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恋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生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偿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 寒心:胆战心惊
B.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乏:荒废
C.窥以重利 窥:探看,引诱
D.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 让:责备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②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B.①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 ②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C.①光言足下于太子 ②燕王拜送于庭
D.①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 ②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太子丹“礼贤下士”的一组是( )
①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
②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③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
④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⑤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
⑥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消除秦灭燕国之患。
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收留他对燕国很不利,建议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
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不要泄露谈话内容;为此,田光“自刭而死”。
D.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2)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红 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 ” 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阅读下面两则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荆轲刺秦王(节选)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老僧辨奸【清】沈起凤
严分宜①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一日,同阅《荆轲传》至樊於期自杀处,严曰:“此呆汉也,事知济不济,辄以头颅作儿戏耶!”遂大笑。王曰:“烈士复仇,杀身不顾,志可哀也!”遂大哭。
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严复大笑曰:“既知一去不返,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王又大哭曰:“壮士一行,风萧水寒,击筑高歌,千古尚有余痛!”
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严更笑不可抑,曰:“是真不更事②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谩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③亦应胆落。”
一时,哭声笑声喧杂满堂。一老僧倾听久之,叹者:“哭者人情,笑者真不可测也。二十年后,忠臣义士,无遗类矣。”
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而严竟以青词④作相,专权误国,植党倾良,为明代奸邪之冠。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殆佛门所谓“定劫”欤?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
【注】 ① 严分宜:即严嵩,明朝中后期的大奸臣。② 更事:阅历世事。③ 祖龙:指秦始皇。 ④ 青词:用朱笔写在青藤之上的奏章。明代中后期大臣多用青词邀宠。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知济不济 济: 成功
B.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 冠: 戴帽子
C.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 提: 投掷,掷击
D.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 官: 官员、官职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复遣之使去 乃遂私见樊於期
B.不于环柱时杀之 燕王拜送于庭
C.一老僧倾听久之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D.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夜缒而出(zhuì)
B.共其乏困 (gòng)
C.秦伯说(yuè)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páng)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________,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为使上下文通顺合理,应填在文中横线上的一项是( )
虽然下着细雨,天空还是像帘幕低垂。黄梅季节特有的感觉,________。推开半闭的窗,雨丝就悄悄地飞进来,扑到脸上,送来一点并不愉快的凉意。
A.有如张着纱幕,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终于烟雨云融合作一处
B.仿佛一只枝头的小鸟,叽叽喳喳地掀动着翅膀欢叫
C.有如一个娇怯的小姑娘,刚探出头就又匆匆放下了窗帘
D.仿佛一只触着蛛网的飞虫,身心都紧贴在那密密的丝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