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代史学大家朱希祖的痛与梦 (1)朱希祖19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代史学大家朱希祖的痛与梦

(1)朱希祖1919年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代理主任,教授中国文学史。五四”前后的北大,卯字号”的诸位名教授,可谓北大的台柱子。所谓卯字号”,就是几个属兔的大师级人物,两只大兔子”是陈独秀和朱希祖。四只小兔子”分别是胡适、刘半农、刘文典以及林公铎。其实,陈独秀和朱希祖是两只中兔”,还有一只老兔”蔡元培。

(2)“中兔”朱希祖似乎有点瞧不上小兔”胡适。胡适初进北大,还是末学新进,对朱希祖很尊重,朱希祖的藏书中有很多是海内孤本、秘本,胡适就经常到朱家来看看藏书,谈谈版本,请教学问。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一出版,引来叫好声一片,胡适在序言中特别感谢了朱希祖,而朱希祖似乎并不领情,说此书写得肤浅,还肯定地说,胡适既不懂佛学,也不懂宋明理学,他这本《中国哲学史大纲》是写不下去的。当然,朱希祖这番话是说给很亲密的朋友听的。但另一位章门弟子黄侃就不同了,在中央大学的课堂上,黄侃公开讽刺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只有上半部,没有下半部:昔日谢灵运为秘书监,今日胡适可谓著作监矣。”学生不解,问何意。黄侃回答:”监者,太监也。太监,下部没有了。”引得学生大笑不止。后来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勉强出了中册,下册果然无疾而终。但这个小插曲,并不影响两人的交情。

(3)对于学者来说,爱书、读书、购书、藏书、著书,是其生命中非常重要的生活内容。不与人物接,不为山海游。终生伏几案,天地一书囚。”这首带有自嘲意味的自题,可谓朱希祖为书而奔走一生的写照。

(4)在内忧外患的年代,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在朱希祖那一代学人的头上。藏书的命运和人的命运一样,几经颠沛流离,在飘摇的旅途不知何处可安身。自从1935年开始,朱希祖为他的藏书免遭兵燹而忧心奔走,寻觅安稳的、理想的藏书之所。从朱元曙《郦亭藏书的艰辛与悲凉》一文可知朱希祖为藏书东奔西走的情形:9月16日开始运书至徽州,暂存徽州师范学校。19日,先生返回南京处理事务,途中遭遇轰炸。20日,连夜抵宣城,督运书籍。10月2日,运书完毕,先生返回徽州。时上海战事,日趋危急,先生恐徽州亦被波及,乃决计迁屯溪,并由水路运书前往,存三门呈洪宅。后,先生又觉不妥,乃于18日至隆阜,与学生戴伯瑚商议,最后决定将书藏于戴震藏书楼,托戴伯瑚保管。”从朱元曙的记录来看,我们仿佛看到朱希祖先生冒着敌寇的飞机轰炸,风尘仆仆地穿行于皖南山区,忧心如焚地看护在路上的书籍,多次转移,直到认为绝对安全为止。

(5)1934年8月13日,朱希祖看报纸得知,日本陆军省军务局长永田铁山在陆军省被刺死,他在日记中写道:永田为稳健派中心人物,激进派恨之入骨,故有是难。日本军人不服从命令,不守法纪,亦为中日将来之大祸,而吾国华北风云恐又将为彼激进派所掀动矣。”后来局势的发展,正如朱希祖日记中的预料。

(6)正是在中日战争的阴云下,朱希祖朱父子,开始对南京六朝陵墓进行调查。为何要调查六朝古墓?杜外人之觊觎,扬先哲之耿光”。维系着中国文化的六朝遗迹、石刻等,却湮没在荒草之中,无人问津。爱国之情”加上亡国之痛”,促使朱希祖、朱父子挑起调查六朝古墓的大梁。

(7)抗战爆发,避地巴山,客居重庆,这是朱希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日寇对重庆实施了野蛮的轰炸,严重危及学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940年5月28日,朱希祖日记六:上午8时至国史馆筹备会办公,9时半回考选委员会,半途有空袭警报,10时半放紧急警报。敌机九十八架,分三次来袭,北碚、池溪口轰炸最烈,复旦大学在北碚,其教务长孙寒冰死焉,平民死伤二百余人……”这样的日子,是抗战时期客居重庆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缩影。

