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欣赏,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欣赏,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和赞扬。欣赏,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尊重,是一种气度;欣赏更是一种发现,一种理解,一种智慧,一种境界。我们可以欣赏别人,也可欣赏自己,还可以欣赏事物。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欣赏。

请以“学会欣赏”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不少于800字。

 

学会欣赏 欣赏同一株玫瑰花,有的人看到那娇艳欲滴的花朵而有的人却看到了那尖锐的刺;仰望同一片天空,有的人看到了乌云朵朵而有的人却看见那藏在乌云后的太阳。在飘雪的季节等候花开的人,是最会欣赏的人。学会欣赏,你就得到了智慧的指点;学会欣赏,你的生命将金光四溢。(扣住启发提示语中“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它给你的感觉却因你的眼光不同而完全不同”举例分析,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 学会欣赏,你看见的小池是“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情柔。”若不懂得欣赏,你看到的将是一片死水;面对冰天雪地,懂得欣赏的人看到的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情,而有的人看到的只是深入骨髓地虚白与冷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会欣赏的人看来是一幅浑然天成美妙无比的画卷,而不懂得欣赏的人看到的只不过是几个单调的片段。欣赏是一种独到的眼光,懂得欣赏的眼神里流露出的是美。 欣赏东坡,欣赏他的才高八斗,欣赏他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异地,仍乐观豁达的精神,欣赏他“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从容。欣赏韩信,虽遭胯下之辱但心宽似海,功成名就后,不但没有找当年欺辱他的人报仇,反而以美食佳肴相待,欣赏他比天空更宽广的胸怀。欣赏丛飞,欣赏他用歌声点亮希望,把生命献给社会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欣赏是一种修养,举手投足之间绽放的是善的花火。 欣赏人间最美、最纯洁,最宝贵的爱。学会欣赏母爱、父爱,感受亲情,感受的是家人的温暖与关怀,不要总是只会记起父亲那严肃的脸和母亲责备的话语,而要更多地体会那浓浓的爱。学会欣赏人间真情,汶川地震,鄙弃那些污浊的灵魂、那些假作慈悲的脸,我们欣赏那种人间真情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欣赏解放军那布满灰尘的脸上的焦虑,我们欣赏的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欣赏是一种本色,它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包装,任何矫揉造作和附庸风雅都将是镜花水月昙花一现。真正的欣赏是一种对人性最美好的追求和渴望。 (分论点论述,从美、善、真三个不同的角度来深入挖掘“欣赏”的内涵,层次明晰。事例涉及文学、艺术、历史等多个方面,涵盖面广且有时代气息,显示了作者良好的文学素养。) 学会欣赏,欣赏的并不是外表的美丽,它更是一种由内向外流露出的气质和神韵,它是真善美光芒的闪耀。只有学会欣赏的人生才是最亮丽的人生,让你欣赏的眼光,射到每一个角落。(回扣主题,首尾圆合) 学会欣赏 记得有人曾说:世界上并没有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万事万物,各有其特色,只要你学会欣赏,学会发现美,你就会感觉:风景这边独好!(由名言引入,自然简洁) 因为拥有欣赏的眼光,所以才有了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因为拥有欣赏的眼光,所以才有了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因为拥有欣赏的眼光,所以才有了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学会欣赏,便可获悉世间的美景。(简析观点) 学会欣赏,不仅仅是学会欣赏美景,还要学会欣赏周围的人和事。(过渡句,彰显层次,议论文中极为重要。点出“学会欣赏”的内容。)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年轻人先后来到绿洲,他们都遇到了一位长者,他们问了老者一个相同的问题:“这里如何?”老者反问:“你们的家乡如何?”前者答道:“糟透了。”于是老者劝他离开这里。而后者说:“一切都美!“老者却对他说:“这儿和你的家乡一样美!”老者截然相反的回答令许多人费解。