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专给大宅门送果子。他的果子的好处,第一是得四时之先,市上还没有见这种果子,他的蓝子里已经有了。第二是都很大,很香甜,很好看,果子全都从他手里过,有疤的、挤筐、变色、过小的都剔下来。他的果子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的,是“树熟”——不是在米糠里闷熟了的。他出去买果子比卖果子的时间要多得多。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和园主打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别的卖果子的下不了这样的功夫,也不知道这些路道,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可资谈助,对身体也好。他很少得病,就是因冷路走得多。

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两个儿子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两位大布店的‘先生’,有个卖果子的老爹,不好看?”儿子连忙解释:“不是的。你老人家岁数大了,老在外面跑,风里雨里,水路旱路,做儿子的心里不安,“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又说,“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这里有一种风俗,早早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计个吉利:添福添寿。儿子依了他。

叶三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他一来就是半天,给季匋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大气都不出。看到精彩处,情不自禁地深吸一口气,小声惊呼,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对叶三可例外,

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好在哪里?”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季匋民提笔题了两句诗: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季匋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何以见得?”“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对!”

季匋民最爱画荷花。他画的都是墨荷,他佩服大家李复堂,但是画风和复堂不似。李画多凝重,季匋民飘逸。李画多用中锌,季匈民微用倒笔。李复堂有时水墨淋漓,粗头乱服,意在笔先;季匋民没有那样的态悍,他的画是大写意,但总是笔意俱到,收拾得很干冷,而且笔致疏朗,善于利用空白。他的墨荷参用了张大千,但更为舒展。他画的荷叶不勾筋,荷梗不点刺,且喜作长幅,荷梗甚长,一笔到底。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大爷,你这画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是吗?我头一回听见!”季匋民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一张也不卖!”

他把季匋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寿材里。十多年过去了,季匋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了,但是四季八节,他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季匋民死后,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匋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说:“不卖。”

有一天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叫“辻听涛”。一问,是日本人。辻听涛说他是专程来看叶三收藏的季匋民的画的。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辻听涛用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不停地赞叹:“喔!真好!真是神品!”辻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辻听涛怅然而去。叶三死了,他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有删改)

1.小说开篇说全县“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请简要概括这样说的理由。

2.小说第二段叙述叶三卖果子的故事,这样写在情节安排上有何作用?

3.请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叶三的形象特点。

4.小说结尾写叶三的儿子将画装在棺材里埋了,作者的安排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1.①他真懂画,看到季匋民作画的精彩之处(也是季自认为的得意之处),能发自肺腑地赞美。②能用简单直接的语言表达出艺术中的美,并能看出画作里的意蕴,如紫藤里有风,画中的老鼠为小老鼠。③能看出并指出画作中的不合常识之处。 2.①交代了叶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美的感受力,这是他赏画的基础。②引出“他给画家送果子”的情节,为后文“他懂画、赏画”及“与画家成为知己”的情节作铺垫。 3.①热爱生活,有朴素生活经验,勤劳能干。②具有艺术欣赏眼光,能从细节中准确地判定、评价画家的画。③人品高尚,不谄媚、不奉承、不卖弄。④真心爱画,重情义,不为金钱所动。 4.【观点一】合适。① 更好地突出人物关系:鉴赏家与画家是知音,叶三让画与自己生死相随,酬知己。②深入刻画人物性格:叶三不为金钱所动,谨守信用,人格高尚,是真正的鉴赏家;③深化主题,显出平淡朴素中的深长韵味。叶三深明民族大义,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丰富。 【观点二】不合适。①情节赘余。故事已经讲完,画蛇添足,显得多此一举。②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产生负面作用。容易让读者产生错觉,认为叶三自私、顽固,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占有欲。③不利于丰富主题。埋画虽在某种角度上体现民族大义,但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反映了国人思想意识的封闭狭隘,使主题显得单一。 【解析】 1. 试题分析:小说开篇说全县“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称叶三是鉴赏家,首先是因为他能看懂画。按照小说的介绍,他看季匋民作画,“看到精彩处,情不自禁地深吸一口气,小声惊呼,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可见他是真懂。评价叶三季匋民的画,他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可见是内行。“四大爷,你这画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可见他能看出画里的问题,是称职的鉴赏家。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小说第二段叙述叶三卖果子的故事,写他常年在外,卖果子的经验丰富。他冷路走的多,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可资谈助。这些经验,正是他鉴赏季匋民画作的根基。正是因为他卖果子,才会为季匋民送果子,从而与画家结下深厚的友谊。也为下文鉴赏画作做铺垫。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叶三是个卖果子的小商人,他走街串户,到处寻找新鲜果子,并对周围的情况了如指掌。他不怕走冷路,舍得下辛苦,因此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他是真心喜欢季匋民的画,从心里赞叹画的好,能真正欣赏画作。他知道季匋民的画很值钱,但他一幅也不卖,是因为他知道,季匋民送他画是因为他能,是一份情谊,他看重这份情谊,不肯用金钱亵渎。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本题探究结尾是否有意义。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不管持什么观点,都应该从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主旨等角度进行分析。如认为这个结尾有意义,则可以从叶三不卖画,让这些画随着自己到地下去,正体现了他不重金钱重情谊的性格特征;他说过他不卖季匋民送的画,就至死不渝的坚守。情节安排上有始有终,交代了叶三最终是如何处理这些价值连城的画作的;主旨上更突出了一个情义,是知音之间的承诺。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

1                  ,余不忍为此态也!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3)高余冠之岌岌兮,                                 惟昭质其犹未亏。

4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5)君当作磐石,                                       磐石无转移。

6)鹏之徙于南冥也,                                    

 

查看答案

翻译题

1)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先生传》以自,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以粱肉, 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 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地名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萧统《陶渊明传》   

1.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    况:比方

B.州主簿,不就              召:召见

C.江州刺史檀道济往        候:看望

D.道济以粱肉               馈:赠送

2.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3.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归,自请解职辞官归家,古代官职升降调动有一些专用词语,官职升迁有拔、擢、陟;官职调任有转、徙、调;官职降职有罢、黜、免、谪。

B.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文中指陶渊明做州里的掌管文书的小官。

C.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民间在重阳节有插茱萸、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

D.葛巾,葛,是一种植物,多年生藤本,纤维可以织成“葛布”。男子18岁称“弱冠”,要戴帽子了,还要举行“冠礼”的仪式,表示已经是成年人了,平时成年男子不必戴帽子,于是就用葛布做成头巾(古时,棉花还未传入中国),包住头发,称作葛巾。葛巾比丝绸便宜,大众化。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不能胜任这个职务,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二虫又何知

B.适南冥也           驰椒丘焉止息

C既替余蕙纕兮       生物之息相吹也  

D.北冥有鱼名为鲲      负大翼也无力

 

查看答案

下列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谇而夕替    心而抑志兮   伏清白以直兮    固前圣之所

余冠之岌岌兮    孔雀东南      而后乃今将图

A①⑥/②③⑤/④⑦              B.//②⑤//④⑦ 

C①⑥⑦/②⑤//             D.①⑥/②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