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丰子恺:抒情漫画缘何依然动人 范昕 1910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丰子恺:抒情漫画缘何依然动人

范昕

1910年,在李叔同的推荐下,陈师曾即兴创作的文人水墨画陆续发表在上海的《太平洋画报》上。这应该是中国现代的第一批漫画。其中一幅名为《落日放船好》,简单至极,画中央是一株无叶的柳树,一位身着长袍、头戴斗笠的书生独坐船头,隐于柳树后,仿佛漂浮在无尽的时空中。即兴之作,小形,看墨不多,而诗趣横溢,这批画给丰子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35年之后他仍记得其中一部分的题目。

丰子恺早期的作品中,有大量的古诗新画。图画与诗意的结合,原本不稀奇,宋代以来的文人画即有这样的传统。丰子恺这一系列作品既有对文人画的继承,也有他的特别之处:不是对诗意的简单阐释,而是在技法和意境上进行大胆的创造。

尝试古诗新画以前,丰子恺其实热衷户外写生。上世纪20年代执教于上虞的春晖中学期间,一次他向学校请假寄居在杭州西湖的朋友处。一晚月上柳梢时,他出门写生,想去描绘月光下的西湖,却怎么也无力捕捉月夜微妙的情境氛围,只得徒劳而返。他的朋友观赏过丰子恺描绘的湖光月色之后,脱口而出唐代诗人赵嘏的诗句: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影依稀似去年。这诗句让丰子恺豁然开朗。他突然琢磨起,是不是可以放弃对西湖的直接描画,转而尝试去表达由诗句联想到的场景。他想描绘的,其实是关于西湖的诗句引发的想象,而非风景本身。这件事令丰子恺一生难以忘怀,不禁深感诗人眼力可佩,习画应该读诗

1926年,军事冲突在上海蔓延,丰子恺一家从江湾逃离,最终在沪江大学里找到了避难所。一晚,丰子恺随口问骑在自己膝上年仅4岁的小儿子瞻瞻,你最喜欢什么事?瞻瞻率性回答:避难。丰子恺纳闷,设法探问他:你晓得逃难是什么?瞻瞻解释道: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丰子恺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理解的逃难是这样的!这样一次对话,激发丰子恺思考关于童年的话题。他写了一篇《从孩子得到的启示》,感叹仆仆奔走的行人,扰扰攘攘的社会,在他们看来都是无目的地在游戏,在演剧。唉!我今晚受了这孩子的启示: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

丰子恺能够发现孩子心里和成人完全不同的儿童世界,他的很多画都是来源于儿女的嬉戏,看到哪个孩子有个有趣的举动,就马上画下来。孩子们碰到蚂蚁搬家,不但不去伤害它们,还用小凳子放在蚂蚁搬家的路上请行人绕行。

为丰子恺最早的儿童相漫画提供灵感的,则来自日常的温情一幕。一天,丰子恺完成了一天的教务,妻子抱着儿子瞻瞻,携了女儿阿宝,到弄堂门口等他回家。瞻瞻坐在母亲的臂上,口里唱着爸爸还不来,爸爸还不来!阿宝拉住了母亲的衣裾,在下面同他合唱。马路上熙来攘往的人群中,瞻瞻一眼就认出了带着一叠书和一包食物回家的父亲,突然欢呼舞蹈起来,几乎使他母亲的手臂撑不住。阿宝陪着他在下面跳舞,也几乎撕破了母亲的衣裾。母亲则在一旁笑着喝骂他们。这时,丰子恺觉得自己立刻化身为两个人。其中一人体验着小别重逢时的家庭团圆之乐。另一个人,则远远地站出来,从旁观察这一幕悲欢离合的活剧,看到一种可喜又可悲的世间相。

对丰子恺而言,儿童的世界更接近真实,更具有自然之美,这正是他希望通过作品努力捕捉乃至置身其中的境地。可贵的是,丰子恺描绘日常,出于感情,也出于自然,其实也是带有诗趣的。恰如他自己所说这种画表面都平淡,浅率的人看了毫无兴味,深于感情的人始能欣赏

(选自20160226日《文汇报》)

【相关链接】

有一天,门前来了卖鸡崽的小商贩,孩子们齐声向爸爸呐喊买小鸡。丰子恺和小商贩讨价不成,小商贩拔腿就走,孩子们顿时哭声一片。丰子恺再度加码讲价,小商贩还是不依,孩子们的哭声更强了。因为还会有来卖小鸡的,丰子恺就抚慰孩子们,我们等一会再来买吧,但你们下次……”丰子恺立即把话打住了,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这些成人世界的道理,丰子恺没有告诉孩子们。

女儿丰一吟回忆说:父亲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种对童真的珍视和守护,一言一行都饱含对子女真善美的教育。

(节选自望秋园《丰子恺是个慈父》)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丰子恺对陈师曾发表在上海《太平洋画报》上的一批画作深入研究,对陈师曾赞赏有加,以致丰子恺早期有大量的作品是仿效陈师曾的古诗新画