当他们问老者原因时,老者只说了一句:“你想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巧引材料) 是啊,你想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当你用欣赏的眼光看事物时,你所看到的都是美好的,反之,你所看到的都是丑恶的。(扣启发提示语) 当你遇到狂风暴雨不能出门时,不要抱怨,想想风雨过后天际那条七色彩虹吧;当你感叹冬天的严寒时,想想傲雪挺立的那株腊梅吧;当你遭受失败的打击之时,想想“失败乃成功之母”那句名言吧!事物总是双方面的,这边是坏,那边是则是好,关键是我们用什么眼光去看待它。(谈怎样“学会欣赏”,论述层层深入) 学会欣赏,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去欣赏事物好的一面。欣赏你的对手,他便是你努力的动力;欣赏你遇到的困难,它就不会再是你的绊脚石,而是你通往成功之路上的一块基石……学会欣赏,你会发现,世界在对你微笑。(进一步探讨“学会欣赏”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功用) 学会欣赏,你也会体验到“会当凌绝顶,览众山小”的气魄;你也会感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操;你也会高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巧引课本文句,显得文气充沛) 学会欣赏 潺潺的小溪欣赏大海的无边无垠,所以它不畏险阻,奔流到海,终于也浩浩荡荡;矮小的绿苗欣赏大树的高大挺拔,于是它卯足全力,茁壮成长,终于也郁郁葱葱。欣赏,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动力。学会欣赏,你也会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由自然界的例子自然引出中心论点) 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这种虚心便源于欣赏。欣赏,首先要发现自己的不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你充分认识到自己某方面的不足,便有了可欣赏之人,这就是所谓的“见贤思齐焉”,法拉利欣赏奥斯特对电流效应的独到见解,所以他向奥斯特致敬,并把电到磁引申到更深的领域,所以说,光有欣赏是不够的,学会欣赏,是要集他人所长,来补自己之短。而他人之长,也不能照搬于己,否则难免会东施效颦,贻笑大方。毛泽东便是一个会欣赏的人,他在借鉴苏联共产主义成功经验时,便结合中国国情,与苏联相反,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获得巨大的成功。由此见得,欣赏是一门学问,它要求我们灵活便通地运用他人的长处。 学会欣赏,要保持正确的心态。有的人因为欣赏而进步了,可有的人却因为欣赏而消沉,后者的欣赏,并非积极地欣赏,而是在发现他人长处的同时,又妄自菲薄。人需要谦虚,但人也需要自信。在欣赏别人时,我们既要发现自己的短处,也要足够重视自己的长处。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的便是这个道理。欣赏别人,也不能一味的想赶超别人。要知晓欣赏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为了争锋斗气。三国时的周瑜便是一个反例。他虽然欣赏诸葛亮的文韬武略,却只想压过他,最终自己被活活气死。所以,欣赏,一定是抱着平和的心态,既不自卑,也不自傲。欣赏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以上为分论点1:学会欣赏别人) 我们不仅要学会欣赏,还要学会接受别人的欣赏。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中庸之道才是和谐的,我们要切忌“捧杀”!古有伤仲永的故事,这便是不会接受欣赏的恶果,现在也有许多神童被埋没的教训。面对欣赏,我们要深刻剖析:我为何被欣赏?这样你便能发现自己的长处。我配不配这样的欣赏?这样你便能认识到自己的短处。向四周看去,你便有了可欣赏之人,你就能持久进步。(以上为分论点2:学会接受别人欣赏) 欣赏的缘由是来自自己的不足,欣赏的目的是对自我的重新塑造。学会欣赏,你便学会了不断进步;学会欣赏,你便学会了从容面对;学会欣赏,你便可以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得出结论,发出号召) 【解析】 试题分析: 这个看似宽泛的话题却隐藏着一个审题的陷阱,那就是容易忽视“学会”二字。学会欣赏,言外之意就是:你由“不会欣赏”到 “会欣赏”;你用独特的视角人们平时忽略的欣赏对象身上蕴含的美。忽略了“学会”,将“学会欣赏”等同于“欣赏”,文章就走入了偏题的误区。因此,心思缜密的的学生会在“学会”与“欣赏”两词之间再展开一下,如:“辩证地看别人的优缺点”,“如何看到别人身上不被常人注意的长处”,甚至“要学会欣赏别人的缺点”,“会欣赏也要一分为二”,“学会欣赏的目的是‘正己’”等等,在这些方面有所论述,生发开去的文章,才会更加切题,更加深入、充实一些。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准院士”为何沦落为“真流氓”

