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临江仙 暮春 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临江仙   暮春

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索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结尾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1.① 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急切盼归: ② 又留恋此地,舍不得离开的情感 2.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凄凉的心境和恋恋不舍的离情。词人设想,他已登上归船,听着敲打船蓬的雨声,又见断桥的杨柳迷蒙,于是现出心境的凄凉:通过景物的渲染,含蓄表达了心中恋恋不舍的离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本题就要根据平时所学习的赵长卿的诗歌,了解他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本词是是宋朝诗人赵长卿所作的一首抒怀词。作者在客居他乡时,看到鸿雁归去燕子飞来,不禁联想到自己的境遇,触景生情,该词正是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急切渴望归去的情感及收复失地的愿望。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属于情感主旨类。考查方向:1.对所抒感情的理解。2.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3.对诗歌主旨的理解。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解题格式: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答题要领: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本题的提问非常明确,“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问的是情感,应先找情感词,再找具体的意象,借助意象来分析情感。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结尾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这是考查诗歌的技巧。此类题目在解答时要先点明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以景作结,寄情于景。在思乡痛苦的煎熬中,憔悴而惆怅自怜,又加重思乡之情,同时写出了一种飘零之感,羁旅之愁。客居他乡时间长了,客居之地又成了新的牵挂之地。表现了作者欲去又流连、不去更思归的难以割舍的复杂心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 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再次,解释(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比如本题,问的是“结尾两句”“用了什么手法”,结尾的常见技巧有:以景结情、直抒胸臆、使用典故等,明确了这一点,答题就简单多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郭崇,应州金城人。重厚寡言,有方略。初名崇威,避周祖名,止称崇。父祖俱代北酋长。崇弱冠以勇力应募为卒。后唐清泰中,为应州骑军都校。

晋祖割云应地入为契丹,崇耻事之,奋身南归,历郓、河中、潞三镇骑军都校。开运中,戍太原。会汉祖起义,以崇为前锋。入汴,改护圣左第六军都校、领郢州刺史,改领富州。

从周祖平河中,以功果州防御使、领护圣右厢都指挥使。周祖镇邺,以崇领行营骑军兼天雄军都巡检使。

乾祐三年冬,崇从周祖平国难,与李筠拒慕容彦超于刘子陂,走之,以崇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遣冯道等迎湘阴公赟于徐州,将立之。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崇阵于牙门外,赟惧,登门楼呼崇曰:“汝等何遽至此?”崇曰:“澶州军变,遣崇等来卫乘舆,非有他也。”赟召崇升楼,崇未敢登,即遣道下与语,崇乃登,具言军情有属,天命已定,赟执崇手泣,俛首久之。俄而赟所领卫兵都校张令超以众归崇,赟亲将贾、王等数怒目视道,将害之。赟曰:“汝辈勿草草,此非关令公事。”崇即送赟就馆舍。

广顺初,领定武军节度,又为京城都巡检使、修城都部署兼知步军公事。未几,复升陈州为节镇,以颍州隶焉,命崇为节度。周祖亲郊,加同平章事,出镇澶州。周祖不豫,促还镇所。

世宗立,并入侵潞州,命崇与符彦卿出固镇以御之。世宗亲征,又副彦卿为行营都部署。师还,加兼侍中。冬,移真定尹、成德军世度。四年,世宗征淮南,契丹出骑万乘余掠边,崇率师攻下束鹿县,斩数百级,俘获甚众。五年,天清节,崇来朝,表求致政,不允,赐袭衣、金带、器币、鞍勒马,遣之。世宗平关南,至静安军,崇来朝。恭帝嗣位,加检校太师。

宋初,加兼中书令。崇追感周室恩遇,时复泣下。监军陈思诲密奏其状,因言:“常山近边,崇有异心,宜谨备之。”太祖曰:“我素知崇笃于恩义,盖有所激发尔。”遣人觇之,还言崇方对宾属坐池潭小亭饮博,城中晏然。太祖笑曰:“果如朕言。”未几来朝。时命李重进为平卢军节度,重进叛,改命崇为节制。乾德三年,卒,年五十八。太祖闻之震悼,赠太师。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B.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C.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D.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格未壮,故称弱冠。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C.不豫:“豫”本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往往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D.致政:也就是致仕,古时指官吏解除政务职务,辞官退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崇原名郭崇威,由于要避周祖的名讳,就只用单名一个“崇”字。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代北的酋长。

B.晋祖割地给契丹后,郭崇耻于归顺契丹,毅然南回后晋,历任郓、河中、潞三镇的骑军都校尉。

C.湘阴公刘赟由于澶州军变而没能被拥立为皇帝,他迁怒于冯道,派亲信贾、王等将领杀了冯道,郭崇也没劝住他。

D.监军陈思诲向宋太祖告密,说郭崇有异心,要谨慎防备郭崇,可是太祖相信郭崇是知恩图报、重信守义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崇乃登,具言军情有属,天命已定,赟执崇手泣,俛首久之。

(2)世宗征淮南,契丹出骑万乘余掠边,崇率师攻下束鹿县,斩数百级,俘获甚众。

 

查看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

“梅妆”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贴面妆容,“梅妆”即“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后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陈允平的《绛都春》中有“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两句,这里词作者专门提到“梅妆欲试”,体现了这种妆扮在当时的流行性。妆容虽美,但是却“芳情懒”,欲画而未画,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欣赏,故无须白白画这妆容,更能体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

(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一是因为眉毛在面庞上有外在的审美作用,二是因为眉毛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

B.细长而舒扬的“远山眉”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在宋代词人的笔下,它常常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C.宋词中往往用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的春愁、孤苦和离恨等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

D.以眉而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因此宋词中的“愁绪”很多时候都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

B.早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中就有“对镜贴花黄”。

C.“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她因醉卧时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从而受到启发而作“梅花妆”。

D.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可以说全是在写女子的妆容。“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与“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中都写到“眉黛”,其作用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愁绪。

B.宋词中无论是描写女子的眉黛,还是刻画她们的贴面妆容,都有助于体现她们的美貌动人,表现其委婉细腻的情感。

C.“远山眉”“花子”和“梅妆”都曾是宋代流行的妆容,因而被宋代词人写入词作中借以表现女性的形象或思想感情。

D.“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和“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都通过描写女子神情慵懒,无心画妆容,体现出她们内心的孤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副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根据其中反映的情况,回答下面的问题(不得出现数字)。

表一

某大学寝室成员关系调查

非常融洽

比较融洽

不好也不坏

不太融洽

非常糟糕

26.43%

56.07%

14.64%

1.43%

1.43%

表二

影响寝室成员关系原因

心理因素

家庭背景

生活习惯

情感因素

个人价值观

26.47%

5.75%

21.92%

16.19%

29.67%

(1)请根据表一,概括该大学寝室成员相处情况。

(2)请根据表二,给即将迈入大学开始寝室生活的同学们提两条建议。(不超过5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新华区环保局将指挥中枢设置在环境保护网络信息平台上,这个平台的功能一是收集网格员上报的环境问题,另一个就是按照职能分工,给对口单位下派任务。比如,辖区内发现破坏环境的,网格员先行处理。①                 ,就通过平台进行上报。②                  ,指挥中枢再通过平台,安排职能部门在短时间内到达现场,按照法律条文进行处置。无论何时何地,网格员只要掏出手机连上网络,                     。这个微信群里有环境执法人员、网格员,区内各职能部门的领导也“潜伏”其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