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村子里的人只见过麻雀,听到麻雀的叫声便觉动听...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村子里的人只见过麻雀,听到麻雀的叫声便觉动听。后来村里来了乌鸦,它一叫,村人便十分惊奇:乌鸦的叫声多特别啊!后来村里又飞来了百灵,百灵的叫声赢得了所有人的赞赏。渐渐地,人们无法容忍乌鸦的叫声了,他们驱赶了乌鸦。后来又赶走了麻雀。村人们就只听到百灵的声音了。

要求: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②角度自选;

③立意自定;

④题目自拟;

⑤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⑥不少于800字。

 

未 央 多年之前。我还坐在小河边微滑的青石板上,外婆在河边洗衣,白鹅在我面前结伴游过.桃花落在初融的春水上。邻家的大哥哥撑着一只小木舟,摇摇晃晃.惊起一池鱼虾。远处一缕炊烟升起,灯半昏时,姐姐温柔的呼唤声溢在微风中,隔断在如今大楼的缝缭间,渐渐地,渐渐地,隐没了…… 幼时爱读<诗经》,在每一个最平常的午后,母亲坐在一旁的摇椅土织毛衣,听着我稚嫩的噪音,时不时抬头对我温柔地笑。父亲一向对我是严加管教的,尤其是在对经典的背诵上,他几乎是命令式地让我背书。经过了《论语》长时间的折磨后,我自己选择了《论语》。儿童的想法多么简单啊,《诗经》里的句子多有重复,又富有节奏韵律,一小时能背上好几页。没多久,家里那本薄薄的《诗经节选》就背完了。为了免遭圣人之言的再次“荼毒”,我拿起了《唐诗》、《宋词》。我对儿时的记忆最深的,就是这段日复一日背诵的时光,时不时偷个懒跑到爷爷家,让他“保护”我。 当时一树梨花明媚,午后一团花影清寂渺渺,远处一林树叶沙沙,我站在一旁帮爷爷磨墨,如此眉生细香,寂静清芬。 再从家里搜罗出这些书时,它们早已蒙上了尘埃,卷页泛黄,是冷落已久的残破。再拿起.心中五味杂陈.卷页里还夹着多年前摘的那朵桃花,轻轻一碰,化为粉末,是在责 备我长久以来的遗弃吗? 刚上初中时.我终于有借口摆脱那些折磨了我多年的书了,便迫不及待地拿起小说和漫画书,开始了一段荒唐的时光。我日日沉浸在书中那浪漫而又刺激的情节里,不理会母亲那若有若无的叹息。我向周围的朋友同学讲述那段“可怕”的背书岁月,他们都说从来没有背过那些书。那时我是多么羡慕他们啊,没有日复一日的背诵功课,一群小 伙伴们在阳光下尽情玩闹…… 小河里长满了芦苇,小舟被迫搁浅,河水开始发脏发臭,再听不见河边那清晨时的捣衣声了。 这样的时光不知持续了多久,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倦了,不再理会周围人递来的一本又一本漫画和小说了,它们是那样的浅薄,我已索然寡味。我重新翻出少年时光冷落的《诗经》,一字一句吟诵,恍觉云影天光,岁月几般般.仿佛又回到那段流萤点灯的岁月。现在想来,只有外婆是一直坚守着的吧,那些旧日的农具,即使不用,也妥善地保管不舍得丢弃,搬家了一次又一次.它们依旧如影随行。如今光阴在它们身上开出花来,说不出的 美丽与温柔。 夜如何其?夜未央…… 【点评】本文截取了三个生活片段来演绎自己对经典的感知、感受和感悟的过程。儿时懵懂读经典。因不解而折磨;少时痴迷读漫画、小说,因叛逆而迷失;现时解得经典义,因深味而怀想。它向我们昭示了一个深刻的生活哲理:感情支配认识,表明我们还在成长;认识调控感情,表明我们已走向成熟。对世间的事物,我们不能因自己一时的好恶而取舍;否則,待参悟出。其中真义时,你将追悔莫及。此外,文中三处景物描写.情景交融.有 配乐伴奏之妙;篇末外婆妥善保管农具一笔。四两拨千斤,有指点迷津之功。 不识东风 人类无论如何狂妄.都不应该在美的可能性面前失去谦卑。 一一题记 骑车经过东风路时,我犹犹疑疑。拓宽的街道簇然一新,路边石阶砌高几与门槛相平,熟悉而又陌生.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 吃惊又惶然,我像一缕寻不到树梢的风,只不过搬离这儿小半年,自小熟悉的街道怎么就换了模样? 天一直阴沉着,前方仍在施工的路段“硝烟”弥漫。调皮的风试图把沙粒吹进我的眼睛.一片迷蒙中我才似乎找到一点熟悉的感觉。骑到拐角处,才发现某一条小巷内三 三两两地挤着几个小吃摊一一其中糯米糕的香味更是与我味蕾的记忆达到了共鸣。 我停下车买了一块糯米糕,顺道打听了街道的遭遇.原来是城市规划者把这一带规划为绿化带兼停车场。他们说:“这是为了整顿市容,创建文明城市。”卖糕的阿姨拿了效果图给我看,果然整洁大气,端庄美观。 原来是为了追求统一规划的城市美,所以才赶走小摊小贩,赶走路边长了几十年的树,赶走经年的糯米香气,赶走我们记忆里的风。 空气中飘浮着新植的行道树枝叶的香味.在以后的几代人的记忆里,也许这便是美,因为他们的标准已由城市规划者统一规定,因为他们的记忆已被卡在一个个停车位的方寸之间。他们无法感受到昔年的风拂过心扉,无法体会夏日倾盆大雨后在坑洼石板路上奔跑 的快意。一张薄薄的效果图,斩断了一代人回忆中美的可能性。 我悲哀地站在整齐划一的街道上,突然意识到,那年雨后泛起的土腥味,那年枝头新叶的嫩绿,那年奔跑在这条街道上的我们,都已在被怀念。 据说多年以前这儿曾是农田,有一望无际的麦浪。更多年以前这儿曾是海洋,有阳光下粼粼的细波。可如今,沧海桑田的轮回在此终结。我们当然承认城市规划效果图上的美,只是让我们如何去寻找时间留下的痕迹以及它带来的美的可能性? 赶走了所谓的“麻雀”和“乌鸦”,百灵鸟能否唱一曲春天?而村民的子孙们只能领略单调的百灵叫声,却再也见不到叽叽喳喳的麻雀、投石喝水的乌鸦了。他们也许永远都不会懂什么叫“好听”,什么叫真正的美了! 扔掉手中的效果图,我骑车离开,没有犹疑,这条东风路,以后我只在记忆中经过。 【点评】本文最大特色是对自己身边生活的热切关注。正因为此,文章给人以真切的触感和痛感。作者调动视觉看城市拆迁,调动听觉闻城市规划,调动味觉品街头小吃……而对石板路、糯米糕等行将逝去的城市印记则充满了深切的怀念,更对城市统一规划中对城市记忆和美的可能性的扼杀充满了深深的惋惜。作者在篇末已“出离愤怒”,踏上了追忆记忆中的“城市之梦”的痛苦历程。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则寓言类材料。在审题和立意的过程中,一定要思辨三种鸟对自身应持有的态度、三种鸟之间应保持的关系以及村民对三种鸟应持有的态度。 (1)从三种鸟对自身应持有的态度出发,可有如下立意:①世界因不同而精彩;②我“异”故我在;③我型我秀;④开创我自己的一片天。 (2)从三种鸟之间应保持的关系出发,可有如下立意:①应学会共存;②红花仍需绿叶衬;③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⑤和而不同。 (3)从村民对三种鸟应持有的态度出发,可有如下立意:①要学会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②切勿喜新厌旧;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不要以情感的好恶影响对事物的判断;⑤平等对待众生(勿以差别心对待万物);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面是一幅题为“一个劳动母亲的手”的图片,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以“这双手”为开头,写一组排比句用来赞美母亲的辛劳,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答:

