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独立宣言 龙应台 安德烈: 你昨天的话是这么说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独立宣言

龙应台

安德烈:

你昨天的话是这么说的:“MM,你跟我说话的语气跟方式,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安德烈,那一刻就是儿子在向母亲做斩钉截铁的独立宣言,我没办法应付这局面,譬如你站在沙滩上,突然一个浪头,天一样高,眼睁睁看着它扑下来,你其实不知道躲到哪里去,反正趴着躺着都会被击倒。

你根本不知道大多数的亚洲母亲是怎么对待她们的儿女的。

你记不得你香港的数学家教?他是博士生了,谈妥要来上班之前,还要打电话回北京问他父母同不同意他做家教。你记不得大三的小瑞?她到台北和朋友晚餐,结束之后还打电话问她妈准不准许她搭计程车回家,结果电话里妈妈说计程车危险,她必须搭公交车。你记不记得大二的阿芬?拿着暑期创意营的选课单,说伤脑筋,不知道她妈会不会同意她选她真正想要的课程。

这些,都是典型的镜头,我不是这样的母亲。 

我也觉得,刚成年的人跟母亲太亲近,太“乖”,恐怕代表着他本身的人格独立性不够完整。我渴望和你们保持儿时的亲密,但是又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幻想。我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典型的亚洲母亲了,而且还一直认真地在上你和菲力普给我的“课”。

十六岁的菲力普曾经说:“妈,我觉得,欧洲人是看年龄的,譬如在德国学校里,你只要满十四岁了,老师便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中国人看的不是年龄,而是辈份。不管你几岁,只要你站在你妈或爸身边,你就是‘小孩’。你就没有身分,没有声音,不是他讲话的对象。所以,他会眼睛盯着你的妈或爸发问,由‘大人’来为你代言。”

菲力普做这归纳的时候,安德烈,我这有名的社会观察家,真的傻了。

菲力普给我另一次“震撼课”,是在垦丁。我们一大帮人坐在凉风习习的海岸咖啡座看海。过了一阵子,我想去洗手间,起身时问菲力普:“要不要上厕所?”

你老弟从一本英文杂志里抬眼看我,说:“妈,我要不要上厕所,自己不知道吗?需要妈来问吗?第一,这种问题,不是对三岁小孩才会问的问题吗?第二,上厕所,你不觉得是件非常非常个人的事吗?你是怕我尿在裤子里吗?”

我们之间的矛盾,安德烈,我想不仅只是两代之间的,更多的,可能是两种文化之间的。

我常常觉得你们兄弟俩在和我做智力对决,价值拔河。譬如你的中文家教来到家中,我看见你直接就坐下来准备上课;我把你叫到一旁跟你说,“安德烈,虽然你的家教只比你大几岁,你还是要有一定的礼节:给他奉上一杯茶水,请他先坐。他离开时,要送客送到电梯口。“你显然觉得太多礼,但你还是做了

我也记得,譬如住在隔壁的好朋友陈婉莹教授来到家中,你看她进来,对她说了声“嗨”,还是坐在椅子上读报。我说,“不行,再熟她都还是你的教授,在中国的礼仪里,你要站起来。”你也接受了。

我们之间,有很多价值的交流,更何况,德国的传统礼节不见得比中国的少,欧洲社会对亲子关系的重视,不见得比亚洲人轻,对吧?

可是,昨天发生的事情,还是让我难以消化,隔了一夜还觉得郁结在心中。

你和菲力普到上海来做暑期实习,我一个做母亲的快乐想像:母子三人共处一室,在上海生活一个月,多幸福。让我来引导你们认识中国大陆,多愉快。

你说,“我好不容易可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为何又要和妈住一起?而且,难道以后我到某一个城市去工作了,做妈的都要跟着吗?”

十八岁的菲力普,刚从德国降落,天真的眼睛长在一百八十四公分的身躯上,认真地说,“我不要你牵着我的手去认识中国大陆──因为你什么都知道,什么都安排得好好的,但是真正的世界哪里能这样。我要自己去发现中国。”

我听见自己可怜巴巴的声音说,“难道,连一个周末都不肯跟我去玩?青岛?苏州?杭州?”你们眼睛都不眨一下,异口同声说,“妈,你能不能理【解析】
我们要自己出去,自己探索?”

