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重过海印庵 宗清 三年重向虎溪游,石路依然碧水...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重过海印庵

宗清

三年重向虎溪游,石路依然碧水流。鸟背斜阳微带雨,寺门衰柳渐迎秋。

弟兄谊重难为别,师友情深竟莫酬。叹息此身闲未得,天涯明日又孤舟。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简要分析。

2.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前两联描绘了微雨斜阳的秋韵图景。诗人三年后再次来到虎溪,眼前的石路依然旧时模样,碧水也依然脉脉流淌。天边一轮斜阳渐渐下坠,点点微雨中,寺门前的老柳树呈现出一种秋的风韵。 2.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与师友们离别时内心的感伤之情。颈联写于师友之间的深厚情谊,离别时依依不舍;尾联则想象自己明日孤舟向天涯的情景,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之感,抒发了浓浓的离愁别绪。 【解析】 1. 试题分析:该题问的很明确,问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只需从内容角度回答即可,有整体概括画面句,有具体描绘景物句,不涉及手法和情感.整体概括,前两联描绘了微雨斜阳的秋韵图景.具体描写要逐句描绘,抓住意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将画面丰富完整.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该题教材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抓住后两联理解情感,先整体回答表达了什么情感,再结合诗句分析.通常理解诗歌的情感,要抓住诗题,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该处情感指向很明白,与师友的别离情.“难为别”“ 情深竟莫酬”“ 叹息”“ 天涯明日又孤舟”强调情深,难别,设想别后内心的愁苦和孤寂。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斛律光,字明月,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魏末,从其父斛律金西征,周文帝长史莫孝晖时在行间,光驰马射中之,因擒于阵,光时年十七,高祖嘉之,即擢为都督。尝从世宗于洹桥校猎,见一大鸟,云表飞飏,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颈。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晋州东有周天柱、新安、牛头三戍,招引亡叛,屡为寇窃。天保七年,光率步骑五千袭破之。又大破周仪同王敬俊等,获口五百余人,杂畜千余头而还。武平二年,周遣纥干广略围宜阳。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朝廷发使迟留,军还,将至紫陌,光仍驻营待使。帝闻光军营已逼,心甚恶之,急令舍人追光入见,然后宣劳散兵。拜光左丞相,又别封清河郡公。

光入,常在朝堂垂帘而坐。祖埏字孝征不知,乘马过其前。光怒,谓人曰:“此人乃敢尔!”后珽在内省,言声高慢,光适过,闻之,又怒。珽知光忿,而赂光从奴而问之曰:“相王瞋孝征耶?”曰:“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叹曰:‘盲人入,国必破矣!’”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许。帝赐提婆晋阳之田,光言于朝曰:“此田神武帝以来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由是祖、穆积怨。

周将军韦孝宽忌光英勇,乃作光反谣言。会帝前有所疑,谓何洪珍云:“我前疑其欲反,果然。”后,光至,引入凉风堂,刘桃枝自后拉而杀之,时年五十八。于是下诏称光谋反,尽灭其族。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罪既不彰,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周武帝闻光死,大喜,赦其境内。后灭齐入邺,追赠光上柱国、崇国公。指诏书曰:“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节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九》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

B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

C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

D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擢”意为提拔、选拔,指升职,同义的还有“升”、“左迁”。

B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中被供奉祭祀时所称呼的名号,比如汉武帝、康熙帝。

C都督,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

D“用事”是“执掌政权”之意,同义词还有“当权”、“致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斛律光箭艺高超。他曾经陪同世宗在洹桥打猎,引弓射雕,正中脖颈,被称为“落雕都督”。

B斛律光英勇善战。周天柱、新安、牛头三处营垒多次侵扰齐境,斛律光率五千步骑偷袭击败了他们,虏获五百多人、杂畜千余头。

C斛律光抗令不从。在攻克北周建安等四处营垒后,他没有遵命将士兵解散,而是希望朝廷慰劳有功之人,后来皇帝不得已慰劳兵众。

D斛律光遭人忌恨,因谗言被朝廷处死,更被灭族,朝野痛惜,而周武帝则万分欢喜,以大赦囚犯庆祝。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田神武帝以来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

2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民间歌谣在汉代受到相当的重视,有不少优秀作品被保留下来。其实民间文学尤其是歌 历代都很丰富,但是由于它的“草根”性质,一般不受重视,很少被记录,所以自生自灭,难以 流传。因此历史上民间文学的长久流传,往往要借助于官方渠道。上古、殷周时期,统治者为实 施宗庙祭祀,同时也兼以朝廷礼仪、自身娱乐,都设有不同规模的乐队,后世出土的不少殷周时 期的乐器,皆可证明其事。这里有一件事很重要,传说周公“摄政七年,制礼作乐”,为扩充“乐” 的功能,当时他采取了 “采诗”以“配乐”的做法。周王朝颇为重视通过“乐”来了解政情民风,此之谓“观乐”。《左传》记栽的“季札观乐”,就是著名的事例。总之,从周朝开始,就形成了采集 民间歌谣纳入官方之乐的做法,这成为礼乐制度的一部分。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中的不少民 间作品,应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采集、收纳进来的。

