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该校老师、学生和家长的两种不同态度,你倾向哪一种?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红包奖励”契合当下教育令人悲哀 老师为让学生不逃课认真听讲,便用微信根据学生的表现发红包。此事一出,便有家长抗议:太功利了! 我却认为不然,奖学金制度在大多数学校都有实施,也并未遭人强烈抨击,还被认为是一种激励学生的好办法。如今只不过是将奖学金分期兑现,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且,红包中的奖金,虽未明确钱数,想必也不多。学生们很有可能只是觉得这种做法新鲜有趣,将它当成一个彩头,作用等同于作业本上小红花。其次,若论功利,如今的教育体制,虽一再改革,仍有功利之嫌,这小小的红包,更不算什么了。“学习为了工作,工作为了金钱”的连等式,虽然失于偏颇,在大部分情况下还是适用的。如今只是将这个等式缩略了中间一步,家长与其拍案而起,不如思考为什么此种举措能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现在的学子们,重视的究竟是什么? 首要的还是有新意。上课发钱,闻所未闻;又用微信,契合年轻人的社交方式。学生也许不自知,但他们的确在这种新潮与传统的对接中获得了一种快感。那么,领了红包,在朋友圈中分享是不是可行的呢?这又满足了大众渴望被关注的心理诉求,毕竟人人都愿意展现自己生活的美好。 其次是短期努力变现的成就感。对比奖学金,为何此种办法红红火火,奖学金却少人问津?原因简单,奖学金的获得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与自我惰性的拉锯战,而微信红包可随时拉倒不干,想拿时踮脚就够得着,没有努力得不到回报的焦急无奈。如同游戏中打怪拿钱般,这个逻辑简单直接,恰合快节奏的社会步伐。 说了这样多,却半点没提到求知的快乐。没错,这个无奈之举对当下教育体制确是一剂良药。但现行体制本身就有它自己的问题。学生求学的动机与求职的快乐八竿子打不到一起,这样的学习,还有它最纯正的意义吗? 与其把时间花在褒贬微信红包上,不如给我们的制度看看病,否则前者是毫无意义的讨论:将八戒和东施配在一起,除了天作之合也找不到其他更好的词来形容。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让每个人的心灵找到他愿意为之奉献一生的归属,而非强迫每个人喜爱它所硬性规定的东西。否则,所谓的教育只是工厂的一条流水线。我们应将主动的求知揉进教育体制里,毕竟,这才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解析】 试题分析:写作试题属于新材料作文题型。试题提供的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故事。讲述了一位高校焦老师为了督促学生学习,在课后发红包的“新招”而引发的社会影响。本题取材社会上真实的事件,主人公是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实训中心主任焦世奇。 材料中的核心事件是“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大焦老师想出在课后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这个事件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他们或多或少,也遇见过这样的老师或类似的事情,学生能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知图式来阅读材料。 以叙事体来呈现的材料,在内容的表述上明确、平易且符合考生的认知能力,既在文字理解上没难度、易进入,又有个人化的想象与移情;在材料的叙述中不知不觉“埋下”若干立意的关键词,如植入其中的“督促” “新招”“新意” “认可”“争议”“反对”“功利”“变质”等关键词,有利于激发考生的解读热情和创造性思维,也足以启发考生对立意和角度选择的方向;而“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等句,更貌似在引导学生选择“家长”、“教师”或“学生”的角度来加入争论。 从事件的叙述来分析,材料至少提供两个主要角度:一是大焦老师的“新招”怎么看;一是学生课后收红包的行为怎么看。围绕这两个角度,可以延伸出更多的次要角度以及沾边角度,这样既体现了立意的多样性,又可落实评分的层级性。 同时,材料又提供了诸多思考的向度:出“新招”的焦教师、乐收“微信红包”的学生、认同的学校其他老师、反对此举的家长等等。这些“向度”,为学生写作提供巨大的写作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写作的选择与思考的方向。 其实,无论选择“学生”、“教师”或“家长”中的哪一个角度,都要首先对材料中给出的教师“微信发红包”以“督促学生学习”一事,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 赞成派的主要理由可能在:第一,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 可能往日旧招对督促学生学习已经不太不管用,有了“新招”,有助于解决这个难题,这是新方法,所以值得提倡;第二,课后发红包的“新招”一出,效果立显,大焦老师的课学生没有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很好。这是好现象,值得肯定。第三,“微信发红包”这种新事物与传统的教书育人有机整合,还可以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思维与教育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如何用好移动技术,对学生进行时时处处加以积极的引导与教育,是值得人们研究探索。而反对派的主要理由可能是:第一,这种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是在用“钱”引导学生上课,很有可能让学生变得功利化,为红包而上课学习,使学校教育变味;第二,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魅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如果只是出“新招”,以此来讨好学生、引导学生、督促学生,势必没有更持久的影响力,一旦没有“红包”,学生可能就此丧失学习的动力语激情;第三,学生在校为“红包”而学,走上工作岗位,就有可能为“钱”而干而活,一旦缺乏工作责任与社会责任感,危害极大。其次,写作者还要对大焦老师的行为持反对还是支持,表明自己的态度。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必然要追问焦老师所作所为的原因,由表及里,深入考究其是否成立,比如:“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大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这一做法是否合理合情?为什么?这样做为何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与该校老师的认可?会不会有反作用?„„有了这样理性的追问与深入的分析,就容易明确自己的态度,进而顺理成章地阐述自己的看法。 同样,如果写作的角度是学生或是家长,那么,对于家长的“反对”的理由,对于学生“无一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很好”的表现,也要加以“由表及里”地追问与分析,给出合情合理的解释。 