安德烈,我在面对你们的“欧洲价值”,心里觉得彻底的失落:可是,转念想想,你们俩,是否也努力在抵抗你们母亲身上的某些“亚洲价值”而觉得“有点累”呢?

昨晚,我一个人去散步。月亮黄澄澄的,很浓;梧桐的阔叶,很美。我足足走了一个小时,然后,叫车到你俩的住处,看见你们自己洗好的衣服袜子凌乱地散在沙发上。我想,“不行,我也不能帮你们清理家里。”

在沉沉的夜色里,菲力普送我到大马路上搭车。他忍受我一个深深的拥抱,然后,大踏步走到马路的对岸。

MM

2007.4.25

(选自《亲爱的安德烈》,有删改)

链接:安德烈,龙应台长子,生于台湾,八个月大时随母移居欧洲,十四岁时,龙应台离开他,返回台湾,母子年龄相差三十岁,且存在中西文化差异,为了重新认识成年的安德烈,龙应台用书信与他交流,母子俩用了三年的时间互相通信,这些信后来汇集成书信体散文集《亲爱的安德烈》

(1)文中所说的典型的亚洲母亲是怎样的类型?请分点概括。

(2)请分别概括文中菲利普给作者上的两次“震撼课”的内容。

(3)结合文本分析下面这句话的含义

(我)还一直认真地在上你和菲利普给我的“课”。

(4)作者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什么矛盾?你认为能否化解?请简述理由。

 

(1)①亚洲母亲与孩子们关系亲密,不论是在生活、学习还是心理上,就算孩子已经成年,亚洲母亲还是会面面俱到地“管”到孩子的方方面面,甚至帮助他们做决定。 ②亚洲母亲还是会对孩子的工作(就算是兼职)关切有加,就算孩子已成年并且正在攻读高学位。 ③亚洲母亲对她已成年的孩子能否保障自身的安全持怀疑态度,比如不会让他们在深夜独自搭计程车回家。 ④亚洲母亲对已成年的孩子的学业十分了解,能够为他们的学业给出决定性的意见。 (2)第一次“震撼课”主要讲菲利普观察到在欧洲和亚洲看待小孩子是不一样的,欧洲看年龄,而中国看辈分,在爸妈面前,他们讲话的对象只有长辈,由长辈为小孩发言,小孩没有身份声音。第二次“震撼课”主要讲一次在垦丁海岸看海的时候作者拉上菲利普上厕所,而菲力普认为上厕所是很私人的事情,并不需要像对待三岁小孩一样。 (3)浅层含义:这里指我尝试给予儿子安德烈和菲力尊重、独立。 深层含义:“我”一直努力与儿子沟通得更好,相处得更融洽,从中可看出这个不典型的亚洲母亲的用心良苦,对孩子深深的爱。 (4)参考答案一: 作者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观念差异,我认为可以化解。西方文化强调个体自由和人格尊重,中方文化注重人情关怀和温暖,两者各有好处,只是在不同环境下哪种方式更加适合,这需要彼此的磨合。安德烈尽管不喜欢拘礼,但是在母亲的建议下还是以中方礼仪对待家教老师,作者尽管想和孩子久别相聚,但还是满足孩子独立出门探索大陆的愿望,这些都体现了他们在相处过程中彼此包容、理解,因为爱,他们不断地化解矛盾。 参考答案二: 作者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观念差异,我认为是不能化解。因为观念是根深蒂固的,不易改变,因此他们的矛盾不能化解,只能缓和。虽然安德烈和菲利普有时候会接受母亲的处事建议,但内心却不完全认同,好像篇末写到母亲拥抱菲利普,但是菲利普却在忍受。母亲也尝试改变自己,但是有些事情她仍然固守自己的价值观念,比如对家教老师的礼貌,即使是虚礼。因此我认为他们之间的矛盾不能完全化解,但是可以缓和。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所说的典型的亚洲母亲是怎样的类型?请分点概括”,这一道题考察的是文章内容理解,文中多出内容讲到“典型亚洲母亲”的特点,涉及篇幅也较多,容易漏答内容点,需要考生看完全文找答案。“你根本不知道大多数的亚洲母亲是怎么对待她们的儿女的”,找到这句话,就可以知道,要筛选的信息应在下面。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难度不大,首先应审题,明确题目的类型,“文中所说的典型的亚洲母亲是怎样的类型”,这主要考察学生对全文的掌握能力,把握全文,找出有关亚洲母亲的内容,概括出来;然后明确答题的要求,“分点概括”,要依据分值分点作答。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请分别概括文中菲利普给作者上的两次‘震撼课’的内容”。这一道是考察是内容概括,文中具体写了菲利普给作者上的“震撼课”内容,需要考生把内容提取出来,难度不大。“菲力普给我另一次‘震撼课’,是在垦丁”,找到这句话,可以知道,第一次震撼课应在这句话的上面,而第二次应在下面。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难度不大,首先应审题,明确题目的类型,“请分别概括文中菲利普给作者上的两次‘震撼课’的内容”,这题主要考察学生概括能力和梳理材料能力,回答到点,概括简练即可;然后明确答题的要求,“分别概括”,答题的时候应注意明确有序,“第一次……”“第二次……”。 (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文本分析下面这句话的含义”,这道题主要考察的是句子理解,句子理解答题时应联系上下文,需要结合文本内容把句子意思解释一遍,再具体分析其作用或特点。“(我)还一直认真地在上你和菲利普给我的‘课’”,应重点理解“认真”“上……‘课’”,前者表明了“我”的态度,后者是指与儿子的沟通以及给予儿子独立和尊重,表现出“我”的良苦用心以及对孩子的爱。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理解句子含义一般从浅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去分析。浅层含义一般为本义、指代义、比喻义和引伸义,深层含义可探寻句子背后蕴含的情感。分析的时候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关键词语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句子成分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运用的时候一般要综合运用几种方法。答题的时候先分析关键词的意思,然后理解整句话的含意,最后分析其技巧以及表达情感。 (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什么矛盾?你认为能否化解?请简述理由”。这道题考察考生对文章主旨理解,还有开放题。关于作者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文中有相关内容信息;对于第二问的开放题,文中作者没有表明态度,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分析,需要注意的是,答题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言之有理。 【考点定位】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此题是考查“作者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什么矛盾?你认为能否化解?请简述理由”。第一问的答案比较明确;但第二问的答案看似很自由,可以任意谈论自己的观点,“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其实这是设题者给考生设置的一个“温柔的陷阱”。无论是从能化解的角度来答题,还是从不能化解的角度入手,答案的依据都应在文中和现实生活中。同时本题很有时代意义和生活感,无论学生能否读懂本文,该题都可以说上两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2)《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②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夜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政绩优异,远近称之。

