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中横线处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国气象专家在说到暖冬定义时提...

下列句中横线处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国气象专家在说到暖冬定义时提到,目前我国尚未______暖冬的明确标准。定义中“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高”只是一个______的标准,而究竟高出多少,还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

②尽管各地的“豆腐渣”工程情况各异,但其共性都是有关责任人的腐败使然,_______人们又叫“豆腐渣”工程为“腐败”工程,根治“豆腐渣”工程,_______要严格质量管理,_______要在反腐败上下功夫。

A.①制定 定量 ②因此 既/又

B.①制订 定性 ②所以 不仅/还

C.①制定 定性 ②因此 不仅/还

D.①制订 定量 ②所以 既/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制定”与“制订”,“订”只表示双方事先有所约定,并不管约定能否保证确定不变,强调的是过程;“定”表示事情已经确定下来了,不会轻易更改,侧重的是结果。第一处中,“标准”强调的是结果,故使用“制定”。“定量”,规定的数量;“定性”,确定错误或罪行的性质,测定物质包含的成分和性质。第二处,强调测定性质,应使用“定性”。第三处,前后内容之间是因果关系,前面“其共性都是有关责任人的腐败使然”是原因,后面“人们又叫‘豆腐渣’工程为‘腐败’工程”是结果;第四处和第五处之间是递进关系。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本题中,第一句中主要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应注意其使用的对象及侧重点;第二句中主要考查关联词语的辨析,应注意分析句间的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究竟该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看法因人而异,很多有钱人选择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期望孩子成为精英;而有位老板的做法却与之相反,他说: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艺术家说:最美的风景在摄影师的镜头里;科学家说,最美的风景在自然界中;哲学家说,最美的风景在你的心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从审美距离到审美视角 

高建平

自然欣赏的关键,是从自然中感受到美好的生活环境;艺术欣赏的关键,是与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所有这一切,都不能离欣赏者太远。太远了,与人无关,就无法欣赏。于是,不失去距离,又不能太远,就成了一门关于距离的学问。

对此,布洛提出“距离的二律背反”。有两种力出现在审美经验中,一种将人拉向对象,一种将人拉离对象。只有两种力量维持了一种平衡,审美欣赏才有可能。

将人们吸引向对象的一股力量,就是生活的趣味。对自然的爱好,是从中看见生活、生活的真实体验和对生活的向往。对艺术的爱好,是从中体现出生活中的情感、真实的情感和对情感的向往。

但是将人们从对象拉开的那一股力量,则比较难理解。有一种理解,认为过度生活化是危险的。孔夫子提出,君子不党;英国绅士们警告:保持你的距离。人与人之间要保持距离,过于挤在一起,就激发了低级趣味,滑入到危险的关系之中。还有另一种理解,即认为艺术就是要与生活不一样。纵观文学艺术的历史,有着大量非现实主义——即不是“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来写作的作品。从神话、童话、民间故事到充满神奇色彩的影视动漫作品,用魔幻手法写作的文学和艺术,都在有意偏离生活。这时,艺术的力量不是像绳子一样拉着欣赏者,不让欣赏者滑向危险的生活,而是有一种魔力,将欣赏者带入到奇幻世界中。像《聊斋志异》《西游记》《封神演义》那样的神奇故事,所具有的不是否定性距离,而是具有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所造成的特有的美。

距离由此取得了新的含义,有了肯定性的力量。它不仅无害,而且成为了艺术性本复。特别是在艺术这个充满创造性的领域,制造距离又打破距离,从而实现对距离的利用,可以成为一种艺术手段。

当然,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时,并不能设想一下子就能凭空拉开距离。对待大雾,能镇定自若,并欣赏雾中美景,产生诗情画意,是由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全部教养决定的。我们常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也是同样的道理。艺术教会了我们发现美。过去,这种美的视角被理解成一种态度,认为摆出一种态度即可。其实,这与其说是态度,不如说是能力,是一种发现美的能力。

这种发现美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来培养的。这是艺术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艺术家通过风景的描绘,增强了人们对风景欣赏的能力。艺术家也通过对生活的描写,推动着人们从审美的角度来欣赏生活。

在美学界,朱光潜常举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海边农夫当别人称赞他的门前海景美时,常会羞涩地转过身来指着屋后的菜园说:“门前虽然没有什么可看,屋后这园菜却还不差。”有人以此批评朱光潜鄙视劳动人民,是剥削阶级意识。真的是对朱光潜先生莫大的误解。

(选自《文史知识》2015年第3期,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2.结合文意,说明第⑤段中“它不仅无害,而且成为了艺术性本身”的含义。

