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

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撼,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②不得抄袭;③书写规范,工整。

 

有这样一种声音 总是难以忘怀这句诗中的主人公“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题记 那是一个事实被掩埋的年代,些领导人被狂想所笼罩,不顾实际国情,草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那是一个极“左”的年代,人民群众盲目跟风,制造了“肥猪赛大象”之类的天方夜谭。那是一个缺乏民主的年代,有些人感到了隐隐的不妥,但他们保持着沉默,不愿或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然而,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有这样一种声音,打破了沉默。 他说,几年的大跃进,使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而人民公社化运动,又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他说,当务之急是调整政策,减少损失?? 他坦率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真谛。然而,多年后我们回望庐山会议,看到的只是一片灰暗。敢于为民请愿的彭德怀元帅被错误地批判了,自此,他在中国政坛消失了。 我每每惊叹于彭德怀元帅对人民对国家的赤胆忠心。在一个人人保持缄默,害怕引火烧身的年代里,他勇敢地站了出来,表达出时代的最强音“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与呼!”? 正是这样一种声音,才使中国的历史在那几年没有变得黯然无光,才使年轻的共和国继续挺立。这是多么珍贵的声音啊! 在1959之后的将近五十年的岁月里,历史的尘埃一次一次,越积越厚,它使怯儒者销声匿迹,而那些正直的,敢于说真话的人的身影却越来越清晰、高大。他们正义的议论,一直在向我们昭示:正是有这样一种忧国忧民之声,我们的中华民族才焕发出来更璀璨的光芒,才能经历磨难而前行。 有这样一种声音,大义凛然,它已响彻数千年,它将激喝一代一代的志士仁人继续前行。 【解析】 试题分析: 一、认真审读题目与要求 材料用排比句的形式告诉我们不同的声音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的影响。有这样一种声音,在诉说着爱、良知、责任??而你听到了这样的声音,会丰富你的情感,净化你的心灵,提升你的境界?? 审清题目,注意标题中每一个词语。“有”表示客观存在的;“这样”是强调,是特指;“一种”强调了数量;“声音”是文章描写、叙述、议论的主体,既可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水声、鸟鸣声;也可指生活中的声音,如车声、音乐声、人的话语声;还可指没有声响的心声。 “文体自选”,不是不要求文体,而是在表达形式上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表达空间。如果写散文(包括记叙文),可以叙述自己聆听某种声音的经历,细致地描写这种声音,然后写出聆听之后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边叙述描写边抒情,感情要真实;如果写议论文,首先要确立你的论证思路如何展开,能够鲜明的亮出你的观点,正文部分围绕这种声音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论证,切忌空发议论。 二、避免容易出现的问题 (1)多个主题或主题不集中。 谈多种声音,如“有这样一种声音,叫‘爱//感恩//不屈//坚强//和平//和谐//自信’??” (2)内容空洞,泛泛而谈。 把什么内容都当成一种声音,或通篇在“有这样一种声音??,有这样一种声音??”的模式化中行文,却离开“声音”的框架去写作。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1.立意可以由小到大,由有到无,由实到虚。 “有这样一种声音”立意重在“声音”,命题作文不是仅仅不用拟题了,更要明确题目本身也有一种限制。 由小到大,即选取小的角度,从小的声音写起,再凸现一种大的立意。如,从“泉水叮咚,清新悦耳;大河汤汤,催人奋进;潮水汹涌,激情澎湃??”写到“坚持不懈,执着追求是人生交响的主旋律。”(提示:不能抛开“声音”大写特写“坚持,执着”) 由有到无,如,“母亲的一句‘要相信自己’,时时在我耳畔回荡;母爱是一种无言的慰藉,叫我释然生活,执着人生。” 由实到虚,如,“有这样一种声音,‘我叫微尘’,在青岛传播;不久就有了这样一种声音,‘我叫关爱’,在大江南北传诵??” 〖立意思路举隅〗 由天籁之音→写环保 由月光流动的声音→写净化心灵(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由孩子的哭声→写战争、和平 由乡音,归来吧,游子→写归国、爱国、统一 由蟋蟀的叫声→写思乡情结 由花开的声音→写淡然、宁静、从容 由呐喊的声音→写鲁迅,民族的精神 由“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写民族自豪感 由春节的鞭炮声、元宵节的锣鼓声、端午节的赛舟呐喊声→写传统节日的思考 2.避免内容空洞,必须学会调动多种表达方式。 描写,就要运用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渲染蓄势;抒情,就要运用优美细腻的语言表情达意;议论,就要展开深入的分析说理。 下面以开头结尾为例: (1)排比式开头:有这样一种声音,它可以使躁动不安的婴儿安然入睡;有这样一种声音,它可以使淘气叛逆的懵懂少年欣然微笑;有这样一种声音,它可以使流浪漂泊的成年释然垂泪。这就是母亲的叮咛,无言的亲情。 点题式结尾:即使世上所有华美的乐章都消失,我们也不怕,因为我们有这样一种声音永远在耳畔回荡。母亲,爱的声音是人生的主旋律。 (2)描写式开头:有这样一种声音,它响彻在半个世纪前的天安门广场上空,祖国世界人民的心中。