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上百万次点击,见证着百姓参与两会的热情。教育、...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上百万次点击,见证着百姓参与两会的热情。教育、医疗、住房、就业……见诸于报端的重头报道无不回应着百姓的关切。

B针对“血荒”、看病难等问题,专家提出了鼓励自体血回输、建立专科医师培训体系等建议,这些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

C历史表明,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大、领土幅员广而定。

D近年来,我国为保障人民生活,推动社会保障领域事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完善城乡社会养老、推进大病医保、提高城乡低保补助等。

 

B 【解析】 试题分析:A成分赘余,“诸”是兼词,意为“之于”,跟句中的“于”重复;搭配不当,“回应”和“关切”不能搭配。C两面对一面,第二个“是否”与“人口规模大、领土幅员广”不照应。D成分残缺,可在“低保补助等”后加上“政策措施”。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搭配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等,较为典型的是一个词语和后面或前面的两个词语配合,和其中的一个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此题选项C是典型的一面对两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20日下午,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走进阳江文化大讲堂,他一身布衣,娓娓而谈,为现场数百名听众带来了一场题为《我的文学我的梦》的精彩讲座。

②御膳房海鲜大酒楼的李师傅号称本市海鲜第一名厨,但我却不敢恭维。同学聚会上,我吃了他做的大葱酱鲍鱼,又酸又涩,简直味同嚼蜡

③市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说:“政府和企业都在处心积虑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只要毕业生对就职条件要求不太高,找工作并不是一件难事。”

④过去,干果店在元宵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花灯,招揽顾客。

⑤已公布的山东疫苗案涉案人员名单中无任何监管机构人员。但是,如果监管机构不“开绿灯”,这些问题疫苗如何能够登堂入室而混迹市场?

⑥狭窄的空间和严格的管理,会让人对航母生活心生厌倦,但航母梦的追梦人却甘之如饴,他们执着的追求凝结着奋发进取、刚毅有为的精神。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荣与辱

梁晓声

我的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我上小学二年级那一年,父亲所在的建筑工程公司支援大三线建设去了,父亲积极报名随往。

父亲远赴外省之前,母亲与他几次发生口角——因为水泥。

我家住的是当年的俄国难民遗留的小房屋,已有三十几年历史了,地基下沉,门窗歪斜,早已失去了原貌。父亲早已开始用黄泥维修了。

某年父亲和泥抹房子时,母亲又一边帮他一边唠叨不休:“说过几次了,让你从工地上带回来点儿水泥,怎么就那么难?”

父亲那时每每板起脸训母亲:“再说多少次也白说!从工地上带回来点儿?说得好听!那不等于偷吗?水泥是建筑行业的宝贵物资,而我是谁?……”

母亲也每每顶他:“说来听听,你是谁?你不就是十七岁闯关东过来的山东农民的儿子梁秉奎吗?”

父亲则又不高兴又蛮自豪地说:“不错,那是从前的我,现在的我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中国领导阶级的一员!休想要我往家里带公家的东西,你那是怂恿我犯错误,有你这么当老婆的吗?”

父亲去往大西南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又与他闹得很不愉快,还是因为水泥。

母亲一边替他收拾东西一边嘟哝:“说走就走,一走还去往那么老远的省份,把这么个破家丢给我和孩子,叫我们往后怎么办?你看这炕沿、窗台,还有外屋那……”

父亲打断道:“还有外屋那锅台是不是?你就别叨叨了,饶了我行不行?我还是那句话,占公家便宜的事我肯定不干,因为我是领导阶级的一员,领导阶级得有领导阶级的样子!”

父母之间的不快,使父亲与我们临别前那一个晚上的家庭气氛沉闷又别扭。

我上初一那一年夏季,父亲自四川归来。

他带回了太多东西,肩挎一截粗竹筒,里面装的是十来份奖状;还背着一只不小的竹编背篓,里面装着白灰和水泥。

母亲心疼地说:“你中魔了?那是非往家带不可的东西吗?”

父亲说:“是啊,我要了你的心愿,用水泥把咱家窗台、锅台、炕沿抹得光光溜溜的,再把咱家屋子刷得白白的,也让你见识见识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干活的质量标准!”

