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各问题。
送 李 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①?
注 ①风尘:指社会动乱。此句意为在动乱年代,不知后会何期。
1.“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2.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悲”为其关键。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悲”是如何体现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原吉早孤,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建文初,擢 户部右侍郎。明年充采访使。巡福建,所过郡邑,核吏治,咨民隐。人皆悦服。久之,移驻蕲州。
亡何,郁新卒,召还,理户部事。凡中外户口、府库、田赋赢缩之数,各以小简书置怀中,时检阅之。一日,帝问:“天下钱、谷几何?”对甚悉,以是益重之。当是时,兵革初定,论“靖难”功臣封赏,分封诸藩,增设武卫百司。又发卒八十万问罪安南、中官造巨舰通海外诸国、大起北都宫阙,供亿转输以钜万万计,皆取给户曹。原吉悉心计应之,国用不绌。
永乐八年,帝北征,辅太孙留守北京,总行在①九卿事。时诸司草创,每旦,原吉入佐太孙参决庶务。朝退,诸曹郎御史环请事。原吉口答手书,不动声色。北达行在,南启监国,京师肃然。帝还,赐钞币、鞍马、牢醴,慰劳有加。寻从还南京,命侍太孙周行乡落,观民间疾苦。原吉取齑黍以进,曰:“愿殿下食此,知民艰。”九载满,与蹇义皆宴便殿,帝指二人谓群臣曰:“高皇帝养贤以贻朕。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自是屡侍太孙,往来两京,在道随事纳忠,多所裨益。
十八年,北京宫室成,使原吉南召太子、太孙。既还,原吉言:“连岁营建,今告成。宜抚流亡,蠲②逋负以宽民力。”明年,三殿灾,原吉复申前请,亟命所司行之。初以殿灾诏求直言,群臣多言都北京非便。帝怒,杀主事萧仪,曰:“方迁都时,与大臣密议,久而后定,非轻举也。”言者因劾大臣。帝命跪午门外质辨。大臣争詈言者,原吉独奏曰:“彼应诏无罪。臣等备员大臣,不能协赞大计,罪在臣等。”帝意解,两宥之。或尤原吉背初议。曰:“吾辈历事久,言虽失,幸上怜之。若言官得罪,所损不细矣。”众始叹服。
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帝每御便殿阙门,召语移时③,左右莫得闻。退则恂恂若无预者。交阯平,帝问:“迁官与赏孰便?”对曰:“赏费于一时,有限;迁官为后日费,无穷也。”从之。西域法王来朝,帝欲郊劳,原吉不可。及法王入,原吉见,不拜。帝笑曰:“卿欲效韩愈耶?”山东唐赛儿反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原吉请于帝悉原之谷王㭎叛帝疑长沙有通谋者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寝。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七》,有删改)
【注】①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蠲:免除。③移时:一会,一段时间。
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东唐赛儿/反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原吉请于帝悉原之/谷王㭎叛/帝疑长沙有通谋者/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寝/
B.山东唐赛儿反/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原吉/请于帝悉原之/谷王㭎叛/帝疑长沙有通谋者/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寝/
C.山东唐赛儿反/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原吉请于帝/悉原之/谷王㭎叛/帝疑长沙有通谋者/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寝/
D.山东唐赛儿反/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原吉/请于帝/悉原之谷王㭎叛/帝疑长沙有通谋者/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在午门举行。后来每逢重大典礼及重要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体现皇帝威严的仪仗。
B.明代,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成为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C.古代表示贬官降职的情况都有一些专有词语,如:罢、免、解、黜、夺、除、徙等,表示升迁则有擢、升、进等。
D.太学是汉代开始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原吉早年丧父,他致力学问赡养母亲,通过乡荐进入太学,后被提拔任采访使。在福建巡视,得到了人们的爱戴。
B.夏原吉代理户部的时候,因为他用小本子记很多事务,随时带在身上,这种行为得到皇上的口头表扬,皇帝更加器重他。
C.夏原吉辅佐太孙留守北京时,既辅佐太孙处理了各项事务,又回答批示了各曹郎御史的请示,京城的人们对他肃然起敬。
D.北京的宫室建成后,夏原吉请求皇上,安抚流亡在外的人,免除百姓负担。在第二次请求后,皇上安排有关部门实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指二人谓群臣曰:“高皇帝养贤以贻朕。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
(2)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帝每御便殿阙门,召语移时,左右莫得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C.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
D.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这一点。
2.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提倡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乐与道家追求正好合拍。
D.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B.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C.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清淡”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三个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个人拿了根拐杖,一个人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回来时,拿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有拿的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旅行者回答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既没淋湿也没跌伤。你们的失误是由于你们凭借了优势。”
许多时候,优势并不能使我们成功,反而会使我们失败。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以“优势与成败”为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作为一个思想流派, , , , , , ,凡是在“五经”中获得知识并以“五经”的解释阐发为业的就是“儒”。
①于是就有了互相认同的凭据
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靠的是它的师生与经典的传授系统
③儒家之所以能够继续和维持自己的传统
④有明确的知识基础
⑤并与其他学派划清界限
⑥儒者以“五经”为基本典籍
A.③⑤②⑥④① B.⑥④①③⑤②
C.③②⑤⑥④① D.⑥①④③⑤②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任务重、工期紧、条件艰苦是水电站建设的显著特性,对此,征战江河数十载,在水电站建设中屡建战功的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的员工早已 。
②依据职称的评定标准,教师们将注意力从正常的教学中转移了出来,时间久了,自然会对这套标准带来的戕害 。当他们从这套标准中不断受益,就更难自觉做出反思和批判。
③看着自然保护区里被随意丢弃的塑料袋、竹签和啤酒瓶,再看看环卫工人疲惫的身影,记者心里很不是滋味。禁止烧烤的标牌在不断增加,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 ,自觉自律真就这么困难吗?
A.习焉不察 习以为常 熟视无睹
B.习以为常 习焉不察 熟视无睹
C.熟视无睹 习焉不察 习以为常
D.习以为常 熟视无睹 习焉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