备受关注的“打假斗士”方舟子遇袭案告破,某大学教授肖传国等人被抓获。据悉,肖传国认为方舟子学术“打假”使他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遂雇凶伤人。

此案将中国学术界的一些弊端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学者的道德底线沦陷。肖传国将自己的“院士梦”破碎归咎于方舟子的“污蔑”,并在方舟子被打后一再声称自己被诬陷,怀疑方舟子“报假案”炒作自己。一个“准院士”,面对学术质疑且申报“院士”不成,不是躬身自省,而是雇凶伤人,斯文之扫地,学者道德操守之沦丧可见一斑。

本来,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学术争鸣再正常不过,但时下很多学术争端,都有“君子动口又动手”的趋势——周老虎事件中,为一张照片真假,专家有人头担保之论;安阳曹操墓事件中,为一座坟墓真假,学者有“自我了断”之说。学术之争成了意气之争和争强斗狠,道德伦理安在?

其次是学术的功利化。方舟子遇袭一事,与其说受伤的是方舟子,不如说“受伤”的是学术。本来,学术研究最需要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有一分成果说一分话,但结果呢?“成果”漫天飞舞,“成就”遍地皆是。但经方舟子这样秉持科学精神的人士一查,很多所谓的“成果”、“成就”,要么是泡沫化的自吹自擂,要么是瞒天过海的造假。这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就是学术浮躁和名利化的典型表现。    

再者是学术机制的扭曲。此前的肖传国,已经集教授、博导、主任医师、973首席科学家等头衔于一身,头顶光环闪耀,但为何仍对“院士”头衔如此“孜孜以求”,以至于因方舟子质疑落选而勃然大怒、丧失理智?为何他不是通过完善“肖氏反射弧”理论来消除质疑.而是企图再添一个“院士”头衔来获取“江湖地位”?这是一个靠“头衔”发号施令还是靠学术成果说话的学术界?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是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不如说是重“头衔”轻成果的学术体制将肖传国推向了悬崖。

再者,假如没有方舟子的质疑,肖传国就极有可能当选。果真如此,我们的学术监管体系是不是形同虚设,以至于需要方舟子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中国科学院院士可谓国内科学界的“金字塔尖”,如果肖传国这样的学者能如愿以偿地当选,可以想象学术伦理将遭受怎样的腐蚀和毁坏。幸亏没有。

选自《广州日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方舟子遇袭不仅因为他学术“打假”,还因为他诬陷肖传国,并且“报假案”炒作自己。

B.学术浮躁和名利化造成了种种弄虚作假的学术不端行为,在深层意义上也伤害了学术。

C.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使他在受到学术质疑时丧失理智,从而做出极端行为。

D.只有更多的方舟子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学术伦理免遭侵害。

2.联系全文,简要概括方舟子遇袭案暴露出了学术界的哪些弊端。

                                                                         

3.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学术之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父亲的树

阎连科

1978年,如同冬后的春来乍到时,万物恍恍惚惚苏醒了,人世的天空也蓝得唐突和猛烈——忽然,农民分地了。农民们也就一边站在田头灿烂地笑;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

田是我的了,那树自然也该是我家的财产和私有。于是就都砍,抬到家里去,有一天政策变了脸,又把田地收回到政府的册账和手里,至少家里还留有_棵、几棵树。几天间,田野里、山坡上的那些稍大的可檩可梁的树木就都不在了。

和别家田头都有树一样,我家的地头也有一棵越过碗粗的箭杨树,笔直着,在春天,杨叶的掌声哗脆脆地响。当别家田头的树都只有溜地的白茬树桩时,那棵杨树还孤零零地立着,像一个单位广场上的旗杆样。父亲几次用手和目光去柞量树的粗细和身高,知道把树伐下来,盖房做檩是绝好的材料和支持。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邻居说:“不砍呀?”父亲说:“它还没真正长成呢。”

