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国语·管仲对桓公以霸术》,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B.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C.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D.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桓公,此处指齐桓公,齐是国号,公是爵位,而桓是谥号。国君加谥称公带有尊称性质,如鲁庄公。

B国家,王、侯封地大的叫邦,小的叫国;家通常指称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即卿大夫或士大夫的采地食邑。

C.枹鼓,这里指的是战鼓。就是击鼓所用的槌。后世有成语“枹鼓不鸣”比喻政通人和社会秩序安定没有冤假错案

D.管仲,名仲,字夷吾。字是古代中国人在名字之外,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夷吾在这里表德行美好之意。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桓公回国坐稳君位后,随即任命鲍叔牙为太宰辅佐自己。鲍叔牙却历数自己的不足加以推辞,同时极力举荐管仲。

B.鲍叔牙举荐管仲的过程中,历数管仲在得民心、理国家、讲忠信、制礼法和治军队等五方面的才能,桓公未被说服。

C.齐桓公对管仲辅助公子纠且曾用箭射杀自己一事耿耿于怀,鲍叔牙以各为其主的理由,成功说服了齐桓公捐弃前嫌。

D.施伯一眼便看穿齐桓公想把管仲带回国的真正目的,认为这将更会严重威胁到鲁国,因而他一再坚持就地处死管仲。

4.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2)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1.D 2.D 3.D 4.(1)那是为他的主子出力啊。您若赦免他,让他回到齐国,他也会那样为您效劳的。 (2)于是庄公派人把管仲捆缚起来交给齐国使者。齐国使者接受后就(带着管仲)回国了。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有其规律可循。一是句末语气词,比如“也、耶、乎……”;二是句首发语词,比如“若夫、至若、盖、唯……”;三是名词或代词,一般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四是排偶的句式;五是顶真的修辞。先浏览选段,了解大意;然后先易后难。动词“曰”,连词“则”“故”。本题主要根据意思进行断句。句意:派人去向鲁国要求说:‘我们国君有个不遵守命令的臣子在贵国,想在群臣面前处死他,所以请交还给我国。’这样鲁国就会把他放还我国了。断后要通读,一检查意思是否讲得通;二是检查内容是否合理。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D项“夷吾”表排行。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D项结合文本内容“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可知,施伯并没有一再坚持。此题难度适中。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中“动”译为出力,“宥”译为赦免,“反”译为返回,“是”译为这样。第二句中“束缚”古今异义词,捆绑,“予”译为给,“退”译为带回去。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 齐桓公从莒国返回齐国,任命鲍叔为国相。鲍叔推辞说:“我是您的一个庸臣。您照顾我,使我不挨冻受饿,就已经是恩赐了。如果要治理国家的话,那就不是我所擅长的。若论治国之才,大概只有管仲了。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仲:以宽厚慈惠来安抚民众,我不及他;治理国家不忘根本,我不及他;为人忠实诚信,能得到百姓的信任,我不及他;制定的礼仪足以使天下效法,我不及他;立在军门之前击鼓指挥,使百姓加倍勇猛,我不及他。”桓公说:“管仲曾用箭射中了我的腰钩,使我险些丧命。”鲍叔解释说:“那是为他的主子 出力啊。您若赦免他,让他回来,他也会那样为您出力的。”桓公问:“怎样使他回来呢?” 鲍叔说:“得向鲁国提出请求。”桓公说:“施伯是鲁君的谋臣,若知道我将起用管仲,一定不会放还给我的。那可怎么办?”鲍叔回答说:“派人去向鲁国要求说:‘我们国君有个不遵守命令的臣子在贵国,想在群臣面前处死他,所以请交还给我国。’这样鲁国就会把他放还我国了。”于是桓公照鲍叔说的那样,派人向鲁国提出要求。 鲁庄公询问施伯如何处置这件事。施伯回答说:“这不是想处死他,而是要起用他来执政。管仲是天下的奇才,他所效劳的国家,一定会称霸于诸侯。让他 返齐,必将会长久地成为鲁国的祸患。”庄公说:“那怎么办呢?”施伯答道:“杀了他把尸体交还给齐国。”庄公准备处死管仲,齐国使者要求说:“我们国君想亲自处决他,如果不把他活着带回去在群臣面前施刑示众,还是没能达到要求。请让他活着回去。”于是庄公派人把管仲捆缚起来交给齐国使者。齐使接受之后就回国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在横线处写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失其所与                            寡人之过也:                 

③且君尝晋君赐矣:                    君图之:                     

能得樊将军首:                      计不知所出耳:              

⑦秦之遇将军,可谓矣:                ⑧仆所以留者:                 

孰与城北徐公美           

 

查看答案

对下列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敢烦执事        次进   

舍郑以为东道主   ④徐公不君之美也

⑤臣壮也           ⑥邻厚,君之薄也   

⑦因人之力敝之   ⑧伏尸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⑤⑥不同;⑦⑧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⑤⑥不同;⑦⑧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⑤⑥相同;⑦⑧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⑦⑧相同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陛,是宫殿的台阶。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以“陛下代称皇上,后来“陛下”成为尊称帝王的称谓。

B“殿”即“宫殿”,“殿下”本为宫殿的陛阶之下。殿下,原来也是对天子的敬称。但称谓对象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汉代以后,演变为对太子、诸侯王、皇太后、皇后的尊称。

C儒家经典《春秋》是编年体史书,言简义深,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如无注释,很难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世称“春秋三传”指的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D《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写作而成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西周、东周及各诸侯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也记述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共33篇。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以其无礼于晋  

何厌之有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④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⑤给贡职如郡县

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⑦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⑧金千斤,邑万家 

⑨宁可以急相弃耶

山峦为晴雪所洗

A①⑤/②⑧⑨/③⑦/④⑥⑩

B①⑤/②⑧/③⑦⑨/④⑥⑩

C①⑤/②⑨/③⑦⑧/④⑥⑩

D①⑤/②/⑨/③⑦⑧/④⑥⑩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的两项是(    

封之           ②皆白衣冠以送之  ③使使以大王     

④群臣之         ⑤共其乏困         ⑥既,取道  

⑦邻之,君之  ⑧且君尝为晋军  ⑨其人居未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