(8)1944年7月5日,朱希祖病逝于上海医学院附属医院,享年六十有六。一代史学家朱希祖遽归道山,及身未见中原定”,他没有支撑到山河重光、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9)朱希祖的丧事极一时之哀荣”。蒋介石特颁渊衷硕学”的挽词。各界赠送挽联三百余幅,学界名流及官员出席者三百余人,这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实属罕见。国民政府颁发《褒扬朱逖先先生令》,赞其生平专研历史,旁搜远绍,考证精勤。著述流传,成就甚伟”。

(节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相关链接:

朱希祖(1879-1944):字逖先,生于晚清,留学日本。作为历史学家,朱希祖在担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期间,制定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史学课程体系,使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九一八”事变后,尝恨民族败类在东北、华北、南京组织伪政权,又愤于日寇沿袭金人封张邦昌、刘豫故技,因而勾稽两宋史料,撰《伪楚录辑补》六卷、《伪齐录校补》四卷、《伪齐国志长编》十六卷,揭发敌人奸谋,揭汉奸秽迹,以昭国人,以明学以致用之旨。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面对在新文化运动中声名鹊起的胡适,朱希祖却并不看好他,并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给予严厉批评。

B终生伏几案,天地一书囚既表明朱希祖一生酷爱读书、藏书,又隐隐透露读书、藏书带给他的痛苦。

C.在内忧外患的战争年代里,朱希祖为他的藏书四处奔波和操劳,最终为国家保存了一脉书香。

D.六朝遗迹、石刻等湮没在荒草之中,无人问津,这促使朱希祖父子开始对南京六朝陵墓进行调查。

E.朱希祖因病逝世,抱憾而终,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肯定,他对我国史学研究有较大影响。

(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朱希祖这一人物形象。

(3)文章标题是一代史学大家朱希祖的痛与梦,结合文本分析朱希祖的分别是什么。

(4)朱希祖把历史研究放在深刻的社会背景下,以明学以致用之旨,让历史研究为社会现实服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1)选E项3分,选C项2分,选D项1分,选A.B不给分。 (2)①热爱祖国。无论是他为保存藏书四处奔波还是挑起调查六朝古墓的大梁,“扬先哲之耿光”以及他编撰书籍,以揭露敌人奸谋、汉奸秽迹都体现了他深沉的爱国情怀; ②待人恳切温厚。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批评中肯,而且只说给很亲密的朋友听,不似黄侃那般尖刻; ③敏锐有洞察力。对中日局势的发展有预见性。(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它答案如有责任感,有担当,醉心学术等,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①朱希祖的“痛”主要表现在:a呕心收藏的书籍到处飘摇;b饱受战乱之苦,客居他乡,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日寇的严重威胁;c为国担忧,深痛国难严重; ②而朱希祖的“梦”主要是:a研究历史,以发扬民族精神,鼓励民族之复兴;b山河重光,抗战胜利,国家统一。 (4)我认为朱希祖的做法是对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所以历史研究要为社会和时代树一面镜子,助一股推力。(观点2分)①历史的范畴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利于我们鉴往知来。九•一八事变后,朱希祖便勾稽两宋史料对日寇阴谋予以揭露。②历史的价值在于客观全面地呈现社会民生状况,有利于我们了解社会情状、民生苦乐,制定正确的大政方针;③史学的目的在追溯本源,裨益将来,而现在是连接过去与将来的枢纽,所以不能脱离社会现实;④史学的使命还有传承国本,砥砺民气,持危扶颠。朱希祖在日寇侵略期间研究南明史乘,调查六朝古墓就是出于这个目的。(观点2分,后面四点答三点就可以得6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D项应是“维系着中国文化的六朝遗迹、石刻等湮没在荒草之中,无人问津”,表述不够严密;A项“并不看好他”言过其实,朱希祖只是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给予批评,并没有说不看好他本人,而且也谈不上“严厉批评”;B项“又隐隐透露读书、藏书带给他的痛苦”属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概括传主朱希祖这一人物形象,在文中筛选可得。第二段,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的看法,虽然朱希祖和黄侃的看法相似,但处理方式截然不同。朱希祖只是把自己的批评意见说给身边亲近的人,可见他为人醇厚,并不疾言厉色。第五段,“吾国华北风云恐又将为彼激进派所掀动矣”可见他对时事敏锐的洞察力。第六段,“爱国之情”加上“亡国之痛”,促使朱希祖、朱偰父子挑起调查六朝古墓的大梁。相关链接,“因而勾稽两宋史料,撰《伪楚录辑补》六卷、《伪齐录校补》四卷、《伪齐国志长编》十六卷,揭发敌人奸谋,揭汉奸秽迹,以昭国人,以明学以致用之旨。” 考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第四段,“藏书的命运和人的命运一样,几经颠沛流离,在飘摇的旅途不知何处可安身。”第七段,“抗战爆发,避地巴山,客居重庆,这是朱希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 “杜外人之觊觎,扬先哲之耿光”“他没有支撑到山河重光、抗战胜利的那一天。”这就是朱希祖的“痛”和“梦”。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针对文章朱希祖把历史研究放在深刻的社会背景下,让历史研究为社会现实服务的做法,要先明确自己的看法,是赞同还是否定,之后进行论述。一般而言,学生是持有赞同态度的。“爱国之情”加上“亡国之痛”,促使朱希祖、朱偰父子挑起调查六朝古墓的大梁。“因而勾稽两宋史料,撰《伪楚录辑补》六卷、《伪齐录校补》四卷、《伪齐国志长编》十六卷,揭发敌人奸谋,揭汉奸秽迹,以昭国人,以明学以致用之旨。”朱希祖的这些做法,都说明了历史研究是为社会服务的。同时学生还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如从历史的范畴、历史的价值、学史的目的等进行论述。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战争

