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在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和柳州刺史期间,仿《离骚》体写了十多篇赋,来倾吐自己遭受迫害的悲愤。
B.以韩愈为首的古文运动之所以取得空前的成功,不只是散文自身发展的必然,而且也是由一定的社会现实条件决定的。
C.前后《赤壁赋》是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两年后游览赤壁写下了这两篇诗赋。
D.《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选取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做出判断外,还对读错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下列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与皓天毕业后各奔东西,失去音讯多年,孰料今天竟在大洋彼岸的阿根廷萍水相逢了。
B.日本九级大地震引发了核反应堆爆炸,成都人担心受连累,“吃碘盐可防核辐射”的消息在坊间不翼而飞。
C.一坐在电脑前,他便把家长和老师的话置之度外,一门心思的打起游戏来
D.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对44个汉字字形的微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时舆论哗然,各方声音不绝如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爱的延续
朱道能
一场迟到的秋霜,凋零了院里的最后几片树叶。妻子也像片枯叶一样,静静地躺在床上。
丈夫急急忙忙叫来了村医。村医翻了翻眼皮,号了号脉搏,连药箱都没有打开,只是摇了摇头,低低地说了一句:“这次真的不行了,快准备后事吧!”
这样的话,丈夫两年前就听过,说这话的是城里的医生:“这病已经是晚期了,如果做手术,还能支撑个一年半载的,但要花费几万元,不做就赶快准备后事吧!”
妻子一把拽住丈夫,头也不回地往外走。走出医院,两人忍不住蹲在地上,抱头痛哭。
日暮时分,他们在村口的河边洗了脸,然后,微笑着向三个张望的孩子走去。
第二天,妻子说:“从今天起,我教你学习做饭。”
丈夫愣怔了下,点点头。
妻子说:“穷日子要富着过,粗茶淡饭也要做出滋味来。想法让伢们多吃几口饭,他们正长身子骨哩!”
于是,妻子就靠坐在椅子上,事无巨细地教起丈夫来。
“每顿饭挖一瓢米,太多了,吃剩饭。太少了,不够吃。”
“切菜时,手指贴着刀口一点点退。退得快了,菜就粗了,吃了不上口。”
“炒菜时,要把油烧红了再下锅。旺火勤翻,起锅放盐。”
丈夫嗯嗯地应着,轻巧的刀铲,拿在他手中,却像是在使唤一头不听话的牯牛,尽管憋得满头大汗,还是把饭煮得夹生了,把菜炒得焦糊了。
妻子就嗔怪道:“看你笨手笨脚的样子,啥时候才能学会呢?”
丈夫嘿嘿一笑:“不着急,你慢慢教,我慢慢学,总有学会的一天!”
妻子叹口气:“我等不及啊!”
白天教丈夫做饭,晚上在煤油灯下,妻子又教他缝补衣服。
妻子说:“老话说,大手大脚混日子,缝缝补补过日子。日子再穷,也不能让伢们穿着露肉的衣服出门。”
丈夫连连点头。
“记住了,燕儿是女伢,爱美,能不用补丁的,尽量不要用。”
“大强,小良是男伢,衣服破得快,补丁用得多。别忘了,补丁的布,一定要挑颜色相近的。别像贴块膏药似的,让别人笑话他们。”
丈夫一边听着,一边用拿惯锄头犁耙的大手,笨手笨脚地捏起一枚小针,眯着眼,从穿针引线学起。
当丈夫吭哧半天把才补好的一块补丁拿给妻子看时,听到的却是一声叹息。
丈夫挠挠头皮,把补丁拆开,说:“一回生,二回熟。你慢慢教,我慢慢……”,“学”字没出口,丈夫却“咝”的一声,缩了一下手。
妻子一把拉过丈夫流血的手指,放在口里吸吮着,眼泪便滴在丈夫的手背上。
丈夫却在笑:“你瞧我,是不是比咱家的猪还笨啊?”妻子“扑哧”一笑后,丈夫又很认真地说:“我现在才明白,咱们家真的一天也离不开你!”
