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朝中措 (南宋)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朝中措

南宋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1简要赏析“翻被梨花冷看”的妙处。

2简要分析“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蕴含的情感。

 

(1)运用拟人手法,将梨花拟人化,写它冷眼旁观词人雨中的狼狈,似乎责怪词人不思故土,却苦恋他乡山水花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心中的落寞之情。 (2)词人归去的途中,随手折了一枝杨柳,可是把它插向谁家呢?表现出天涯游子无家可归(或“国破家亡”)的悲苦、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 【解析】 试题分析:(1)该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通常先考虑其使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分析技巧的体现,使用的效果,表达的情感。技巧,通常可以从修辞,感官(视听等角度),具体的表现手法(虚实、动静、烘托映衬等角度)等角度考虑。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该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通过两句诗来理解其表达的情感,首先抓住诗句理解分析其表现的内容,然后体会该句所流露出来的情感,可联系全诗理解。“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意思是,词人归去的途中,随手折了一枝杨柳,可是把它插向谁家呢?后句表达情感很明确,表现出天涯游子无家可归(或“国破家亡”)的悲苦、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王世贞

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诈赵而其璧               :勒索。

B大王弗与城,而赵璧       :欺骗。

C令秦王怒,而相如于市     :通“戮”:杀。

D若其劲渑池,廉颇         :使……怀柔。

2.下列各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秦十五城之空名      若潜师来,国可得也

B入璧秦弗予城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C臣固知大王弗予城也    师道不传也久矣连词。

D其劲渑池,柔廉颇      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B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C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D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作者却不赞同这一看法。

B作者认为秦国最初要得到和氏璧是虚情,借此来窥视赵国是实情。

C作用认为蔺相如派手下的人怀揣和氏璧逃离,从面使理直的一方在秦国。

D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他在渑池对秦国的强硬较量,柔韧使廉颇惭悟,就显出了他过人的才能。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2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泰山石敢当

泰山石产于泰山山脉周边的溪流山谷,其质地坚硬,基调沉稳、凝重、浑厚,多以渗透、半渗透的纹理画面而出现,以其美丽多变的纹理又以年代久远的风化外形而著名。泰山石敢当是古代人们对泰山灵石崇拜的遗俗,山石被神话为人格,是我国流传较久远、影响地域广大的典型民俗现象,属于中国的镇物避邪物文化。

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以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字样,以禁压不祥。此俗在民间甚为流行,其象征意义是:以有形的器物表达无形的观念,帮助人们承受各种实际的灾祸危险以及虚妄的神怪鬼祟带来的心理压力,克服各种莫名的困惑与恐惧。镇物民俗文化具有神秘的俗信气息。

“石敢当”的历史相当久远,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史书中最早记载见于西汉当时的儿童启蒙识字书《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宋代仁宗庆历年间,在福建莆田曾发掘出一块唐代大历五年公元770的石刻,上有石铭云:“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同教盛,礼乐张。”宋人施清臣《续古丛编》记载,当时南方街镇丁字路口上都安置“石敢当”,以压制“邪气”和化解“冲煞”。至南宋末年“石敢当”已完全转变为“辟邪物”,使用地点也扩大至河岸、桥头、村落入口等,功能也涵括至“镇百鬼、压灾殃、止风邪”等。明代以后,石敢当信仰与东岳泰山崇拜紧密结合,由“石敢当”发展到“泰山石敢当”,其功能也经历了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的转变。石敢当前加泰山,其用意是借泰山之力以增威。清代学者王渔洋在《茶香室从钞》中记载:“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当’五字。”近代以降,“石敢当”习俗以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省和少数民族地区和东亚的日本日本京都民族博物馆就收藏有冲绳出土的泰山石敢当制石、韩国及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居住区。“泰山石敢当”习俗相传至今,已逐渐革除过去的迷信色彩,表达着人们向往和追求平安吉祥的意愿。

泰山石敢当习俗历经千年而不绝,主要是因为它与“中国人魂归泰山”的信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与各地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相结合。

“泰山之高,非一石之积”,春秋时代齐国名相晏婴第一个赋予泰山石以文化内涵。他说,要办好国家的事情,需要许多像泰山石一样高尚坚韧的人辅佐。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歌颂视死如归的精神。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则用“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表达对伟大人格的崇敬。孔子登临泰山以后,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植,唐代的李白、杜甫,宋代的苏东坡等都曾登临泰山,颂山石,抒壮志,赋予泰山石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几乎所有的古典文学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老残游记》《金瓶梅》等,都对泰山石有过精彩的描述,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名山大川中是绝无仅有的。

