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句是
恢复出厂设置其实就是执行一个删除目录的过程,如果用户不写入新的信息, 。用户将旧手机出售后,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一旦被成功恢复,就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诈骗等犯罪活动,同时一些第三方支付软件也易被盗,会威胁用户的财产安全。
A.只要通过恢复软件的重建目录操作,就能让删除的信息重新回到手机中
B.即使不通过恢复软件的重建目录操作,删除的信息也会重新回到手机中
C.不必通过恢复软件的重建目录操作,也能让删除的信息重新回到手机中
D.没有通过恢复软件的重建目录操作,就会使已删除的信息重新回到手机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遭遇了这场变故,他面容憔悴,形象大变,精神恍惚,10月6日从拘留所里出来,连前来接他的妻子和女儿也不认识了。
B.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
C.明朝嘉靖之后,世风日下,贪污被视为正常,清廉反被讥笑,因而,在官员离任时,人们常以宦囊的重轻来评判他们能耐的大小。
D.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美的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肉烧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
下列各句加横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寒冬里,万物在混沌和阴暗中沉睡,但在这混沌和阴暗中,却正蓄势待发着一种不可言喻的苏醒!
②因此,凭借围棋比赛就说“人工智能战胜人类”,显然失之偏颇.,而断言人工智能将要取代、威胁甚至控制人类,同样为时尚早。
③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④对于消费能力有限的大学生来说,发现一道物美价廉的创意美食,何尝不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美事。
⑤毫无疑问,地区的动荡与失序,欧美等西方国家在其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西方强权干涉作为背后推手难辞其咎。
⑥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而韩非则是法家学派创始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能说会道,温文尔雅,有思想,有内涵。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毛泽东传·序曲
[美]罗斯·特里尔
黑发分头下温和的面容,敦柔的双手,透人肺腑的目光,使首脑持重的如轮大耳,在没有皱纹、宽阔而苍白的脸上,尤显突出的下颚上的黑痣。“一位典型的中国大人物”,一位认识他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缅甸人评论道:“他清秀不似周恩来,但是显得慈祥宽厚。”
年逾82岁,毛泽东的外貌稍有改变。但并不多,只是青年时看上去略有焦虑。在官邸里,这位领袖显得雅致、悠然自得。他渐渐地发福,同时也失去了热情的知识分子的热情神态,对一切事情应付自如。“他看上去像一头海象,”一位在他有生之年见过他的泰国领导人说:“一切都显得气宇轩昂。”
他总是处在人们注意的中心,富于自制力。给人的印象是能同时眼观六路。毛泽东从来没有失去他的两重性:脑弦紧绷如满弓,机敏似猫。
他善穷经据典,使来访者大惑不解,或以沉默静思使对方不知所措。他把手伸进肥大的裤子里扪虱子的粗举又会把另一来访者吓得目瞪口呆。脸部的上半部分显示他是一个知识分子:宽额,慧眼,长发。下半部则表明他是一个感觉论者:厚唇,隆鼻,稚童般的圆润下颌。
毛泽东的步态并不优雅,步履蹒跚,属动作迟缓类型的人。美国妇女活动家史沫特莱带着政治的和个人的热情在20世纪30年代曾试图让毛唱歌跳舞——与她轻易地跟其他中共领导人所做的一样——但最后不得不怏怏地放弃这种努力。“高傲和自重妨碍了他跳舞。”在这同一时期认识毛泽东的一位流放中的日本共产党人野扳参三说,他的舞姿看上去像在做操。毛泽东跳舞不合节奏。
毛泽东出击时从不错过目标。而他的这种平衡——如果存在平衡的话——是来自对手的撞击。他说自己既有虎气,又有猴气。他的性格中冷酷无情的一面和幻想狂热的一面不断交替出现。
他的笔迹表明,他是一位随心所欲而不会为戒律所困的人。那些字体或大或小,龙飞凤舞,用绅士派学者的标准衡量,这并不是“好”书法。
因为毛泽东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所以人们绝不知道他深深的城府里会随时流出些什么。尽管毛泽东是一位温和的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也有脾气。来自密苏里州的记者艾德加·斯诺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多次见到毛泽东,他说毛对任何事情从不持中立或消极态度。
毫不奇怪,毛泽东并不能经常博得众人的爱戴,至少不像周恩来那样——这位高级官员甘愿立于毛泽东的身影之下,或者不像朱德那样——这位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总司令坚忍不拔、不拘小节、笑口常开(史沫特莱成功地使他们二人与自己跳舞)。
“我简直不知怎样与毛交谈,”一位与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打过交道的印尼人说,“与周而不是与毛在一起,可以有热烈的讨论,你会完全知道你的立场。”
毛泽东生于1893年,逝于1976年。这一时期,中国几乎天翻地覆。封建王朝被推翻。战争像有轨电车一样去而复来,成千上万的人死亡。密友翻脸。斗争的火炬代代相传,而他们并未感到像毛泽东在燃烧时的那种热度。
他活着就是以铲除所有的不平等、让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为使命,这位幸存下来的农家子看上去更像一位先祖而不是政治家。在几十年的战争生涯中——这一战争摧毁了占人类五分之一人口的古老帝国,同时也使他家中四分之三的人以身许国——他却从未负过一次伤,没有缺胳膊少腿或失去眼睛。
在他个人的身躯里含藏着中国革命的故事。
怎样说才贴合毛泽东的形象?农民造反者?他劝导并率领从湖南稻田里和江西绿林中来的游民组成的弱小军队,夺取了地主手中的统治权。
军事统帅家?他说过,他的胃口从未像战争时期那样好过。
诗人?如果他不置一切于不顾去吟上几句诗以表达令人振奋的斗争激情,描绘中国山河的壮丽,就难以结束一场战斗。
近代以来,许多中国的爱国者出国寻求到了使苦难中国获得新生的手段吗?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有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帝王?他教会中国三代人去公然藐视束缚中国人民两千年之久的禁条和权威,然而最终,或许他自己也感到绝望,竟立了一面天子出言皆金科玉律的镜像——这可怕地表明,旧世界老是附在新世界身上而再生。
(摘编自(美)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传记开篇刻画毛泽东的形象主要运用了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描写的手法,从形和神两方面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
B.本传记在评说毛泽东性格中的两重性时,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展开。
C.跟自甘居于毛泽东之下的周恩来和笑口常开的朱德相比,毛泽东并不能博得众人更多的爱戴。
D.传记写了跟毛泽东有过接触的多位外国人各自对毛泽东的评价,这些外国人的“一面之词”汇聚起来,比较全面地描绘了毛泽东的多个侧面,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毛泽东性格的“多重性”。