那一刻,礼炮齐鸣,万众欢呼,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声音像一把利剑,划破笼罩华夏大地绵延数千年的长夜,这声音像一把巨斧,劈开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为人民开出了 一条通向幸福的光明大道。 照应式结尾:让这样一种声音萦绕在我们耳旁,去辨明方向,只有这样才会有一天我们大声的向世界发出中华民族民主文明富强的最强音。 (3)描写式开头:夜,清凉如水;风,停在了我的肌肤上;星星,摆出明亮寂然的姿态。闭上眼,倾听属于夜的声音。夏虫的鸣声此起彼伏,这边是清亮着的合声,那边是婉约着的低吟。如黑管和横笛交迭着出现,尽心的去演奏着一首梦幻的小夜曲。虫鸣是夜的主旋律,而那些沾在草叶尖上残留的雨滴轻轻从一片树叶跌落到另一片树叶的声音,无疑是最美妙的和声。 回味无穷式的结尾:花开,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共同的追求。听,这些花开的声音,掩藏在书写文字时的沙沙声里,和着脉搏的跳动,一直一直静静的绽放。听花开的声音…… (4)抒情式开头:在我的生命里,一直流淌着一种声音,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只有起伏和涟漪。 我说不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 甚至不知道, 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声音,这些我从没看见的音符,不知从何时起变成我生命的主旋律, 就像血液一样永不停息的在我的心和身体里穿行。 升华主题式的结尾:我爱生命,我爱大地,我爱世间万物,我爱你,也爱你的一切,正如同,这种声音一样,一切都是轻轻的在耳边回荡,慢慢的从心里深处生长,祥和而不掺杂质,随意而充满期望。 多层次议论式内容思路:正是这种声音……,在这种声音里……,如果没有这种声音……,而也有一种不和谐的声音……,只有在这种声音里,我们……,等等。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命题作文审题七法:(一)增补信息法(添枝加叶法)(“组词造句”)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如果题目中有代词,则指出具体指代的内容、对象。)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如“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然后取其一点入题。(二)明确重心法(审题眼)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如:“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三)探究寓意法。(比喻象征联想法)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这一类作文,命意的关键在于抓住命题中的核心词素,把抽象命题具体还原,再把具体概念抽象提升;或者把大话题从小处着手,小话题从大处引申。(四)追问法“追问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追问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五)化意为象法(化虚为实)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六)一分为二法“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遇到“中性题目”时,要注意正反思维、辩证思维)(七)巧用材料法有的材料(提示语),蕴含着跟题目有关的丰富的信息。审题时就是充分探究材料,分清层次与角度,结合追问法、添枝加叶法等,明确写作的内容和范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①         。正因为如此,我们既要享用互联网,②        。网络安全与规范文明的网络环境,则是网友必须遵守的底线。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③          。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互联网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句是(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不要依赖译文。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肯动脑筋,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BA4.tmp.png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戴望舒曾熟读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苏联学契尔卡斯基说过,就多愁善感的气质说,戴望舒也接近魏尔伦。  

B.“大堰河”这个艺术形象,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让读者不仅受到了深刻的美的教育,而且还感到真实可信,亲切近人。  

C.目前,诗歌的命运空前引人关注,在一些忧心者看来,诗歌已经濒临灭亡,诗人已经集体逃亡,必须挽救诗歌拯救诗人。  

D.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中国共产党都在抗战中做出了贡献,但到底谁才是中流砥柱呢?这使得我们深思。

B.我们还年轻,风华正茂,应像伟人毛泽东一样树立远大目标,不要浪费自己的大好青春。

C.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再别康桥》表现的情和景虽然多,但具有内在联系,水乳交融 

D.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支持南京市做出的相关决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