母亲愣愣地看了父亲片刻,一转身,双手捂面无声而泣。

多年后,家里收到一封挂号信,是父亲所在单位从四川寄来的——一份“政治问题”审查结论书。父亲说几句日语,跟工友开玩笑说自己是从“伪满时期”过来的人,结果被扣上“日本特务”的帽子。他被派遣到一座山上独自看仓库,一年见不到几次人,那些白灰水泥就是他从废弃工地的废弃物中捡来的。看仓库的那些年,他用自己的钱到村里去买菜籽种菜,让山下的工地食堂派车上山拉走种出的菜。

1978年,我回哈尔滨探家时,又见到了父亲。他不仅是一个老头了,而且,分明还是一个自卑的老头了。似乎,不知从何时起,他那种“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领导阶级”之一员的光荣感、自豪感,被某种外力摧毁了,彻底瓦解了。为了使他开朗一点,起码不那么像个哑巴似的,我经常主动找些话题与他聊。

我曾问他:“爸,你曾是工人,工人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你觉得你真的领导过什么人吗?”

他沉默良久,才以低缓的语气回答:“我明白你的话是什么意思。但凡是一个国家,哪能没有几种说法呢?有些事是不必较真的,太较真没意思。”

片刻,他又说:“我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对得起发给我的每一份奖状,这就行了,是不是?”

我反而不知再说什么好了。

他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工龄三十余年,退休后的工资是每月四十六元。

三十余年间,他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钱,加起来不超过三百元。

如今的退休工人,比如我的弟弟妹妹们,时常抱怨“那点儿”退休金太少,根本不够较宽松地来花,但比起父亲当年的四十几元退休金,委实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啊!

联想到新中国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工人们,我不禁生出疼惜不已的敬意……

(原文有删改)

(1)“联想到新中国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工人们,我不禁生出疼惜不已的敬意”中的“疼惜不已的敬意”有何含意?

(2)文章标题是“父亲的荣与辱”,开始却写母亲向父亲讨要水泥,这样写有何作用?

(3)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的父亲,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发扬?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壮丽的湘江秋景,发出慨叹,表现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直接描写音乐的声调来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5)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别

苏轼

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衰翁送客水边行,沙衬马蹄乌帽点。

昂头问客几时归?客道秋风黄叶飞。

系马绿杨开口笑,傍山依约见斜晖。

1.首联两句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2.最后两联表现了送别时主客双方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父柔之,齐尚书仓部郎。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傍无师友,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相钦重。朓尝雪夜造访,见革弊絮单席,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遗弱冠举南徐州秀才。

中兴元年,高祖入石头城,时吴兴太守袁昂据郡距义师,乃使革制书与昂,于坐立成,辞义典雅,高祖深赏叹之,令与徐勉同掌书记。出为云麾晋安王长史、寻阳太守,以清严为百城所惮。时少王行事多倾意于帅,革以正直自居,不与签帅等同坐。俄迁左光禄大夫、御史中丞,弹奏豪权,一无所避。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折冲将军、东中郎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琅邪王骞为山阴令,赃货狼藉,望风自解。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每至侍宴,言论必《诗》、《书》,王因此耽学好文。典签沈炽文以王所制诗呈高祖,高祖谓仆射徐勉曰:“江革果能称职。”寻监吴郡。于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革至郡,惟有公给仗身二十人,百姓皆惧不能静寇。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静息,民吏安之。

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大同元年卒。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注】①臧盾:人名。②仗身:帝王或高官的随身卫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  属文:写文章

B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相钦重      雅:平素,向来

C琅邪王骞为山阴令,赃货狼藉         狼藉:纵横散乱

D壁立,世以此高之               徒:只,仅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见革弊絮单席,耽学不倦  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

B乃脱所著襦遗            壮也,犹不如人

C令与徐勉同掌书记        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D言论必《诗》、《书》      沛公言报项王

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B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C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D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4.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是指守丧期满除服,“阕”是终了的意思。母亲去世后,江革服丧完毕,与弟弟江观一同去太学读书。

B“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与现在的大学相比,虽然形式上有许多不同,其实质和培养目标是一样的。

C我国古时候,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后世常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D“除”的本义是台阶,通过台阶能够步步登高,古代也用“除”来表示任命官职,如除拜、除授等。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革幼年就很聪敏,很早就有才能和情思,受到父亲的赏识,并且勤勉好学,王融、谢朓对他非常敬重。

B江革才思敏捷,文采出众,深受梁高祖萧衍的赏识和器重,被梁高祖安排与徐勉“同掌书记”,共同处理公务。

C江革为官清严,众多官员对他颇为忌惮,他担任左光禄大夫、御史中丞时,秉公执法,弹劾豪门权贵,毫不避讳。

D江革性格刚直,朝宴时常有批评的话,因而被权贵憎恨,加以诬陷,他只好称病返乡。他因为官清廉受到世人敬重。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傍无师友,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

(2)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静息,民吏安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