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以“倾听”为题,写一篇内容具体的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少于700字。

请以“倾听”为题,写一篇内容具体的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少于700字。

 

倾听 没有史诗般的的动人心魄,没有海洋般的的骇浪滔天,母爱如同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悠远绵长。 然而,不懂事的我却没有深深地理解母亲的辛苦,反而,在不顺心的时候,跳着脚和她吵架,拿她撒气。 记得那天晚自习归来。也许是备考紧张的缘故,疲惫肆无忌惮地爬上脸庞。倒在床上,睡意袭来,朦胧间感觉有人为我盖被子。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一个激灵将我从梦中拽了回来。“不好,”我郁闷的自言自语,“今晚如果完不成作文,明天可就惨了。” 披衣起来,已经凌晨两点,打开房间的灯。我铺开作文纸,写上题目《倾听母亲的心》。呆呆地望着那几个字,我心里一片茫然。曾经,洋洋洒洒下笔千言,如今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倾听母亲的心?我好想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感觉和母亲之间的生活太过平常,好似白开水一般。唉,为了应付作文,搜肠刮肚一番罢。写她的小气?记得有一次,我花一百元买了动漫展的门票,被她骂成败家女;写她的太过严厉?周末我赖在床上,结果被她揪着耳朵拉出温暖的被窝;写她那一成不变的乏味早餐?…… 正苦思冥想的时候,忽然,一个细微的声音隐约传来。咦?怎么回事呢?我按捺不住好奇,顺着声音寻过去。厨房的灯还亮着,“嚓嚓”的声响一下一下传出来。我过去推开紧闭的门,竟然是母亲!母亲看我进来,满脸的歉意,放下手中的衣服,站起来解释说:“把你弄醒了?我本来想着,厨房离你比较远……”第一次,亲眼目睹母亲这么晚辛苦洗衣服,让我一下明白了很多事情:母亲平时那么忙,家里却总是整洁有序;母亲晚上不用洗衣机,是因为怕吵到我;母亲的眼睛里为什么总是充满血丝……“妈——”我呜咽着喊了一声,“您歇着吧,明天还要上班呢。” 那一夜,夜深人不静,人生中第一次失了眠,一夜之间,仿佛许多年,我长大很多。 清晨,妈妈做的早餐一如既往,可是,我却感觉到从没有过的香甜。 呵,曾经顽劣的我用心倾听母亲,我听出了爱,深深地,不求回报的爱。这种爱就像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伴随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则命题作文。命题关键词“倾听”是写作的重点。考试要注意题材的要求,必须写记叙文。考生可以在“倾听”的前后连缀一些词语,形成写作的重心。比如“倾听生活”、“倾听母爱”、“倾听父爱”、“学会倾听”“倾听自然”“倾听心灵的声音”等。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命题作文的立意方法:(1) 找题眼。作文题目大都有一定的标记,如果我们能通过对“题眼”细加推敲,透彻理解作为标记的关键词语的涵义,就不难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议论的对象,也就能有效地防止离题跑题。①在偏正短语的题目中,中心词往往就是写作的对象,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往往体现了题目的特殊要求,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双赢的智慧””,题眼是“智慧”。②在动宾短语的题目中,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一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看家乡”,题眼就是“看”,“看”是视觉的感受,题目规定了是从视觉写家乡,写出来的应该是自己眼中所见的家乡的独特的风土人情,或家乡的变迁。文章中当然能写思索,但一定要是由“看”而引发的思索。③在主谓短语的题目中,谓语部分常常是写作的重点,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我看课外阅读”,“看课外阅读”就是题眼,意为“对课外阅读的看法”。因此,写出来的应该是自己对某种课外阅读现象的探讨,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2)了解范围和重点。①分析内涵。如全国高考作文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反面论点来批判,显然不妥当了。②分析外延。引申型命题,用作为引子的某一件事或某个事物命题,要求借题发挥,展开议论比喻类比型、象征型命题。③分析关系。通常所提供的概念之间或是因果关系,或是目的关系,或是条件关系,或是递进关系,或是并列关系(《走与停》06重庆)等等,有时,多概念之间还会是循环关系。④分析结构。通过对题目的语法结构做出分析,以确定作文的思维走向。(3)比较。如果一时对一个题目的写作重点把握不准,那么,不妨把另一个相似的题目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中明辨各自不同的议论重点,进而审清题意,也是一种好方法。①比较命题的关键词。②比较命题中概念的关系。③比较题目的文体特征。通过比较,辨明评议型、引申型、考证型、感想型等命题的细微差别,如评议型要求评事议理,引申型要求借题发挥,考证型要求查核证实,感想型要求夹叙夹议。审题时如把握住这些细微的差别,议论时就能精确地体现命题意图。④比较命题的类型。如比喻类选择能作为比喻和类比的事物命题,要求揭示比喻和类比事物所蕴含的道理。象征型则选择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命题,要求论述事物所象征的某种精神和品格,如《“绿叶”赞》、《路标》、《小草的风格》等。⑤对相似题目的比较辨析,可以帮助我们懂得怎样排斥写那些不合题意的内容或材料,而且启发我们避开“相似题目”的雷同构思,把握住写作重点,并有可能在文章中议论出别人未觉察出的新意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

高等教育

强和弟弟都接到了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强用借来的钱送走了弟弟,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起自个儿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给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戆蛋。

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动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赶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儿。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无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我修补的篷布牢不牢。

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强就当了经理。

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赶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有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就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块儿共事,就把事办好吧,我这个经理的帽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

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哪,得好好接待。强说,对头。

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那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

外商就道了一声“OK”。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来,抓住强的手紧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

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和弟弟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地供我们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们高人一等,能做好自个儿的事就中……

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来吧!

(选取自《微型小说三百篇》,有改动)

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强”出身于贫寒的乡村人家,他朴实,却懂得自尊,丝毫不为港口城市的繁华、美丽所打动。

B.“强”的母亲懂得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她使自己的儿子具有了那种“比文化高”的东西,因而得到了“老板”的敬重。

C.“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的细节,对“强”的作法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D.作者巧妙地通过“本家哥”与“强”的对比,使“强”这形象的意义得到了升华。

E.文章的题目,常可以对全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高等教育”一语双关,提示着本文的主旨所在。

2.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强”这个人物的性格。

3.本文在人物塑造上主要采用了哪两种手法?产生了怎样的效果?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沁园春 长沙》

(2)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

(4)            ,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查看答案

古诗赏析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诗歌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各句中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然不自先入关破秦                     意外

B.为大王不取也                         窃:偷偷地

C.项王按剑而曰:“客何为者?”        跽:跪直身子。

D.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西向:西边。

2.下列对文段的解说正确的项是(   )

A.在刘邦、项羽的矛盾中,作者选择了樊哙闯帐、面斥项王的情节,通过描写其语言来反映其心情,描写其神态来刻画其性格。

B樊哙不仅勇敢,而且有智谋,他为刘邦的辩护和对项羽的指责,体现了他的智慧。

C.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D闯帐过程中的行为描写以及入帐后的“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情态描写,主要表现樊哙粗鲁莽撞的性格特点。

3.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2)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B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C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D.今年广东天气形势复杂,西江、北江可能出现五年一遇的洪水;省政府要求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做到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