 

查看答案

2013年,很多专家提议以后将教师节改为孔子诞辰日9月28日。倘若更改,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国庆节、中秋节和教师节三大节日相差不到几天。请你从下面六副对联中选出三副分别给祖国、家人和老师献上,并根据对联知识对这些对联进行微调,修改得更贴切并填写在横线上。

①甘露广施千株翠,报得春风一寸丹  ②三月光阴换槐火,二分消息杏花知 ③玉莹盘润乐长安,人寿年丰大吉祥  ④盛世腾飞基昨日,神州崛起今朝看 ⑤三径就荒绽菊蕊,一堂大喜燕来宾 ⑥激情洋溢,写大千世界;笔走龙蛇,绘自然奇观

(1)国庆节(献给祖国):选____(序号),_________________(文字)

(2)中秋节(献给家人):选____(序号),_________________(文字)

(3)教师节(献给老师):选____(序号),__________________(文字)

 

查看答案

选出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①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

②当时,她在想什么呢?

③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④他们表情木然。

⑤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⑥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⑤①③②⑥     

C.③②①④⑤⑥          D.④⑤①②③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

B.这种如鱼得水似的悠闲,让后世的学者在感叹中国人融入西方社会的艰难时,不得不叹服徐志摩是最适应西方生活的中国文人

C.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

D.艾青将自己对大堰河的感情表现在娓娓动人的陈述中,像是自然流淌的感情的河。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幕后推手策划“君鹏”事件是为了钱,专业策划团队炒作其他人当然也有其目的,可谓          

②为了能够成功地完成栽赃任务,他苦思冥想,终于决定            ,直接把夏言拉过来陪审,期望能够在公堂上有所突破。

③他这人很有意思,喜则开怀大笑,怒则切齿拊心,愁则           ,乐则得意忘形。

A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孤注一掷   无精打采

B醉翁之意不在酒       孤注一掷   发上指冠

C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图穷匕见   无精打采

D醉翁之意不在酒       图穷匕见   发上指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