【美】 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1941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又精巧。

E.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表明自己内心崇尚美德不因加罪而后悔的两句是                        

(2)在《登高》中,杜甫借眼前之景与自身之况,用这样的两句“                        ”,抒发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3)荀子《劝学》中表明广泛地学习并能自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名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题。

秋霖

张维屏

秋霖十日失高秋, 独眺江天起暮愁。

正寂寥时惟有雁, 极空蒙处并无舟。

蒙蒙路滑征夫骑, 漠漠寒生思妇楼。

已若阴霾害禾稼, 更催霜雪上人头。

【注】① 秋霖:秋天的淫雨。

1.首联“独眺”起统领作用,扣“眺”字,作者在诗中具体描绘了几幅画面?

2.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进吏科右给事中,坐累谪

为吏。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着兜鍪处,颠发尽秃。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有删改)

1.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B.正统为明朝第六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后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从此以后,新皇帝即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一个皇帝一般有多个年号。

C.车驾本是帝王所乘的车,这里亦用为帝王的代称。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亨信以国事为重,为人正直。蒋贵讨伐阿台、朵儿只伯,以粮食军饷没跟上为由,带领军队撤回,罗亨信劝阻无效后上书皇上,皇上让监督尚书将蒋贵革职。

B.亨信能为军民着想,很有主见。在军田征税问题上,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他说出不能征税的理由,最后皇上采纳了。

C.亨信临危不乱,处事有法。他关键时刻能够稳定人心,当大家都要逃出城时,亨信仗剑坐在城下,并且说:出城者斩!又让诸将发誓为朝廷死守城池,人心才安定下来。

D.亨信治军严谨,尽职尽责。赤城等地诸守将弃城逃跑,他一并追究他们的罪责,他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对外抵御强敌,对内守卫京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2)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报纸广告、印刷广告、户外广告、电视广告……如今,几乎在人类生存的任何一个角落里,都充斥着广告的身影,它也已经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信息传播方式。但是,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属于现代商业手段的广告已经相当发达。

“当日晌午时分,武松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这是《水浒传》中景阳冈武松打虎”一节中的情节。

