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竞聘考核上岗的人事制度改革,对那些不思进...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竞聘考核上岗的人事制度改革,对那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干部,的确会感到压力很大。

B.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C.“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华民族能有今天这样的荣耀,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D.许多相声迷十分推崇郭德纲,因为他不仅基本功扎实,而且有一颗甘愿为底层百姓表演的热心。

 

D 【解析】 试题分析:A主客颠倒,不合逻辑,应为“干部对于改革会感到压力”;B“进入”后缺宾语,应在“分成”后加上“的阶段”;C句式杂糅,应为“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 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语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恰当的是( 

A.每次周考成绩公布后,我们应正确对待成绩,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当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B.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具有扶助他人的热肠,做善事,行义举,从善如流,这些美好的品德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C.法国总统萨科齐对中国政府的多次强烈反对置若罔闻,执意在波兰港口城市格但斯克与达赖喇嘛会见。

D.相信只要有踌躇满志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一抓到底的作风,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当前困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取得河南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新胜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定局楼

明太祖火烧了庆功楼,该死的都叫他们死了,却还剩个刘伯温。

都说刘伯温是当今棋圣。太祖说:不信我赢不了他!

太祖在奎星楼上摆了棋局。刘伯温奉诏上了楼。伯温要向太祖施大礼。太祖阻拦:你是功臣,大礼就免了罢。叫他平身,又赐了座。

俩人面对面坐了。太祖的脸布作八卦阵。刘伯温的脸是无源无流的潭水。

太祖说,这楼,从此刻起就改叫定局楼了。

刘伯温佯作不解。

太祖说:今日请你来,想与你下盘棋。赌注是大明江山。这盘棋你赢了,江山就归你。

那潭水未现波纹。

太祖执黑,先落一子。伯温执白,随便落下。

黑白子如两路兵马,拼斗厮杀,伤亡互见,难分难解。太祖不时向伯温望上一眼。刘伯温却专注棋盘。

太祖投下关键一子,自觉成局已定,心就有些清爽,眼也发了亮。太祖抬起头,直了腰,浑身轻松,端茶啜饮。

伯温是直挺挺地坐着,凝视着棋局。

太祖等得不耐烦,就撂了茶,扫了一眼伯温,又扫了一眼棋局。霎时,太祖额头沁了细汗。刚才投下的最得意的一子,竟然落了刘伯温的埋伏。黑棋貌似咄咄逼人,其实是四面受敌。那口气原来是假眼,只要白子往中间一点,黑子便断了气。

太祖希望刘伯温看不出那步棋,又觉得他不会看不出那步棋,不免心有些发紧。

刘伯温那具僵直的身躯终于活动了,伸手从罐里取出一枚白子。太祖觉得刘伯温的手捏着他的肉。

刘伯温捏着棋子的手悬着不动。

日影在悄悄地移。那只悬着的手依然是悬着。

太祖的脸似铜铸铁浇,有口长长的气在胸中憋着,一直未吐。

太祖忽然想起件事,他取过玉玺往案上一礅。说,刘爱卿,棋,你该怎么下就怎么下。这玉玺我早就给你预备下了。

刘伯温脸上现出一丝笑纹,他手一松,白子便落入了瓷罐,然后缓缓立起,从容地下了楼。

明太祖立在定局楼上,眼见刘伯温的身影消失在山野里,他便望着江山长啸。

他以为自己这一招奠定了万古基业。未料想,如今上谷城只剩了个明孝陵,荒草萋萋。

(1)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的详略安排十分得当,前半盘棋的斗智斗勇写得十分简略,“关键一子”如何下,写得浓墨重彩,情景毕现。

B.小说善于描写人物的表情,如“太祖的脸布作八卦阵。刘伯温的脸是无源无流的潭水”,形象地写出了两个人一个紧张、一个平静的不同心态。

C.小说的篇幅虽短,但情节却起伏跌宕。下“关键一子”时,仅太祖的神情举止就经历了松弛——紧张——松弛三个阶段。

D.“日影在悄悄地移。那只悬着的手依然是悬着。”这里有两种可能,一是刘伯温还没有最后想好这步棋该如何下,二是他不知道这步已经想好的决胜的一子该不该下。

E.小说通过一盘未下完的棋,表现了古代封建帝王与臣子之间勾心斗角的权力斗争。

(2)小说塑造了明太祖怎样的人物形象,运用了哪些手法?

(3)“太祖的脸布作八卦阵。刘伯温的脸是无源无流的潭水。”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两人的神态,可窥见他们此时的内心怎样?

(4)中国民间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刘伯温一直被认为是智慧超群,谋略过人的形象,结合小说内容,你怎样评价刘伯温的“大智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少年行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  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  不拟回头望故乡。

(1)诗中给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2)试分析本诗的的情与景的关系。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2)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3)故曰:至人无己,         ,圣人无名。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5)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人生如梦                 

7谈笑间,         

(8)          ,到黄昏,点点滴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骥,字尚德,郯城人。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寻事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

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宣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辨,帝日:“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骥授河南知府。

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大署其门日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自是人成改行,道不拾。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不从。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声。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武二十六年乡试    举:中举

B.寻事免              坐:因犯……罪或错误

C.道不拾              遗:遗失,丢失

D.奉敕以              行:出行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骥“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 

A.①招流亡,给以农具                  ②骥上章自辨

B.①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  ②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

C.①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        ②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

D.①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    ②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骥是郯城人,他仕途坎坷,任户科给事中和刑部郎中期间,皆因事获罪而被免职。

B.李骥大力推行百姓的教化工作。任御史职务时,他编纂了《劝教文》,并让人摇着铃铛去宣传。

C.李骥不畏权贵。伊王多次请托李骥,他都不听从。后来受到伊王的诬陷,无故被拘禁。

D.李骥深受百姓的爱戴。任新乡知县离职时,百姓多次上奏挽留他;逝世时,百姓们前来吊丧,都痛哭失声。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

2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