师做交易! 学生说罢转身跑了。

过了几天老师旧话重提学生还是说不能和老师做交易。

“老师都和你说过几次了你都不给老师一点儿面子吗?你本来就是想卖的不是吗?有收藏价值的东西应该由知道它价值的人来收藏对不对?

最后一次老师有些生气了。

于是老师得到了《康熙字典》学生得到了一辆自行车新的。

三年弹指一挥间少年考上了上海交大。临行送给老师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我明白您为什么非要买我那本《康熙字典》也明白了某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每每看到它老师心里就漾起一股暖意。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买肉和油条的人络绎不绝而少年的《康熙字典》却无人问津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当地人的物质生活虽已富足但精神追求严重缺失。

B少年撕去字典最后一页的行为被“老师”误会后他很愤怒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他极力地向围观的人解释想澄清事实。

C小说强调少年用炭写下的“卖”字“是他上学以来写得最大的字”意蕴丰富表明少年要成为城里人缩小城乡差距的决心巨大。

D小说中关于赶集孩子和农村少男少女城市梦的描写使少年的生活境遇和人生梦想超越了个例而成为一种典型成为农村少年生活的一个缩影。

E这篇小说以“康熙字典”为线索运用插叙和倒叙的手法描写了留守少年卖《康熙字典》的曲折经历避免了平铺直叙使行文曲折有致。

(2)小说中的少年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3)小说多处写到“白纸”“旧挂历纸”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中的“老师”先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后来又高价收藏了《康熙字典》。小说这样写有人认为很巧妙有人认为不太好。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