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少年行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 秋风走马出咸...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少年行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  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  不拟回头望故乡。

(1)诗中给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2)试分析本诗的的情与景的关系。                                

 

(1)诗中塑造了戎装出征,决心收复失地、克敌制胜的英武勇敢爱国将士形象。 (2)在情景关系上,诗歌先景而后情,情景交融。前两句着力描绘了将士们戎装出征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一股爱国的英雄主义精神,后两句从将士们心理活动的角度来进一步抒写那冲腾着爱国主义热浪的心曲,从而进一步丰富起将士们威武豪迈的英雄形象,可谓情景跌宕,读后令人为之振奋。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的答题范围是前两句。首先要概括出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青年将士),然后再概括其特点(飒爽英姿、戎装出征),最后要结合诗句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首先要明确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然后结合诗句确定本诗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诗歌前两句刻画了青年将士们的飒爽英姿,是间接抒情。后两句写出了将士们收复失地的决心,是直接抒情。在表现技巧上,这首诗的层次分明,先景而后情,情景交融,使人能够透过前两句充满英雄主义精神的景物描写而感受到将士那起伏的胸波,又能令人循着后两句那冲腾着爱国主义热浪的心曲而进一步丰富起将士们威武豪迈的英雄形象,可谓情景跌宕,互藏其宅,读后令人为之振奋。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篇名句默写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2)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3)故曰:至人无己,         ,圣人无名。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5)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人生如梦                 

7谈笑间,         

(8)          ,到黄昏,点点滴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骥,字尚德,郯城人。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寻事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

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宣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辨,帝日:“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骥授河南知府。

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大署其门日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自是人成改行,道不拾。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不从。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声。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武二十六年乡试    举:中举

B.寻事免              坐:因犯……罪或错误

C.道不拾              遗:遗失,丢失

D.奉敕以              行:出行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骥“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 

A.①招流亡,给以农具                  ②骥上章自辨

B.①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  ②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

C.①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        ②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

D.①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    ②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骥是郯城人,他仕途坎坷,任户科给事中和刑部郎中期间,皆因事获罪而被免职。

B.李骥大力推行百姓的教化工作。任御史职务时,他编纂了《劝教文》,并让人摇着铃铛去宣传。

C.李骥不畏权贵。伊王多次请托李骥,他都不听从。后来受到伊王的诬陷,无故被拘禁。

D.李骥深受百姓的爱戴。任新乡知县离职时,百姓多次上奏挽留他;逝世时,百姓们前来吊丧,都痛哭失声。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

2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感冒有“流行性”和“普通性”之分。前者十年左右暴发一次,来势凶猛,起步急骤,传播迅速,常殃及数国甚至数十国;后者起步较缓,传播多局限于某个范围、某个地区,但经常发生。两种感冒均由病毒引起,系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临床症状基本相似。但流行性感冒患者的病情往往很严重,有的会导致死亡。两种感冒都会被反复传染,有时让人防不胜防。

呼吸道是个开放性器官。从婴儿落地始,呼吸道始终与外界相通,病菌可乘“气”而入造成感染。在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之中90%是病毒,而在目前发现的160余种病毒中,最重要的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侵入细胞后并非畅行无阻。一旦有病毒侵扰,免疫系统即作出反应,迅速产生抗体;细胞、干扰素等物质会“中和”病毒使之丧失进入细胞的能力;或将已有病毒寄居的细胞溶解,防其繁衍;或封锁细胞表面,使其无法侵入缝隙。在此情况下,有的病毒借咳嗽、喷嚏溜出体外,有的被吞噬细胞吃掉。免疫系统的“识别”和“记忆”能力也很强大。凡与之相遇过的病毒均被其牢记,日后一来即被其识破并歼灭。但流感病毒善于改头换面,目前已发现的流感病毒甲、乙、丙三个“型”之中,以甲型最为善变。整个变异过程需要3年准备、8年积累,10年左右方能完成。一旦完成变异即为一新“亚型”,其形态与原型截然不同。这种面目一新的病毒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过去的免疫物质失去了作用,约一周后才能组成新的免疫物质与新亚型病毒对抗,这就使病毒有足够时间进入细胞繁衍。流感病毒就是这样才得以横行于世。

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呼肠孤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又称“伤风”。由于病毒群中分种,种中分型,多群、多种、多型组成庞杂的病毒团伙,你出我进闹事于呼吸道,引起相似症状,貌似一种病毒反复感染,实则多种病毒轮番侵袭。有些病毒长期栖息于鼻咽部位形成“基地”,坐以待时。一旦人体大汗着雨、风袭受凉、疲劳过度、贪杯误饮之时,即乘机扩散,引起感冒。若有“新鲜毒种”侵入,即迅速传播,引起有限范围内的流行。人们误称为“流感”,其实仍属普通感冒。伤风感冒人人敏感,学龄前儿童尤然。慢性咽炎、鼻炎、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病人更易受病毒侵犯。一旦染病,不仅病情较重,且使旧病恶化。

咳嗽、喷嚏是病毒扩散的基本方式。一个有力的喷嚏喷出的微细雾粒,直接射程可达6米之远,所及范围可达20立方米的空间。因此,患者应尽量缩小其波及范围。目前,打预防针的效果很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病毒型别众多,且极善变,针剂难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提高机体抵抗力是预防感冒的关键,即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冬春气候干冷多风,呼吸道黏膜分泌减少而易干燥受损,抵抗力明显降低,是伤风感冒的“旺季”。坚持锻炼,生活规律,调理起居尤为重要。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09年第7期,有删节

1.下列有关“感冒”的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感冒分流行感冒和普通感冒,二者均由病毒引起,临床症状基本相似,系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B.普通感冒又称“伤风”,由多种病毒引起。病毒情况复杂,常趁人体免疫力下降之时,乘隙而入,引发感冒。

C.流行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来势凶猛,传播迅速,波及范围广,患者病情很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D.感冒易发难防,人人敏感,学龄前儿童尤然。冬春气候干冷多风,是流行性感冒的“旺季”。

2.下列对“流感病毒”和“免疫系统”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

A.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迅即启动保护机制,采取“中和”、溶解和封锁的方法对病毒予以杀灭。

B.免疫系统具有“识别”和“记忆”功能,凡与之相遇过的病毒均被其牢记,日后一来即被其识破并歼灭。

C.流感病毒突破免疫系统的防护得以繁衍扩散靠的是变异,有的病毒整个变异过程需十年左右方能完成。

D.面对新“亚型”病毒的侵入,免疫系统需要时间组成新的免疫物质与之对抗,这使病毒有足够时间进入细胞繁衍,横行于世。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毒型别众多,且极善变,针剂难有较强的针对性,目前打预防针的效果很不理想。

B.预防感冒,提高机体抵抗力是关键。坚持锻炼,生活规律,调理起居尤为重要。

C.慢性咽炎、鼻炎、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病人日渐增多,他们更易受病毒侵犯。

D.咳嗽、喷嚏是病毒扩散的基本方式,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缩小其波及范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传统工艺中打造一面铜锣,往往需要经过千锤锻打,才能使其规格合适,厚薄均匀,形状美观。最后一道关键工序是定音,多由经验丰富的老匠人掌锤,在锣面上不停地轻敲碎打,耳听目察,寻找定音的部位,找准之后,只需一两锤,就使一面新锣臻于完美了。正如俗话所说:“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近期2016年杭州G20峰会标识正式发布。读图,请简要分析标识构成及其意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