B.宋代以来的文人画就有图画与诗意结合的传统,丰子恺早期作品中,有大量的古诗新画,这些作品不是对诗意的简单阐释,而是大胆的创造。

C.丰子恺寄居杭州西湖,月上柳梢时出门写生,却无法捕捉月夜微妙的情境氛围,徒劳而返。后来从朋友的诗句中得到启发,让他豁然开朗。

D.丰子恺一家从江湾逃离到沪江大学避难,小儿子对逃难的喜欢,给他启示是:孩子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

 

E.有一天,丰子恺的妻子带着子女到弄堂口玩;儿子瞻瞻和女儿阿宝看见带着一叠书和一包食物回家的父亲而欢呼舞蹈,不想妻子陷于难堪而烦恼地责骂孩子们。

2)本文叙述的是丰子恺在抒情漫画方面取得的成就,为什么要从水墨画家陈师曾写起呢?请简要分析。

3)丰子恺的抒情漫画至今依然能感染读者,其原因有哪些?试分条归纳并简要分析。

4)丰子恺对童真的珍视和守护,包含着那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BD(答B.3分;答D.2分;答E.1分。) (2)说明丰子恺的漫画创作受到了陈师曾的绘画影响。为下文叙述丰子恺的绘画风格作铺垫。①陈师曾漫画对丰子恺绘画形式的影响。陈师曾发表在上海的《太平洋画报》即兴创作的水墨画,是中国现代第一批漫画;②陈师曾画作中的诗趣对丰子恺绘画风格的影响。陈师曾的作品为“即兴之作,小形,着墨不多,而诗趣横溢”。 (3)①继承传统,敢于创造。丰子恺在继承了宋代以来文人画的传统时,不只是简单阐释,而是有所创新。②热衷写生,大胆尝试。他热衷户外写生,遇到困惑,从朋友吟诗中得到启发,转而尝试去表达由诗句联想到的场景,通过对古诗的视觉再阐释,试图传递出现代读者的感同身受。③守护童真,从孩子的嬉戏中获得绘画的灵感和启示。无论是军事冲突时逃难,还是下班时妻儿温情的等待,丰子恺都和孩子在一起,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社会生活,以“儿童相”表达成年观察者的感受,将画笔投向真实的人间世相。 (4)优秀品质:①率真。在孩子面前,言行举止都源自内心,不掺杂一点成人世界里的东西。②正直。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不固执己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③友善。平等待人,爱世界的一切生命;和孩子对话心平气和,不责怪打骂孩子。(能准确答出两点且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 联系实际:(示例)当今一些家长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要么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向孩子灌输成人的观点;要么放任自流,娇生惯养;要么方法简单、态度粗暴,经常 打骂孩子。家长要关心孩子、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宽严有度,注意发挥孩子的个性特长。(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1)试题分析:(A“仿效陈师曾的古诗新画”分析概括错误,“古诗新画”是丰子恺对宋代以来文人画的继承与创新。C理解错误,是从朋友“吟诵唐代诗人赵嘏的诗句”中得到启发的,而不是“朋友的诗句”。D“妻子陷于难堪而烦恼地责骂孩子们”表述不够准确;原文是“母亲则在一旁笑着喝骂他们”,看不出“烦恼”。)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题目设置基本选取文章的某句或某个部分时行命题,主要是改变文中的说法是意思发生变化。做这类题目的基本方法是找到区位,把原文和选项对读,发现细微的错误,注意题干中的一些词语。选项A改变了表述对象,“古诗新画”是丰子恺对宋代以来文人画的继承与创新,而非陈师曾的;选项C限定语发生变化;选项D表述不准确。常见的迷惑项采用的转换方式有:①意项增加或减少;②表述对象变化;③角度转换;④语境转换;⑤正面和反面转换;⑥限定、修饰语变化等;⑥不成因果。 (2)试题分析:从文章第一段结尾“这批画给丰子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可以看出这陈师曾的绘画对丰子恺的影响;第一段中“水墨画”“即兴之作,小形,着墨不多,而诗趣横溢”具体交代了陈师曾绘画的形式特点和绘画风格,这两点都对丰子恺的绘画产生了影响。 【考点定位】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考查开头段落作用,一般的答题思路是:(1)从内容上来看:统领全文,点明题旨,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2)从结构上来看: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照应/呼应题目中的词语;呼应结尾。本题题干“文叙述的是丰子恺在抒情漫画方面取得的成就”提示了是文章内容方面作用,即“陈师曾的绘画对丰子恺的抒情漫画取的成就有哪些方面的影响?”答题时只要分析陈师曾绘画的特点就可以了。 (3)试题分析:第二段“有他的特别之处:不是对诗意的简单阐释,而是在技法和意境上进行大胆的创造 ”第三段“尝试去表达由诗句联想到的场景”第四段“激发丰子恺思考关于童年的话题”第五段“他的很多画都是来源于儿女的嬉戏”第六段“则远远地站出来,从旁观察这一幕悲欢离合的活剧”第七段“丰子恺描绘日常,出于感情,也出于自然”,抓住这些段落中关键句,不难归纳出丰子恺抒情漫画感染读者的原因。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所谓“归纳”就是把具体的内容加以抽象、提炼;本考点是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对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对复杂的内容加以整理。本题要求归纳原因,可采用分段归纳法,先要找准相应的阅读区间,将每一个段落能够突出丰子恺绘画特点会与绘画内容画出来,按照主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把它归纳出来(注意不是将段意相加),提炼相关的语句进行整合,用总分的句式表述出来。本题可归纳为继承创新,大胆尝试,守护童真三个方面,把提炼出来的相关事例分别对应解释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自述其创作《史记》的目的是“              ,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2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          ,往往有得,        ”,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3李密形象地写其孤独处境的名句是“                   《陈情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金陵其二李白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空余后湖月,波上对江洲。