也许主人公武松以及作者施耐庵对这个场景并不会认为有什么特别,但那面招旗其实是一张构思独特、创意高超的酒旗广告,三碗不过冈”的广告语更是巧妙地道出了酒的质量。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随着商业的兴起,广告也随之产生。只不过由于战争的原因,再加上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在随后很长一个时期里,广告与商业经济都一同处于停滞状态。到了中国历史五个时期中最鼎盛的唐宋时期,这种局面有了明显的改善。

唐朝国力强盛,相继出现历史上称道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商业规模扩大,两宋时期商品经济水平超越以往,城市、市镇繁荣,产生了世界最早的纸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齐头发展,为唐宋时期的广告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一时期的广告丰富多彩,竞争加剧,使得广告的形式、样式远远超过了先秦两汉。

在纷乱错杂的唐宋广告中,大概可以分为五种形式。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以及唐宋的诗词中,出现最多的当属招幌”。这种东西又称望子,原指布幔,后被引申为扩展的各种行业标记的专称,是旧时商店的重要标志。如酒幌、理发幌、膏药幌等。

除了”招幌”之外,唐宋时期的商人对招牌字号非常重视。招牌是商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象征,是传家之宝,他们会倾全力来保护和珍惜招牌的信誉,因此在招牌形式与制作上也非常讲究。

除了上述两种之外,唐宋时期的广告形式还有欢门、灯箱、印刷广告等。其中欢门就如同与目前搞大型庆祝时使用的冲气拱门,而灯箱广告则是在灯笼上题字用作广告宣传。值得一提的是印刷广告,随着纸张与唐字印刷术的出现,宋朝时期就出现这种新的广告形式,在如今能够看到的宋代文物中,大都带有私人标记,既有工匠的籍贯、姓氏,又有生产作坊的记号、产品介绍等。

同样的瓷器,有铭文的总比没有的好。多一个铭文就会多传达出一份信息。现代社会的人们,可能对广告的狂轰滥炸产生了厌倦,但假如是在一千多年前的瓷器上作广告,那就能让人耳目一新了。唐代的长沙窑有郑家小口天下有名”、卞家小口天下第一”的铭文;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白釉花口瓶,腹上刻有丁道刚作瓶大好”。这样的自吹自擂,一点也不比现代广告逊色。相对明清瓷器上的玉堂佳器”、美玉雅玩”、奇珍如玉”等等,却没有唐人的直率,反而给人一种羞羞答答的感觉。

有人认为,瓷器上的广告说明了当时行业竞争的激烈。备受人们喜爱的诗词铭文瓷器的出现,也是行业竞争的结果。湖南望城县唐代铜官窑出土有几百件铭诗的瓷壶,诗的体裁主要有五言、六言两种其中大部分是五言诗,有近50种字体以行楷为主,不见草书,更不见篆书,说明识读的对象主要是文化不高的广大群众。壶上已发现唐朝著名诗人的诗3首,而且,这些诗绝大部分未收入《全唐诗》。有人称这些诗为出土的唐诗,是陶瓷诗的鼻祖。节选自《探索·发现 中国千年前的广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今的广告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信息传播方式,其实作为现代商业手段的广告,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就已经相当发达。

B.《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在景阳冈武松打虎这一情节中,巧妙设计武松看到三碗不过冈的招旗来宣传酒的质量。

C.早在先秦时期,广告就产生了,由于战争和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在随后很长一个时期里广告曾经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D.唐宋时期广告的发展与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齐头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竞争的加剧,广告的形式、样式远远超过了先秦两汉。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时期的商人在招牌形式与制作上非常讲究,因为招牌是他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象征。

B.宋朝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印刷广告,大都带有私人标记,对工匠和手工作坊的信息都有相关介绍。

C.瓷器上的铭文,让人耳目一新,明清瓷器上的铭文与唐代瓷器上的铭文相比,表意上显得委婉含蓄。

D.铜官窑出土有几百件铭诗的瓷壶,其中近50种字体既不是草书,更不是篆书,这主要是为了便于文化不高的广大群众来识读。

3.下列不含有唐宋时期主要广告形式的一项是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长安酒榜醉后书,此日骋君千里步。

C.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D.酒肆门首,排设杈子及栀子灯等,盖因五代时郭高祖游幸汴京,茶楼酒肆俱如此装饰,故至今店家仿效成俗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