就这样,妻子教,丈夫学,不知不觉中,两年的光景就过去了。这中间,妻子曾经倒下了几次,但每次都在村医“恐怕不行了”的预言后,又顽强地活了过来,重新出现在厨房里,油灯下……
看着气若游丝的妻子,丈夫知道,这次妻子是真的挺不过来了。于是,泪水一下子就盈满了眼眶。
村人闻讯赶过来,看着妻子深陷的眼窝里一双直直瞪着的眼睛,一位老人叹气道:“唉,这伢放心不下,就是不肯咽下最后一口气啊!”
丈夫便俯下身,贴着妻子的耳朵,说:“你放心吧,我会把孩子带好的……”
妻子依然直直瞪着眼珠子,一动不动。
突然,丈夫站起身,径直去了厨房。随后,便传来了叮当声响。
一会儿,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丈夫端来了一盘热气腾腾的小菜,放在妻子鼻子下:“你闻闻,我刚做的菜,香吗?要不,让孩子们尝一尝。”
于是,三个孩子含着泪水,品尝着父亲的手艺,齐声道:“嗯,好吃。跟娘做的一样好吃,娘,真的!”
妻子的眼皮动了动,还瞪着。
丈夫又站起身,打开衣柜,拿出一件破衣服。然后在一片惊讶的目光下,娴熟地穿针引线,左缝右补。须臾间,一个针脚细密的补丁就呈现在妻子的眼前:“你看看,我补得怎么样?”
妻子吃力地转动着眼珠,看看衣服,又看看丈夫,两行热泪,从眼角滑落到脸颊——这一刻,妻子终于明白过来,原来丈夫早就学会了做饭缝补,却一直装着笨拙的样子,让她原本已经干涸的生命,又燃烧了几百个日日夜夜!
(节选自《2010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对环境作了描写,如秋霜凋零了树叶,其意图是交代自然环境凄冷、毫无生机的特点,也预示着妻子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B.在得知做手术需要花费几万元,做了手术也仅能支撑一年半载之后,夫妻二人抱头痛哭,不但表明妻子的病已经无药可救了,更说明夫妻二人都已经绝望了。
C.文中对妻子教丈夫学做饭和缝补的情节作了细致的描绘,这样写是为了凸显女主人公的勤劳、无私、照顾孩子与丈夫的细致体贴入微,也凸显出男主人公的良苦用心。
D.文中的丈夫一共笑了两次,两次笑表达的意思有不同,前一次是丈夫做不好饭时的自怨自艾,后一次是丈夫不会做针线活时的自我解嘲。
E.临终前,妻子得知了丈夫是故意装笨的,这才明白丈夫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而用心良苦,至此,夫妻间相濡以沫的情感也得以升华。
2.文中多次提到医生给妻子下达病危通知,作者这样设置有何用意?
3.小说中的“丈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4.结合文本,请你谈谈本文以“爱的延续”为题有何好处?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 , ,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乐为伴的句子是 , 。
(3)王勃《滕王阁序》中写尽九月之景、有色彩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 。
(4)王勃《滕王阁序》写云消雨停、艳阳高照的景象的句子是 ,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江:赣江。 帝子:指滕王。 槛: 栏杆。
1.诗歌第一句中的“临”字写出了滕王阁怎样的气势?下文的哪些景物是由“高阁临江渚”引发出来的?
2.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结合首联的下句和尾联对此做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潜传》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①,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愠喜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注释:①秫谷,可酿酒。
1.选出对加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州郡觐谒 觐:拜见
B.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 反:通“返”
C.博学善属文 属:通“嘱”
D.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况:比
2.对加横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
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3.下边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陶潜“任真自得”的一组是( )
①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 ②征著作郎,不就
③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④躬耕自资,遂抱赢疾
⑤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 ⑥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A.①②⑤⑥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深谙音乐,他自己备有一张琴,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作乐。
B.陶渊明年少心怀高尚,博学多才,性情率真,乡里人都十分看重他。
C.陶渊明被任用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
D.文中“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句与我们学过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都表现了陶渊明悠闲自得陶醉于自然的情态。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2)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3)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