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1.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遭闵凶早时      形影相安慰

B兄弟没有     奉圣朝

C则刘病日更加   臣洗马授予官职

D告诉不许申诉   至于成立成人自立

2.下列加横线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舅夺母               《齐谐》者,怪者也

B蒙国恩              程氏妹丧于武昌

C犹蒙               名节

D外无功强近之亲     帝乡不可

3.下列句中加横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内无应门五尺     二虫又何知

B微贱            六月息者也

C星火             俨骖騑上路

D臣少仕伪朝        奚适也

4.下列加横线字与“臣具以表闻”中“闻”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雄州               一国者

B蛟起凤              梁鸿于海曲

C眄庭柯以           宾主尽东南之

D亲戚之情话          吴会于云间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几件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

B第二段叙述朝廷对自己多次征召。如果说第一段侧重于表现祖孙情,第二段则推进到君臣之义上,从而引出既要尽孝,又要尽忠的两难状况。

C作者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有骈文的整丽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不见斧凿痕迹。

D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6.将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B 3.B 4.B 5.A 6. (1)倚着南窗寄托自己傲岸的情怀,深知住在小屋里反而容易安适。(得分点:傲、审、通顺) (2)背负着青天,而没有什么阻碍它,然后才能计划着往南飞去(得分点:夭阏、宾语前置、南)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不能脱离句子的语境。C项“则刘病日笃”大意理解是“祖母刘的病却一天天沉重”。可见“笃”的含义是“病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B项两句中“寻”都是时间副词,不久。A项前句“志”是名词,“志向”;后句“志”是动词,“记载”;C项前句“衿”是“怜惜”;后句“矜”是“自夸”;D项前句“期”是名词,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后句“矜”是“期望”。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B项两句“以”都是介词,“凭借”。A项前句“之”是助词,的;后句“之”代词,这;C项前句“于”比;后句“于”在;D项前句“且”连词,而且;后句“且”副词,将要。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臣具以表闻”中“闻”的用法是使动用法。B项“腾”“窜”都是使动用法。A.“雄州雾列”“雾”名词作状语;C.“眄庭柯以怡颜”“怡”意动用法;“宾主尽东南之美”“美”形容词作名词。D.“悦亲戚之情话”“悦”意动用法;“目吴会于云间”“目”名词作动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A.“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错。本文开篇陈述自己的苦情。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要先明确句子考点,之后串联成句,补充省略成分,调整语序,使翻译的句子语意通顺。本题涉及的考点有(1)“傲”傲岸的情怀;“审”深知;“安”安适。(2)“莫之夭阏”宾语前置,“夭阏”阻碍;“图”图谋,计划;“南”动词,向南飞。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林黛玉的确不愧是一介才情女子,她深谙琴道,才识过人。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从某种程度上看,道家是反对音乐的。究其实质,他们主要是反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强调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思想,如白居易、陶渊明、欧阳修、苏轼等。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后来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雅”、“清淡”是琴乐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B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C古琴作为“圣人之器”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的言论恰恰是对这一点最好的论述。

D伯牙面对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明白成连先生要他体会的正是这种天人交融、人琴合一的意境。

2.下列对“古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而“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古琴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乐与道家的追求正好合拍。

D庄子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阐明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论述了古琴的内在韵味以及演奏时应有的规范,深入地阐述了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B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所以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C儒家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唐代薛易简在《琴诀》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和雅”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古人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社区要选一句名言作为一次宣传活动的宣传语。有三句候选名言:

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冰心

②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康有为

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华盛顿

这三句中,你认为哪句更好?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菊是中国的特产。菊于肃杀的秋末开花,这一特性易引起古人的垂青。不过,古人最先关注的,不是菊的审美特点,                           对此,                           ,他在《离骚》中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见,                           。事实上,这也正是菊在六朝以前最主要的功用。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    不要依赖译文。    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    肯动脑筋,    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    ,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    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A

最好

当然

一旦

而且

/

B

尽量

因为

/

进而

所以

C

/

如果

而且

那么

D

一定

如果

并且

因此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