E.毛泽东形象复杂,经历丰富,因此,本传记作者认为毛泽东是一个农民造反者、一个军事统帅、一位诗人,甚至是一个帝王。
(2)毛泽东性格中的“两重性”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在他个人的身躯里含藏着中国革命的故事”这句话简而意丰,请简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4)本传记的作者给毛泽东贴了几个标签——“农民造反者”、“军事统帅”、“诗人”、“帝王”等,对此你有什么认识?请任选其中一个“标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这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功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
“我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讷讷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咂巴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
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万一……”
“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
第二天上午,少安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瞧瞧他的宝贝儿子。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遛达着。
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
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
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甲】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了。这是历史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
“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他。孙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仅仅在这一刹那间,某种想法便不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识,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
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栗!
好,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
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处的原二队饲养院。他蹑手蹑脚来到“教室”窗户前。窗户是临时垒的,栽几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纸被风吹得哗哗作响。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里面黑乎乎的,一股牲畜的粪便味直冲鼻子。他半天才看见虎子背抄着双手,小胸脯挺着在念拼音。他鼻根一酸……
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和这个饲养院永远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
他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立刻表示他将全力支持他办这件大事。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俊武任副会长。少安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如果剩余下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么的。
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秘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他的打算。
玉厚老汉嘴一张,结果连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连敬神的几十块钱都不愿出,却拿这么一大笔钱修田福堂震坏的那个破学校!
出乎少安意料的是,平时勤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搞这件事。事情由生病的妻子最后画了“圈”,就算敲定了。
当天夜晚掌灯时分,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
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在。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 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 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
【乙】月亮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
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两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建庙会”,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五十章,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他来到儿子读书的地方,看到由饲养院改成的小学,简陋破败,决定重建他和弟妹们读过书的学校。
B.孙玉厚希望少安多捐点钱重建庙宇,想不到被一口回绝了。随后少安提出准备拿出一大笔钱重建小学,玉厚老汉虽然感到吃惊,但并没有表示反对。
C.刘玉升和金光亮集资重建庙宇受到双水村不少村民的支持,孙玉厚老汉也捐了二十块,这说明当时农村封建迷信有所抬头,农民精神生活空虚。
D.在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着力塑造了孙少安这位明辨是非、依恋故土、热心为家乡做贡献的儒商形象。
E.这段文字以孙少安目睹双水村小学的破旧而发生的心理变化为线索,描述了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
(2)文中画线的甲、乙两处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孙玉厚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双水村村民对建庙和建校有哪几种态度?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表示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意思的两句是 “ , ”。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发出:“ , 。”的感慨,表明个人应舍小我,把天下作为己任,以利民为标准和原则。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极写北地荒寒,使人不胜苦处的诗句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