1.这首诗中间四句颔联和颈联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评析

2.这首诗的诗眼是那个字?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政和二年,上舍①释褐,补潍州教授。八年,赐对便殿,徽宗伟其状貌,改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为殿试参详官,以沈晦第一,徽宗大悦曰:“朕久闻晦名,今乃得之。”迁中书舍人。

时方有事燕云②,松年累章谓边衅一开,有不胜言者。忤时相意,提举天平观。建炎间,密奏中原利害,召赴行在③,出知平江府。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

给事中。会选将帅,松年奏:“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在上之人识何如尔。愿陛下亲出劳军,即行伍搜简之,必有可为时用者。”又奏:“恢复中原,必自山东始,山东归附,必自登、莱、密始不特三郡民俗忠义且有通、泰飞艘往来之便。”兼侍讲。

王伦使金还言金人欲再遣重臣来计议以松年试工部尚书为韩肖胄副充大金奉表通问使。时使命久不通人皆疑惧,松年毅然而往。至汴京,刘豫④令以臣礼见,肖胄未答松年曰:“圣主万寿。”豫曰:“圣意何在?”松年曰:“主上意必复故疆而后已。”使还拜吏部尚书

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利害帝皆嘉纳。绍兴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年六十。

松年平生不喜蓄财,每除官例赐金帛,以军兴费广,一无所陈请,或劝其白于朝,曰:“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松年曰:“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况俸廪,主上所以养老臣也。”                                                  节选自《宋史•胡松年传》

【注释①上舍:王安石变法把太学生分为外舍生、内舍生、和上舍生三等。“舍生”即上舍生,太学生中高班的学生。 ②燕云,是指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燕指幽州,云指云州。

③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这里指朝廷。  ④刘豫:宋高宗建炎二年济南府知府,投降金朝;建炎二年四年,受金册封为“大齐皇帝”,后迁都汴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利害/帝皆嘉纳

B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 利害/帝皆嘉纳

C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利害/帝皆嘉纳

D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利害帝皆嘉纳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十人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C除、擢、拜:提拔任用。李密《陈情表》中有:“拜臣郞中”“除臣洗马”“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D吏部尚书:吏部的最高级别长官,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松年为人正直,遭到地方官嫉恨,他出任平江府知府时,平江贪官解下官印把它隐藏起来。胡松年仅仅依靠当地百姓,不露声色顺利开展工作。

B胡松年在朝廷需要他挺身而出的情况下,毅然出使伪齐政权。面对对方的无理要求,他进行了柔中有刚的有力回击。出使归来被任命为吏部尚书。

C胡松年始终心忧国事,对待生死豁达乐观。屡次献言,皇帝多有采纳。病情危急时对儿子说,“生老病死,在所难免。”就在鼾声如雷中坦然离世。

D胡松年不贪钱财,不为子孙储蓄。按照惯例,官吏升迁朝廷都要赏赐财物,但因军队建设需要大量费用,他并没有向朝廷提出赏赐财物的请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况俸廪,主上所以养老臣也。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查看答案

阅读《鸿门宴》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选自《史记·项羽本记》

1.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中除“本纪”“世家”“列传”外,还有“表”“书”它们都是人物的纪传。

B古代宴席座次尚东,坐在东面为尊,故“项王、项伯东向坐”“张良西向侍”。

C古人乘车尚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叫做骖乘,又叫车右。兵车情况不同,主帅居中,御者在右,另一人在左保护主帅。

D“窃为大王不取也”中,“窃”为副词,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为”音wéi,动词,意思为“认为”。

2.下列对语段内容的分析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夫秦王有虎狼之心”等一番话,表面上是抨击秦王,实际上是指责项王。

B樊哙有的话同前文所写刘邦与项伯的对话几乎完全一样,这表明刘邦方面上下一致,同心协力。

C樊哙引怀王与诸将相约的话,意在提醒项羽,应该当王的是刘邦,而不是你项羽。

D司马迁的笔下,樊哙绝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余勇可贾的勇士,而且是一个机警干练、能言善辩的智者。

3.在下面四个句子中补出的宾语“之”,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B樊哙侧其盾以

C则与斗卮酒

D窃为大王不取也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对于植物而言,土壤就像一个仓库,①           。土壤的矿物质营养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水分太少引起干旱,②           ,对植物的生长都不利。土壤的含水量和通气状况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和繁殖,③           ,一些动物会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因此农业上常用灌溉法来防治虫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