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鉴赏题
鲁迅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曹丕认为人寿有限,而文章可流传不朽。可见曹丕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这样一来,魏晋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在汉代,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都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存者和垄断者。他们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确认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自魏晋到南朝,讲求文辞的华美,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文思的过程,文作的评议,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汇纂,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它们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突出特征。从玄言诗到山水诗,则在创作题材上反映了这种自觉。文的自觉要求用形象来谈玄论道和描绘景物。在具体创作批评上也是如此。曹植当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地位,钟嵘比之为“人伦之有周孔”。从他开始,讲究诗的造词炼句。正是这一点,使他能作为创始代表,将后世诗词与难以句摘的汉魏古诗划了一条界限。它从一个极端,把追求“华丽好看”的“文的自觉”这一特征表现出来了。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删改)
1.根据文意,汉代文学有什么特点?请加以概括。
2.请具体解释“人伦之于周孔”在文中的作用。
3.试分析东晋谢灵运《登池上楼》一诗中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如何体现“文的自觉”。
鲁迅《社戏》的结尾处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 可从文中看出,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请分析文章结尾这么写的用意。
《红楼梦》“散花寺神签惊异兆”中说:“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说的是谁?贾府一般人对此持什么态度?谁有异议?这两句话暗示了什么?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三国演义》中,周瑜巧设“反间计”,黄盖甘受“苦肉计”,致使蒋干、曹操次第中计,蔡瑁、张允同时被杀,为孙刘联军赢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B.《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桑迪亚哥在海上捕鱼,等到第85天才发现了一条很大的马林鱼,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艰难的搏斗,终于在第三天早晨,把鱼叉刺进了马林鱼的心脏。
C.话剧《茶馆》中,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不断改良,却仍然逃脱不了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的命运。
D.《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见女儿的积蓄不翼而飞,便严加追问;他到密室中拿金路易送给欧也妮,则鲜明地表现了这个吝啬鬼的狡诈的一面。
E.《女神·雷峰塔下》中,有如下的句子赞美了自然之美、劳动之美:“红的桃花,白的李花,//黄的菜花,蓝的豆花,//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草花,//散在树上,散在地上,//散在农人们的田上”。
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文后各题。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
(选自曾巩《<战国策>目录序》)
2.《战国策》的体例是什么?它在《四库全书》中属于哪一部?
3.文中认为“禁邪说”的最好方法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诗人汪国真说:“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可有人说:如果我是鱼,我会迷恋天空;如果我是鸟,我会痴情海洋。
还有人说:如果我是鱼,我要迷恋天空;如果我是鸟,我要痴情海洋。
每一种说法,代表着对人生的不同理解,选择其中一种,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