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我们享有“烹饪王国”的美誉。
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在《礼记·月令》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种,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和”不是“同”,是建立在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通过协调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1.下列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如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中医营养摄生学说、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
B.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了170多万年,分为了四个发展阶段,风味流派繁多,既重视药膳和进补的作用,又讲究“色、香、味”俱全。
C.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文化,它在饮食文化的多个方面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D.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中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食物要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作用。
B.我国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要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
C.孔子说的“不食不时”,是说不吃反季节食品和定时吃饭的意思。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D.中国人在饮食上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加工食物时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因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作饮食的烹饪遵循了“阴阳五行”规律,不仅产生了“五味”说,而且把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B.道教继承的饮食理论认为只有以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为一个出发点,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C.“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是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
D.“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周国平说:有的人总是在寻找,凡到手的,都不是他要的。有的人从来不寻找,凡到手的,都是他要的。各有各的活法。究竟哪种好,只有天知道。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现在不少大学生课堂上用手机拍摄教学内容,不想用笔记。但很多世界知名的大学有明确规定,① 。斯坦福大学教室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应有尽有,然而很多学科的教学完全不用电脑,② ,就是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板书,学生记笔记。斯坦福的老师为什么坚守传统?这是由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像数学这种课程,如果老师只是展示事先准备好的PPT,学生就没有机会领悟推导的过程,再加上自己不动手抄写,上课内容成了过眼烟云。③ ,结果根本无法掌握好这些学科。
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仙人掌最初的叶子如今已 成了针形。
②大量的阅读使他获得了优良文化的 ,这种积累是他后来进步成长的土壤,也是他成为著名学者的条件。
③随着科学的进步,我相信,宗教以及教条 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
④可以说,中国学生群体网络生活方式的质量高低、文明与否,不仅影响到我国校园的网络文化建设, 会影响整个社会 国家的未来。
A.蜕化 滋润 或 乃至/甚至
B.退化 滋养 和 甚至/乃至
C.退化 滋润 或 甚至/乃至
D.蜕化 滋养 和 乃至/甚至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位于四川乐山沙湾的郭沫若故居是一代文豪郭沫若曾在这里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B.在《舌尖上的中国》火遍全国之后,导演陈晓卿的名字渐渐为人熟知,因为他既是广受尊重的导演,又是酷爱美食的吃货。
C.为了能够出山,村民邓迎香与众乡亲开凿出200多米的隧道,终于将麻怀村与山外连通起来,被人们誉为“女愚公”。
D.最近,唐朝一位秋官尚书的墓碑被陕西考古研究所发掘,墓中的一个特殊结构设置,暗藏密室的一百余件文物最终还是被保存下来。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气象组织气候专家巴杜尔在接受联合国电台采访时指出,“拉尼娜”确实是引发澳大利亚和斯里兰卡洪灾的当之无愧的罪魁祸首。
B.辽宁本溪钢铁集团公司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大刀阔斧、翻云覆雨地淘汰落后产能,淘汰的产能相当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整个本钢集团的产能。
C.北京时间1月28日晚,10-11赛季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第二十一轮全面展开。浙江稠州银行主场迎战上海玛吉斯,比赛第三季,布恩单打哈里斯,上下其手,战果卓著。
D.海地地震已经一周年了,首都太子港依旧满目疮痍,百废待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地震周年纪念仪式上,呼吁国际社会不要遗弃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