(选自《旧唐书》有改动)

注:①牸牛:母牛。②庵:小草屋。

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2)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3)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2.本文用了哪些事例表现张云济政绩优异?请分条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服衣冠,窥镜              而往,暮而归

B.客美我者                  环而攻而不胜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    及鲁肃寻阳

D.群臣进谏,门庭若          愿为鞍马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是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设喻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大成效。

D.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互联网安全吗? 李然

如今,人们越来越深地把自己的生活构建在互联网上,我们已离不开网络,但是互联网安全吗?假如世界上所有的互联网都瘫痪了,会发生什么情况?早期的互联网使用者丹尼·希里斯曾忧心忡忡地呼吁人们充分考虑互联网崩溃的可能性和后果,“互联网变化之快让人难以想象,只消一小时,一切都可能变得完全不同”。赞成希里斯意见的人大都对互联网的脆弱性感到焦虑。

互联网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健壮”

其实想把整个互联网弄瘫痪并没那么简单,互联网的“结实”程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这和它本身的结构有关。互联网并不存在一个“总开关”。它的核心设施分布在全球各个国家的重要节点。这些节点包括解析域名的根域名服务器,连接各大洲的海底电缆,还有储存、管理和分发海量信息的超级数据中心,日常的网络服务大部分都是通过这些重要节点来运行的。重要节点之间也不是由一台计算机来指挥运行的。比方说,全球共有13组504台根域名服务器,遍布世界各国。这些服务器又互相支持,并行运转,即使其中一台损坏,互联网也能在其他服务器的支持下继续运转下去。最典型的例子是2002年10月发生的一场黑客攻击,当时瘫痪了13组根域名服务器中的9组,但互联网并未因此彻底瘫痪。在攻击结束之后,网络迅速恢复了正常。事件结束之后,全球各地的根域名服务器迅速加强了免疫措施。和十多年前相比,今天的互联网对黑客来说更难攻破。

这种通过重要节点运转的网络被称作“无尺度网络”,它的结构其实和人类大脑或人际关系的结构非常相似。美国印第安纳州圣母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无尺度网络”中,除非将重要节点全部删除,否则即便大量地删除节点,网络的性能也不会受到影响。

用物理方法能彻底摧毁互联网吗?