总之,学生可以选择上述角度的任何一个来确定立意,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并在立足于材料的基础上恰当地联系当代社会生活,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那么,都将能在立意上与题意契合。 比如,以“新招”为第一关键词,从焦教师的角度切入,可以分析职业技术学院如何激发督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焦老师的“新招”有成效、受欢迎、获认可,足见他的作法在该校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分析“微信发红包”也可发挥教育“正能量”、“教书育人也应有新招”、“让‘新招’激活教育正能量”等话题。 比如,以“认可”为第一关键词,从学生的角度切入,可以分析“物质鼓励也是学习的动力”,或是“求学岂可为‘红包’”等话题。 比如,以“反对”为第一关键词,从家长的角度切入,可以分析“莫让‘红包’变了教育味”、“让教育散发纯正的魅力”等话题。 需要注意的是,要将上面任何一个问题讲清楚、讲到位,讲得有分寸、合情理,都需要在充分正面论述的同时,自觉考虑到他方的理据和逻辑,或吸纳或辩驳,从而使自己的论述更辩证更完备。这也是该试题在材料作文命制基础上的一个小小发展和推进,目的是强化命题对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论述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方面的引领作用。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作文指导: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话题、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嬗变。自2006年开始,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试卷中出现至2012年其相对咸熟,并在全国推广。新材料作文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或题目,也不限文体。相较于话题作文那样放得过宽,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限制过多、文体单一等有很大优势,但其作文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因此在新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继承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2015课标卷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来考查学生真正的作文能力。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 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 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1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2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展示自己的价值判断。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要转变观念,再不是那种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几个例子就作文的时候了,必须按照指定的任务去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法往往具有暗示性,比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2卷作文“你认为谁更有风采”中的“更”写法必须是比较、对比,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本篇材料作文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 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四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日前国防科工局发布的玉兔号月球车在第二个月昼机构控制出现了异常的消息,让无数国人在产生了第三个月昼他能否正常自主唤醒的忧虑的同时,献上了希望他能经受住第二个月夜超低温考验的祝福。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八大山人画的鱼,齐白石画的对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这就是        。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读者在鉴赏中,        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想像得出隐者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涧小溪之旁……这种以实写虚的表现手法,也可以称之为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终究是个经验的动物,     。如果只生活在天气预报的数字上,你永远也不会懂得零下17度的寒冷到底有多冷。一旦被来自外部的意见操控,你就会错过很多。比如,依靠天气预报了解气候过生活的人,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这场寒冷过去后,什么时候小草才会发芽,什么时候燕子要飞回来……

A. 既需要听别人说,又需要自己的亲身感受

B. 除了自己去亲身感受,还需要听别人说

C. 听人说得再多,也不如自己的亲身感受

D. 不需要听别人说,而是要靠自己去亲身感受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广东省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培育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

B.中山市教育局对某重点中学进行综合安全检查,检查结果表明该学校配套安全设施基本完成中国现行校园安全法规和中山市安全校园最新标准的要求。

C.“感动一中”评选活动自今年6月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发布以来,这些上榜的候选师生得到了中山市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投票人数持续增加。

D.会议指出,要通过深化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构建衔接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④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⑤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部缉拿归案。

⑥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