这一古老的“采诗”传统,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和秦代的焚书坑儒的打击,至汉初 早已被废弃,只存在于一些儒生的记忆里。直到汉武帝时期,儒术独尊,才着手建立完善的礼乐 制度体系,包括乐的内容和程序建设。随着朝廷乐府机构的设立和活动的正规化,乐府文学 的建设也渐见起色,具体措施是发动文士写作歌辞,还有就是从全国各地收集民间歌辞,双 管齐下,大规模进行。参与创作的有当时最负盛名的文士司马相如等人,他们所制作的歌辞,是 《郊庙歌辞》中的“郊祀歌”之类。民间歌辞是通过收集而来的,收集工作由乐府机构承担u

乐府机构的任务有两大项,除在各种礼仪场合奏乐之外,还有采歌谣。这是古老的采诗传 统在新朝代的再起。如何“采”法?《尚书》之《夏书•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 早有夏代“遒人”之官振木铎徇于路,宣传教令,这在汉代儒者说法中是被确认的,所以他们也仿 效实行起来,采集百姓讴谣的故事,以为礼乐制度之一环节。采讴谣的目的当然是“观风俗”“知政教得失”,符合礼乐精神的要求。

通过文士撰作和采集民间歌谣这两种办法,汉代的乐府文学很快丰富起来,汉乐府歌辞成 为文学史上一大新景观。尤其是民间歌谣,虽然当初它们并未进入“郊庙歌辞”“燕射歌辞”等乐 府歌曲的核心部分,只是存在于“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歌谣辞”等非核心部分, 但是由于它们的存在,乐府歌辞的总体文学价值却明显提升了一个档次。今天我们看到的汉代 优秀民间作品,大多是以此种方式被保存下来的。如《汉铙歌十八曲》中的多数歌辞,还有《日出 东南隅行》《昭君怨》等。从中国诗歌史角度看,除了上古先秦时期有《诗经》中的民歌外,唯有汉 代一大批乐府民歌,能够占据诗坛的半壁江山,这一景观,是其他朝代很少看到的。

选自《文史知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歌谣是民间文学的一部分,历朝历代都很丰富,但因为是底层的文学样式;般很少被记录,所以它们的发展是自由的。

B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和秦代的焚书坑儒的打击,采集民间歌谣纳入官方之乐这一做法到汉初已经被弃之不用。

C官府采集百姓讴谣的目的是“观风俗”“知政教得失”,《夏书》中的“遒人以木铎徇于路”说明夏代已有专门的官员到民间采集百姓讴谣。

D民间歌谣虽然当初没有进人乐府歌曲的核心部分,但是这些民间歌谣的存在,提高了汉代乐府歌辞的总体文学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汉代保留了不少优秀的民间歌谣方面分析,可以看出汉代对民间文学十分重视,而民间文学要想长久流传,往往要借助于官方的力量。

B周朝时期,为了扩充“乐”的教化功能和了解政情民风的功能,周公采取“采诗”以“配乐”的形式制礼作乐,这种做法在后世也有沿用。

C汉武帝时期因为独尊儒术,朝廷设立了乐府机构,负责乐的内容和程序建设,最终建立了完善的礼乐制度体系,民间歌谣也随之繁盛起来。

D除了《诗经》中的民歌外,中国诗歌史上还有汉代的乐府民歌能够与其他诗歌类型抗衡,这也说明了汉乐府歌辞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古发现的殷周时期的乐器能够证明,在上古、殷周时期,统治者为了宗庙祭祀、朝廷的礼仪以及自身的娱乐等,都设立了不同规模的乐队。

B汉代的乐府文学丰富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朝廷发动文士写作歌辞,如当时最负盛名的司马相如等人参与创作;二是收集民间歌辞。

C乐府机构采集民间歌遥这一做法是在汉朝实行起来的,开始成为礼乐制度的一个环节,这种效仿古老的采诗传统的做法符合礼乐精神的要求。

D汉代的民间歌谣因存在于“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歌遥辞”中而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并最终成为十分优秀的民间作品。

 

查看答案

作文: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美,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霾作为一种自然现象,                       。一是水平方向静风现象的增多。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展稀释。二是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污染物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从气温高的低空向气温低的高空扩散,逐渐循环排放到大气中。但是逆温现象下,低空的气温反而更低,                            。三是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中机动车尾气以及其它烟尘排放源排出颗粒在微米级的细小颗粒物大量增加。总之,悬浮颗粒物停留在大气中,当逆温、静风等不利于扩散的天气出现时,就形成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