还真有可能。攻击计划的第一步是切断互联网通讯的基础海底电缆。这些电缆承担了95%以上的网络传输,没有它们,各大洲会变成信息孤岛,不过,想要阻断全球信息传输,你必须把目前正在使用的285条电缆都斩断才行。

下一步,摧毁根域名服务器,如果你能跨越重重安保措施,将这些服务器摧毁的话,就等于给了互联网“致命一击”。

最后,你要做的是攻击全球数据中心,首选的打击对象是那些具有一定规模的超级数据中心,它们出故障会导致所属区域大片网络瘫痪。

如果你完成了以上步骤,你已经让全球99%的互联网瘫痪了。不过,鉴于互联网的超强修复能力,上述步骤最好同步完成,也就是说,不消耗规模惊人的人力物力来发动一场全球规模的“战争”,是不可能完成这个计划的。如果爆发了这样规模的全球战争,可能在互联网被彻底摧毁之前,人类文明就已经崩溃了。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消失后会怎样显然已经不是人们最担心的问题了。

(选自《百科知识》2015.2.有删改)

链接一:

我们有各种各样应对互联网瘫痪的备用方案,一种可行的方案是改变信息传递结构,网状网络就是这样一种新技术,在这种网络中,每个设备都能利用蓝牙、电信通道等连接邻近的节点,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组成独立的局域网,也可通过其中一个节点与互联网相通,哪怕真的断网,也不必恐慌。因为人类社会本身,就已经是个足以媲美互联网的超级网络。我们通过互联网能够做的事,借助人际网络照样能够完成,只不过速度和效率要差得多了。

(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二:

互联网上的内容会一直存在吗?互联网现有的机制,就是用新信息冲刷旧信息,将“新” 的价值放大,“老”的价值弱化。互联网还没有建立“保存有价值的历史资料”的系统,美国的学者悲观地认为,互联网上的“历史资料”会随着网站的关闭和内容的删除而消失,它们称之为“21世纪的数字黑洞”。很多现在看来平常但却具有历史价值的片段,将会随着互联网的变迁而消失得无影无踪。为此,英国数个图书馆联手开展一项历史资料保存计划,将互联网上的内容保存下来。杂志、图书、文学、新闻、评论、学术论文等内容,都会被收集存底,以便供历史研究使用。

(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三:

“绵羊墙”是西方各种黑客大会或安全大会上经常出现的趣味活动。在体验区中,组织者设置了专门的钓鱼WIFI,你的手机如果接入此WIFI,就会被人通过钓鱼页面盗取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这些信息会展示在“绵羊墙”上。此举旨在警示手机用户,不要随意登录陌生的 WIFI,一旦登录,就可能被轻易盗取资料。因此,除了不断更新技术手段外,提高个人网络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互联网发展变化速度之快让人难以想象,人们都对互联网的脆弱性感到忧心忡忡。

B.互联网的核心设施分布全球各国,网络服务大部分是由超级数据中心独立完成的。

C.互联网并非完全坚不可破,使用物理方法切断传输通信的海底电缆可彻底摧毁它。

D.有人认为互联网的变迁会让很多“历史资料”消失,造成“21世纪的数字黑洞”。

2.下列对材料中“无尺度网络”的描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支持“无尺度网络”运转的多个重要节点,它们并不是由一台计算机来控制的。

B.“无尺度网络”和人际关系在结构上类似,这种结构远比我们想象的“健壮”。

C.除非将“无尺度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全部删除,否则不会对网络性能产生影响。

D.2002年10月黑客攻击的典型事例,是为了充分说明“无尺度网络”极其脆弱。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依赖网络,越来越深地把生活构建在互联网上,需要提高个人网络安全意识。

B.人们要想用物理方法让互联网彻底瘫痪,在目前看来,只是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

C.“历史资料保存计划”将取代“保存有价值的历史资料”系统,成为各国关注重点。

D.如果随意地使用手机登录陌生WIFI,我们的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将可能被盗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