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香文化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它的起源甚...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香文化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它的起源甚早,据考古学家的考证,甚至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古人就以燃烧木柴和其他祭品的方式来祭祀天地诸神。近几十年考古发现的各类文物(如陶熏炉)表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古人就已经使用香品了。作为活化石的殷商甲骨文,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柴”字,意为“手持燃烧的祭礼”,堪称祭祀用香的形象注解。

春秋战国时,由于地域所限,中土气候温凉,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所用香木香草的种类尚不如后世丰富,但对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有很多,有熏烧(如蕙草、艾蒿),佩带(香囊、香花香草)、煮汤(泽兰)、熬膏(兰膏)、入酒等方法。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不乏记述采掇香药香草的歌谣,如“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总结了我国人民与疾病长期斗争的医疗经验,其中就提出了艾灸、熏燎等治病方法。

人们对香木香草不仅取之用之,而且歌之咏之,托之寓之。《尚书》有“至治馨香,感于神明”之语,《孔子家语﹒六本》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在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九歌》等名篇中,他用香草来歌颂忠贤,以莸草来痛斥奸邪,我们可以从中了解战国时期香文化的一些梗概。

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巩固,华夏大地的大统一,特别是汉朝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外文化出现了空前的大交融。当时东南亚、南亚和欧洲等地的各种香料开始传入我国,丰富了我国的香料种类,推动了香文化的发展。班固给其弟班超的书信中有“窦侍中令载杂丝七百尺,市月氏马、苏合香”等语句,可见当时香料是丝绸之路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

《汉官曲制》还规定,“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含鸡舌香伏奏事”。宫廷内,熏香、佩香、浴香等更是寻常。1972年我国考古学界在长沙市东郊发掘了马王堆汉墓,在一号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熏囊、绢袋、绣花枕和熏炉等物品,其中都装有药物。这些药物经研究鉴定为辛夷、桂、花椒等香药。

宋代,香文化达到了全盛时期。由于中药成药的广泛流传,香疗法的普及,以及佛教、道教的盛行(都用焚香来礼佛敬神),香药的用药数量大幅度增加。公元971年,宋朝专置市舶司于广州,专管对外贸易,当时香药居进口货物首位。于是,出现了专事海外运输贸易香药的“香舶”。宋朝的税收,仅仅市舶司香药税率收入一项,从宋初的1600余万,至南宋淳熙末增至6000余万,成为南宋朝廷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

唐宋时期“香”受到文人的高度推崇,读书以香为友,独处以香为伴,衣物必以香薰,被褥必以香暖;公堂之上以香饰其庄严,松阁之下以香展其儒雅;调弦抚琴,以清香一炷佐其心志,导其韵致;品茗论道、书画会友无不以香为聚。生活上,书中置芸香草避虫而有“书香”,以麝香、丁香入墨而有“墨香”,以沉香树皮作纸而有“香纸”,凡此种种,举不胜举。

(摘编自《中国香文化概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石器时代,古人通过燃烧木柴等祭品来祭祀天地诸神的形式,可以看作是香文化的起源。

B.春秋时期,香木香草的种类虽然不够丰富,但人们发明了许多使用方法,在《诗经》中就有相关的记载。

C.《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书中提出了艾灸、熏燎等治病方法,体现了古人使用香药香草的智慧。

D.文人偏爱香木香草,歌之咏之,托之寓之,屈原就曾在《离骚》《九歌》等作品中借香草来讴歌忠贤。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汉时期,政治局面的稳定,丝绸之路的开通,为香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B.《汉官曲制》规定,向皇帝奏事的尚书郎事先要用香薰衣,奏事时还要口含香料。

C.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东南亚、欧洲等地的香料开始传入我国,香药成为当时中外贸易的重要商品。

D.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些装有香药的熏囊、熏炉等物品,说明熏香风习在民间已较为普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中药成药的广泛流传、香疗法的普及、宗教用香等因素使得香药用药数量大幅度增加。

