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对各句加横线词的活用现象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籍吏民 ②太子迟之 ...

下列对各句加横线词的活用现象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吏民    ②太子    封之      ④素留侯张良 

⑤臣    芷阳间行   缒而出    ⑧使使以大王

A.①⑥\②\③⑦\④\⑤⑧   B.①⑥⑧\②④⑤\③⑦

C.①⑥⑧\②⑤\③⑦\④    D.①③\②⑤\④\⑥⑦\⑧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活用现象。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1和6名词作动词,2意动用法,3和7名词作状语,4形容词作动词,5和8使动用法。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三,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 五,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 六、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suí)    (qiǔ)     zhèn)其胸  (yè飞舟

B.寥(guō)    (wǔ)视     (jué      (xiá)不掩瑜

C.给予(jǐyǔ)   (chēn)目    (zhī)酒      (zhuì而出 

D.     箕踞(jī    (lù)       未雨绸(miǜ)

 

查看答案

作文。

距离,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具有以多种形态呈现的特点。从有距离到零距离,情感、态度、信念、追求、得失等都会融入其中。在你的成长道路上,在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相处中,你是否经历过从有距离到零距离的情感历程?

要求:①请以“零距离”为话题;

②写一篇记叙文;

③字数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奶奶的桃树

江岸

九十高龄的奶奶年轻的时候有两个绰号,一个是“侉女人”,一个是“国民党婆”。她的老家在豫北安阳,硬腔硬板的口音和黄泥湾当地接近湖北的甜糯口音相差太大,惹人嘲笑,为她赢得第一个绰号。爷爷年轻的时候是一介书生,抗日战争爆发,他毅然投笔从戎,战死沙场,他的遗孀解放以后就此赢得第二个绰号。

不过已经有几十年没人再叫奶奶的绰号了。老迈的奶奶近来真是有点糊涂了。表现之一是她把自己的鞋子洗了。奶奶童年的时候包过脚,还没有包成三寸金莲,就放脚了,但她的脚比普通人的脚还是要小一码。她的这双小脚在她后来的千里之徙中让她吃尽了苦头。她的鞋特别难买,必须靠手工做。年轻的时候,她自己纳鞋底,自己剪鞋面,自己做鞋穿。后来她做不动了,就由我妈帮她做。她还从不洗鞋,说是她老家安阳的规矩,女人的鞋子直到穿烂,也不能洗。她也没有说过不洗鞋的道理,反正就是不洗。我妈发现奶奶晾晒在窗台上的刚刚洗过的一双小鞋,惊讶地叫了一声,把我们所有人都惊动了,跑到了院子里。

奶奶糊涂的第二个表现是突然馋嘴了。院子里有三棵桃树,两棵是五月桃,一棵是八月桃。我们家的桃子和本地土桃完全不一样,不仅个大,而且水分多,咬一口,甜掉牙。我们家的桃树是用奶奶从老家安阳带来的桃胡种植的,据奶奶说,那味道和她老家的桃子一模一样。五月桃快成熟了,又白又大地挂满枝头。从不贪嘴的奶奶竟然要吃桃子。奶奶咬了几口五月桃,就放下了,要吃八月桃。八月桃还是青涩的,看着奶奶一点点啃八月桃,我们的腮帮子都浸满了酸水。奶奶捧着那个八月桃,隔一会儿就啃一口,啃了一个上午。

奶奶糊涂的第三个表现是她喜欢哼曲儿了。奶奶面朝北方,依偎着桃树,久久凝视北方的天空。层峦叠嶂阻断了奶奶的视线,奶奶能看见的顶多是桃树顶上北方天空的一角。看着看着,奶奶竟然哼起了小曲儿。我们都不懂得奶奶哼唱的是什么。还是我妈细心,听出来奶奶哼唱的是《小放牛》。我妈是大跃进期间从平原逃进山里的,饿晕在路上,被奶奶救活,做了光棍汉我爸的老婆。我妈和奶奶一辈子相处得非常亲密,我爸五十九岁那年去世了,我妈独自奉养着奶奶。年轻的时候,奶奶偷偷唱过《小放牛》给她听,说是河北民歌,安阳人都会唱。我妈说,《小放牛》有三段,你奶奶翻来覆去就唱第三段:什么鸟儿穿青又穿白?什么鸟儿身披着绿豆衫?什么鸟儿催人把田种?什么鸟儿雌雄就不分开那个咿呀咳……