泰山石是国泰民安的象征、安邦定国的基础,“一石安则全家安”的信崇意识深入人心,现国内诸多大型建筑物取泰山石为基座台,就是取“稳如泰山,安如泰山”之寓意吧。

1.下面有关“泰山石敢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古代的人们对灵石的一种崇拜、一种民俗,属于镇物文化。

B人们在桥道要冲或者墙壁安置石碑或者灵石,目的是禁压不祥。

C以泰山地区为中心,已扩散到全国,乃至东亚、南亚和世界各地。

D这种习俗逐渐由过去的迷信色彩转而成为现在人们对平安吉祥的向往。

2.下面对石敢当历史与习俗演变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石敢当习俗起源并记载于西汉时期的儿童启蒙识字书《急就章》。

B石敢当习俗发展到了南宋末年其功能已完全转变为“辟邪物”。

C《茶香室从钞》韵记载说明,泰山石敢当的习俗已遍布家家户户。

D泰山石敢当的提法始于明代,流行于清代,其功能也随之扩大。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对石敢当的信仰与后来的人们对泰山的崇拜,使泰山石成为泰山石敢当习俗的首选。

B石敢当的习俗几千年来能够流传至今,除了与我国民间文化有关,更与中国人的信仰有关。

C孔子、晏婴、曹植、苏轼等政治家和文学家都借登临泰山一事来颂山石,赋予泰山石以文化内涵。

D因为泰山石是文化石,所以“一石安则全家安”的信崇意识自古至今广泛地深入人心。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

A由于蒲松龄所处的时代和出身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B《手机三包规定》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C317日,六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D对科学问题上的事非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个会有好结果。

 

查看答案

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校长在全体教工会上会上表扬了部分女教师,“尤其是几个孕妇,个个精神矍铄”。

B德国10月份失业人数猛增,比上月增加了22万人,德国政府面对方兴未艾的失业势头也束手无策。

C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奖”可谓实至名归,这无疑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好事,不只是因为得奖,更因为这是一个造福众生的伟大贡献。

D信手拈来一根普通的金属丝,随意弯曲,不一会儿,一件精巧的自行车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巍巍长白山,绵延千里,向世人尽情地昭示/展示着她鬼斧神工的形态、①_______;悠悠鸭绿江,清清松江水,奔流东去,述说着这片土地历史的苍桑、古老的风韵和蓬勃的生机。钟灵毓秀,孕育了千年文化渊源流长滋养/滋润了关东沃土热情奔放,也造就/铸就了物华天宝的名城通化激情飞扬。走在白山黑水之间,满目是历史的印迹,随处是文化的气息。孰不知,就在这绿水萦绕的山丘之上,6000多年前的先民们用简单的器具刀耕火种,繁衍生息;也许在我们行走着的这片土地深处,秦砖汉瓦正默默地守候着一段尘封已久的恢宏的历史;②_______;满清贵族祖先的赫赫战功还在这里彪炳千秋,傲视群雄;眼前这鳞次栉比的小镇曾是清王朝在边外设立的祭祖台站,庄重浩大的祭祖场面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复存在,但飞速发展的禁封之地依然留下了清王朝发详地的尊贵和显赫。历史不能重演,注定是人去楼空,物是人非。但没有改变的是这里的灵山秀水描绘出的一幅幅令人心驰神往、留恋忘返、心旷神怡的绝美画卷。

1.文中加横线的词语读音和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繁衍           绿lǜ     渊源流长

B苍桑            发详地           钟灵yù

C恢宏           祭祖台           刀耕火zhòng

Dbiāo  孰不知           流恋忘返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展示    滋养   造就

B昭示   滋润   造就

C昭示   滋养   铸就

D展示   滋润   铸就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A①博大丰厚的物产和神奇迷离的传说

②这里还久久回荡着渤海国骠悍的铁骑纵横疆场的嘶鸣

B①博大丰厚的物产和神奇迷离的传说

②渤海国骠悍的铁骑纵横疆场的嘶鸣还在这里久久回荡

C①物产的博大丰厚和传说的神奇迷离

②渤海国骠悍的铁骑纵横疆场的嘶鸣还在这里久久回荡

D①物产的博大丰厚和传说的神奇迷离

②这里还久久回荡着渤海国骠悍的铁骑纵横疆场的嘶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