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古文阅读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古文阅读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指对对方的敬称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焉用亡郑陪邻   烦执事            既东    又欲肆其西

A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D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战国策》的作者已不可考,经西汉刘向整理,内容多为战国时期策士的活动和言论。

C司马迁所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被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D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5.翻译下列句子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C 2.B 3.C 4.A 5.(1)依靠他人的力量又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 (2)这样就可以报将军的仇,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见陵之耻:被欺侮的耻辱。见,被。陵,通“凌”,凌辱、侵犯、欺侮。 (3)(我)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着重考查了重要实词的意义。对于课内重要的实词,平时复习要落实好注释。C项中的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第一组:“焉用亡郑以陪邻”中的 “以” 解释为用来,“敢以烦执事”中的“以”是介词,用。“以”字后面省略了介词宾语“之”,即“亡郑”这件事。所以第一组中的两个“以”意思不相同。此时就可以排除AC两项。第二组:“既东封郑”中的“封”是动词,译为使……作为边邑 , “又欲肆其西封”中的“封”是名词,译为边疆,所以第二组的两个“封”意思也不一样,所以答案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原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错误。原文是“朝济而夕设版焉” 意思是:他早上刚渡过黄河,傍晚就在两地加固城防工事。所以,是渡过黄河,而不是把城池划过去。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所以A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错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5.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词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因”译为凭借,依靠; “敝”译为损害;此句还需注意判断句。(2)“然”译为这样;“见陵之耻”译为被欺侮的耻辱。见,被。陵,通“凌”,凌辱、侵犯、欺侮。(3) “所以”译为……的原因; “非常”是古今异义词,此处应译为意外事故 。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译文】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何时才能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吾其还也            B.以其无礼于晋

C尽收其地            D.其意常在沛公也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沛公安在

A何厌之有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以其无礼于晋        D.焉用亡郑以陪邻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划线字词活用现象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封郑            B.封之

C范增数项王        D.常以身蔽沛公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仰天太息流涕

C太子丹恐惧          D.约为婚姻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图穷而匕首见

C秦王还柱而走         D.人不敢与忤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