就没砍。就让那原是路边田头长长一排中的一棵箭杨树,孤傲挺拔地竖在路边上、田野间,仿佛是竖着的乡村人心的一杆,望着这世界,读着世界的变幻和人心。然在三年后.乡村的土地政策果不其然变化了。各家的土地需要调整和更换,我家的地就冷猛成了别家田地了,那棵已经远比盆粗的杨树也成了人家的树。

在成了人家后的第三天,父亲从那田头上过,忽然发现那远比盆粗的树已经不在了,路边只有紧随地面白着的树桩。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父亲没说话,只看了一会儿那树桩,就朝远处我家新分的田地去了。

父亲离开人世后,我总是念念想起那棵属于父亲的树。再后来,他的坟头因为幡枝生成。又长起了一棵并不成材的弯柳树。树由芽到枝,由胳膊的粗细,到了碗的状。山坡地,不似平壤的土肥与水足,那棵树竟也能在岁月中坚韧地长。乡村的人多有迷信,以为幡枝发芽长成材,皆.是很好很好的一桩事。那是因为人生在世有许多厚德时,上天才让你的荒野坟前长起一棵树。以此说,那坟前的柳树也正是父亲生前做人的延续和回报。每年上坟,家人都会把那弯树修整一下枝,让它虽然弯,但却一样可以在山野荒寂中,把枝叶升一样扬起来。就这么过了20年,那树竟然原来弓弯的腰身也被天空和生长拉得直起来,和20多年前我家田头的杨树一样粗,完全可以成材使用了。

我家祖坟上有许多树,父亲的那一棵,却是最大最粗的。乡村伦理中的人品与德行,原是可以在因果中对坟地和树木给以给养的。今年正月间,80岁的三叔下世时,我忽然看父亲坟前的树没了,被人砍去了。树桩呈羞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再看别的坟头的树,大的和小的一律被人伐光了,原来一片林似的密和绿,现在也都荡荡无存、光光秃秃了。想到今天乡村世界的繁华和闹乱;想到路边一年四季竖着的收购木材的华丽的广告牌;想到我几年前回家就看到村头路边早已没了树木的荡荡洁净和富有,也就豁然明白了父亲坟头被人砍树的原委和因果。

只是默默念念地想,时代与人心从田头伐起最终就砍到了坟头上。

只是想,父亲终于在生前死后都没了他的树,和人心中最终没了一样。

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鳖在坟头和田野上。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文中说:“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人们砍树和父亲不砍树各怀着怎样的心理,表现出什么样的品质?

 

2.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深刻内涵。

(1)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

 

(2)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

 

3.本文中作者多次把树比喻成旗杆或旗,统观全文,从三个层面简要说明作者这样写的深刻用意。    

                                                                        

4.文章最后说“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旬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李密《陈情表》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风移影动,           

3                ,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4)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5)青山隔送行,                                      王实甫《长亭送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途经秦始皇墓

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惟拜汉文陵。

注释:①“龙盘”句:状始皇墓。始皇墓建成于公元前210年,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平地隆起,十分宏大,有“龙盘虎踞”之威,坟上“树草木以象山”。

②一种:一样。

1)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崩”字的理解。

 

 

2)本诗以“途经秦始皇墓”为题,三、四句却荡开笔墨去写汉文帝,这样做是否恰当。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选自《三国志》卷三十六《关羽传》)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周旋:(与敌人)较量

B.曹公羽以归,拜为偏将军            禽:同“擒”,擒拿。

C.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            义:认为…仗义

D.于是权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阴:暗地里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后此患除耳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B.辽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C.是岁,羽率众攻曹仁      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

D.权遣使子索羽女            后世必子孙忧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关羽忠义的一组是(   

①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②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③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           ④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

⑤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⑥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逃命到涿郡的关羽,遇到了在那里集合兵马的刘备,于是他投靠了刘备,并受到了刘备的信任与重用。

B.关羽杀了颜良以后,曹操让张辽探问关羽的想法,得知关羽想离开他,曹操便重加赏赐,希望关羽不要走。

C.关羽率领军队在樊城攻打曹仁,威震中原地区,曹操为避开关羽的威胁,提议迁离许都。

D.司马宣王、蒋济建议曹操利用孙权与关羽的矛盾,借助孙权的力量解除樊城之围,曹操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2)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3)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