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列小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5——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1)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解析】 (1)试题分析:首先列举简单的意象,然后分析意象特征,概括意境特征中明确“边境局势紧张”。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有时后面在加上情感。 (2)试题分析:注意诗歌的特征和诗中的重点词语“追骄虏”“沙场”作答。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诗歌的特征和诗中的重点词语“追骄虏”“沙场”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平原君得不诛。

其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原君善,过之。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陆生往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陆生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税凡五百金。

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送诛之。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平原君辞曰:“狱急。不敢见君。”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辟阳侯出,太后大欢,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吕太后,大臣诛诸吕,辟阳侯与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孝文帝时,淮南厉王杀辟阳侯,亦以诸吕故。文帝闻其客平原君为计策,使收捕欲治。闻吏至门,平原君欲自杀。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杀为?”平原君曰:“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遂自刭。孝文帝闻而惜之,曰:“吾无意杀之。”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使匈奴,单于无礼,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    

B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    

C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 

D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表、十书,共一百三十篇。

B黥,是古代一种刑罚,具体做法是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文中的黥布并非其本名,是因为这个人被施以黥刑称黥布

C侯即指爵位,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春秋时期就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D.在中国古代,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通行的说法是“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年黥布欲谋反,找朱建商量有关问题,朱建不但不为黥布出谋划策,而且还竭力谏止。

B辟阳侯因罪下狱,从孝惠帝到诸臣皆欲诛之。朱建威胁和利诱孝惠帝的宠臣为辟阳侯说情;吕氏集团覆灭后,朱建又为辟阳侯出谋划策,使之得以苟延残喘。

C孝文帝时,淮南厉王诛杀了辟阳侯。孝文帝听说辟阳侯的许多计谋出自朱建,便欲逮捕朱建问罪,朱建深知罪孽深重而畏罪自杀。

D朱建家境贫寒,但他“行不苟合,义不取容”;后来他的儿子也很率真血性。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原君善,过之。

(2)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辟阳侯出,太后大欢,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飞机上,同样是30岁到40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不论是文学性还是议论性的文章,都不能没有趣味,可一讲到趣味,最现成的观念就是情趣。人们误以为趣味就只有情感的趣味,殊不知,        。情感的趣味,只是一种,除此之外,            。这样的三分法,是机械的。其实,三者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在许多情况下,界限并不十分清晰。有时是情趣与智趣交融,有时是审美情趣与审丑谐趣统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注】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注】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 

1.这首诗的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至于幽暗昏惑,         ,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积善成德,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4)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苏轼《赤壁赋》)

(5)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苏洵《六国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