我妈背转身,抹开了眼泪。我妈说,看来,你奶奶的大限到了。停了停,我妈又说,她是想你爷爷了……

我妈跟我们讲过奶奶的故事,都是她们娘儿俩闲聊时,奶奶告诉她的。从我妈那里,我们知道了奶奶所有的故事,令人唏嘘。

阳春三月,桃花灿烂的时候,奶奶的村庄开过来一支军队。奶奶家也进驻了不少兵,挤满了偏院。后来,奶奶就认识了很多兵,也认识了我爷爷。不训练的时候,爷爷就邀奶奶去庄子周围看桃花。后来,就偷财主家的桃子给奶奶吃。五月桃罢园了,就偷八月桃。八月桃还很青涩,但是奶奶吃得津津有味,每天让爷爷去偷。爷爷咬过一口八月桃,酸得倒牙,就呸地一口吐了。这个丫头怎么那么喜欢吃青桃呢?爷爷非常狐疑。他毕竟二十多岁了,猛一下就明白了,吓出一身冷汗。吃到八月桃罢园的时候,爷爷的部队接到调令,要开往前线抗击日寇。开拔之前,爷爷找到奶奶,泪流满面,掏出一封写清地址的家信,掏光了身上所有的钱,塞给了奶奶。奶奶的父亲是个私塾先生,极要脸面的,爷爷怕他走了,奶奶的丑事一暴露,她准会被她父亲活埋。奶奶就在爷爷部队开拔的那个晚上,悄悄用烟灰抹脏了脸蛋,背个小包袱,逃出了她的村庄,一路向南而去。

我妈说,你奶奶肯定想念你爷爷了。她在路上奔波了两个多月,等她找到黄泥湾的时候,你爷爷的《抗日烈士证明书》和三百元抚恤金已经由政府送到家好几天了。

弥留之际,奶奶的枕边被我们放满了又白又大又甜的八月桃,我们往奶奶的手心里也塞了两个。奶奶的嘴唇还在轻微地翕动,我妈贴耳去听,听了一会儿,我妈抽泣着说,你奶奶还在哼《小放牛》:喜鹊穿青又穿白,金鹦哥身披着绿豆衫,布谷鸟催人把田种,鸳鸯鸟雌雄就不分开那个咿呀咳……

(选自《小说界》,有删改)

【注】小放牛:流行于河北省民间的歌舞小戏。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九十高龄的奶奶年轻时赢得的两个绰号,解说了绰号的由来,这样写点明了小说的主要人物,设置悬念,欲扬先抑,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B.小说通过叙述奶奶临终前做的三件“糊涂事”:洗了一生不能洗的小脚鞋子,吃起了八月酸桃,哼起了曲儿《小放牛》。以此揭示了奶奶的内心世界,勾勒了她的人生际遇。

C.“她还从不洗鞋,说是她老家安阳的规矩,女人的鞋子直到穿烂,也不能洗。”这表明奶奶具有深厚的封建迷信思想,她是一个从旧时代过来的,不适应新生活的人。

D.小说叙述爷爷在部队开往前线时与奶奶告别的场景,作者运用神态、动作、细节描写表现爷爷的内疚与不舍。这一场景描写为下文奶奶找到“黄泥湾”埋下伏笔。

E.小说运用了倒叙手法,通过“我妈”的讲述介绍奶奶的故事;这样写使小说有波澜,使奶奶这一形象更具体,同时也意在烘托“我妈”是一个孝敬、体贴老人的贤惠儿媳。

2.小说中两次引用《小放牛》的歌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奶奶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奶奶的桃树”为题有什么意图?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默写

①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②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戴望舒《雨巷》)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④《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             

⑤《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                 

⑥荆轲在临出发前,面对凄凉的场景,他唱出了“                  ”,表现出了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丹                          患:担心   

B.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灭口:消除借口

C.奈何以陵之怨                      见:被     

D.光不敢以国事也                    :缺少

2.下列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正确是

①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     ②进兵略地,发尽上指冠     ③其人居未来

④皆衣冠以送之             ⑤顷之未发,太子         ⑥吾妻之我者,私我也

踞以骂曰                 吏民,封府库            ⑨交戟之卫士欲不内

⑩范增数项王              项伯杀人,臣           芷阳间行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A.①②/③⑥/④⑦⑧⑩/⑤/⑨       

B.①②/③/④⑦⑧⑩/⑨

C.①②⑦/③/④⑧⑩/⑤⑥/⑨       

D.①②⑦/③⑥/④⑧⑩/⑤/⑨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太子丹重视贤士的一组是

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         避席而请

心惛然,恐不能须臾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

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④③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鞫武认为燕国在西边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在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在北边与匈奴单于结交,然后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

B.太子知道有位田光先生,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因此就请他并和他商量国家事。

C.樊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并拒绝了太傅将他送往匈奴的主张。

D.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觉得自己已老,无能为力,就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5.翻译。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