3.简析文末“海边农夫”例子的内涵和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感受凤凰

谢德才

①迈步穿行在凤凰古城曲曲弯弯、朦胧幽幽的深巷,但见经过岁月洗礼的青石板路浓着幽幽的冷光,脚踏上去的瞬间,感觉到稍许滑动,让我仿佛踩在了沉重的历史书页上。

②那天晚上,我住在沱江边吊脚楼的“翠翠楼”里。说来真是幸运,我所住的“翠翠楼”竟然是古城中最为古朴的吊脚楼之一。房间极为简单,除了一张安放行李的凳子外,就三张木床,推开木格子窗户,一股湿润的沱江的气味便涌入房间。此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脚下、木板的下面就是沱江水,而我今夜就要枕着沱江入眠。

③我站在窗口,阅读着那些生长在江边密密麻麻的吊脚楼,灰暗的表面,纤细的结构,巧夺天工的设计。吊脚楼像士兵组成的方阵,由高到低一字排开,就像凤凰的女子,作风豪放,外形纤柔,内心善良。这些作为凤凰古城骄傲的吊脚楼,曾在宋祖英的歌里被反复吟唱,曾是苗族和土家族的姑娘们倾诉心事的闺房,也是小伙子放飞梦想的地方。吊脚楼里无比宁静,而沱江上依然有渡船,有浆声灯影,不远处横卧江面的虹桥上彩灯闪烁,想必是有许多人在那儿饮酒品茶,谈古论今吧。我顺着一个女孩的指点,从一架木梯下到吊脚楼底下冲浴。洗后,拖一双鞋,搬一张凳坐到门口的街巷边,与这里人谈起对这条街的感觉,对“翠翠楼”这座百年吊脚楼的一些思考,还说到沈从文的小说与人生……

④入夜,我很久无法入眠。闭上眼,浮现出关于凤凰的一些遥想;睁开眼,看到的是被烟熏火燎的木板壁的吊脚楼。夜渐渐深了,仅听见楼外的沱江水沙沙作响,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直到苗族姑娘用歌喉唱开黎明才醒。那是《边城》里那水面浮起灵魂的歌声?是那撩拨翠翠少女情怀的歌声?那歌声韵味十足,给凤凰的清晨平添了一些情致。

⑤凤凰是一个人文气息很浓的地方。精致的楹联,飘逸的画卷,灵动的刺绣俯拾皆是。“翠翠楼”里便满屋挂着裱好的字,相当漂亮。只是地气甚潮,那潮湿一直沿着木墙爬上来,给字幅下端涂上鲜黄青绿的印痕。也许就是这样,一年又一年,纸上的字已经被绿霉吞噬,而有些东西却还留存。沈从文写字的稿纸已经残缺,他的故事,他的气息却如门外的沱江一样依旧流淌。

⑥如果你是独自一人去凤凰,又假如你还是单身,你会感到寂寞,真心渴望遇到心中的“翠翠”;假如你不是单身,你就会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有带自己的那位同去,分享那里的宁静。所以,到凤凰你最好与你的另一半同去,脸上会自然流露出一种深藏已久的喜悦,你们会思想更纯,心靠得更近,手握得更紧,更爱对方,会深深感受到河水的浪漫,感受到脚底下这片土地的肥沃、厚实与博大。

⑦常常有人去了凤凰城就舍不得走了,于是就在这儿干起自己的事业,其实主要为了享受这里的生活。很多远方人去了凤凰,都愿意到虹桥上去散步、谈心,让很多人产生对凤凰的另一种理【解析】
多姿多彩、魅罚无穷的凤凰,她古老而不俗,至今仍充满着崭新的活力;她灵秀而有韵致,处处显出现独有的风味与情愫。她美得让人揪习,阅读她的千年史,许多带有血泪历史的故事让人扼腕;阅读沈从文先生的作品,许多伤心的爱情故事让这座城市变得凄美。

⑧细雨漾漾中,当我乘上中巴车回家时,隐约听到“翠翠”的那一句话:“明天你还会来吗?”

(选自2009年第1期《散文选刊》,本文有删节)

1.在凤凰古城,作者感受到了它哪几方面的魅力?

2.选文第七自然段用“她”来指称凤凰古城,请结合上下文,说明作者采用这一指称的作用或效果。

3.在美丽的凤凰古城,可写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什么重点写在沱江边的“翠翠楼”?请结合文意做出分析。

4.结合全文,赏析文章末段画线句的意蕴。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欲速则不达,          。(《论语》)

(2)          ,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          ,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

(4)今之众人,          ,而耻学于师。(韩愈《师说》)

(5)嗟乎!          ,则足以拒秦。(杜牧《阿房宫赋》)

(6)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          ,用之不竭(苏轼《赤壁赋》)

(8)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