B.宋朝出现了专事海外运输贸易香药的“香舶”,促进了香药的进口,使香药成为主要进口货物。

C.唐宋时期,“香”已经渗入到文人的生活中,其不仅是芳香之物,更能启迪性灵,濡养身心。

D.香文化萌芽于石器时代,成长于春秋,发展于汉,鼎盛于宋,伴随着民族的发展,是留给后

人的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1.B 2.D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B项,《诗经》记载的是人们采掇香药香草的歌谣,不是香药香草的使用方法。A项,是对文本第1节2.3句话的准确概括:“它的起源甚早,据考古学家的考证,甚至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古人就以燃烧木柴和其他祭品的方式来祭祀天地诸神。”,C项是对文本第2节最后一句话的准确表述:“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总结了我国人民与疾病长期斗争的医疗经验,其中就提出了艾灸、熏燎等治病方法。”,D项是对文本第3节1.3句话的概括:“人们对香木香草不仅取之用之,而且歌之咏之,托之寓之”、“在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九歌》等名篇中,他用香草来歌颂忠贤,以莸草来痛斥奸邪”。完成本题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检查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表述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项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2. 试题分析:D项,“民间”之说,推论依据不足。只能说“上层社会”。A项是对第4节信息的筛选并整合,B项在文本第5节有依据:《汉官曲制》还规定,“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C项是对文本第4节信息的筛选并整合:“丝绸之路的开通”、“ 当时东南亚、南亚和欧洲等地的各种香料开始传入我国,丰富了我国的香料种类,推动了香文化的发展”、“ 可见当时香料是丝绸之路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①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B项,因为香药是宋代进口的主要货物,才出现了专事海外运输贸易香药的“香舶”。A项在文本第6节有依据:“宋代,香文化达到了全盛时期。由于中药成药的广泛流传,香疗法的普及,以及佛教、道教的盛行(都用焚香来礼佛敬神),香药的用药数量大幅度增加。”C项是对文本最后一节的正确转述,D项是对全文信息的筛选、整合。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次是C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我不熟悉的人》为标题写一篇字数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随着空气质量日益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自行车又备受人们青睐,“无烟出行”“绿色出行”等成为时尚,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为宣传自行车出行的好处拟写两条宣传语。要求语言得体,语气亲切,每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每条不超过20个字。

 

查看答案

请在下面划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话,使它与后面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文段。

     。音乐作品的“深度”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比较重要的形态通常有两种:一是:“深刻”,二是“深邃”。     ,“深刻”是就作品的主题而言;“深邃”是就作品的意蕴而言。“深刻”诉之于意义,比较理性;      。“深刻”如同在二维平面上的篆刻,是静态的;“深邃”却似三维空间中的景致,是动态的。西方音乐以“深刻”见长;中国音乐则以“深邃”著称。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音乐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音乐家具、玩具、文具等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

①音乐还能帮你排除忧愁和悲伤,使你从痛苦中解脱

②人们将音乐与生活环境紧密相连,浑然一体,用音乐营造一个高质量的环境

③用音乐美化环境,这也是当前世界环境保护事业中的新潮流

④音乐可以调剂紧张、单调的生活,使人们的神经得到放松,有益于身体健康

⑤医学上还用音乐来辅助治病,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效果

⑥音乐可以给人听觉以愉悦,净化人的灵魂,使人们的精神得到一种高度的享受

A.②③⑥⑤④①   B.③②④⑤①⑥   C.⑥④⑤①②③   D.④⑥①⑤③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排名前十位的本科专业中,临床医学以231%排首位,中医学以184%排第六,前十名的本科专业中仅医学就占据了两名。

B亚投行正式成立并开业,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具有重大意义,顺应了世界经济格局调整演变的趋势,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C伊朗外长扎里夫16日在维也纳说,国际原子能机构当天将对伊朗履行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情况发布,伊核全面协议将会正式开始执行,国际社会将解除针对伊朗的制裁。

D孟瑞鹏走了,但是那种深入骨髓、融入血液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24岁孟瑞鹏短暂的人生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