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忌不自信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微斯人,吾谁与归?
下列句中不全都含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③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④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⑤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④⑥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无他,但手熟尔。 D.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愿陛下亲之信之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④何陋之有
⑤唯君图之
A.①③ B.②③ C.①⑤ D.④⑤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文后各题。
临江仙 夜到扬州席上作
苏轼
尊①酒何人怀李白,草堂②遥指江东。珠帘十里卷香风。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③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语音犹自带吴侬④。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注释:①尊:同“樽”,酒器。②草堂: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落成都时所建的草屋。③轻舸:轻舟、小舟。④吴侬:吴侬方言。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上片侧重叙写朋友对词人的思念,其情犹如杜甫怀念李白一样。
B.“遥指”二字,把苏轼与友人间的距离表现的很形象:不在远方,而在近处。
C.这首词上片写相聚,下片写叙旧。
D.这首词叙写了朋友间的相忆、相聚、慰藉、叙旧、伤离等广阔内容,含蓄地表露了词人的不幸遭遇。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珠帘十里卷香风”一句借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点明相聚地点扬州。
B.“花开又花谢”指岁月易逝,也象征朋友之间相聚时短,离别时长,此次相聚也只不过是旅途相逢,词人自然产生“离恨几千重”的伤感。
C.词人善于捕捉并表达深情,“连夜”“惊笑”就生动形象地把老友急于相聚和惊喜相遇的情态叙写得活灵活现。
D.这首词体现了苏轼豪迈奔放的特点,也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学万人敌
《史记》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以故事得已 故:旧的,原来的
B.又不肯竟学 竟:完,终了
C.毋妄言,族矣 毋:别,不要
D.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惮:害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如《史记》《汉书》《宋书》《明史》等。
B.“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即为前四史四本书。包括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以及范晔的《三国志》。
C.《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籍年少时,读书识字学剑均不成,要求项梁教他兵法,要学对抗万人的本领。
B.项梁杀了人,与项籍一起躲到吴中之地,每当吴中有大的徭役和丧事,项梁常出头主办,并暗自苦学兵法,组织宾客子弟,借此显示自己的才干。
C.始皇巡游会稽,项梁和项籍一起观看,项籍充满自信地认为始皇之位是可以谋取替代的。
D.项籍凭借自己身高力大,才气过人,在吴中之地颇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