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莲花落
穆时英
飘泊着,秋天像黄叶子似地,一重山又一重山,一道水又一道水——我们是两个人。
和一副檀板,一把胡琴,一同地,从这座城到那座城,在草屋子的柴门前,在嵌在宫墙中间的黑漆大门前,在街上,在麦场里,我们唱着莲花落,向人家化一个铜子,化一杯羹,化一碗冷饭——我们是两个人。
是的,我们是两个人,可是她在昨天死了。
是二十年前,那时我的头发还和我的眼珠子那么黑,大兵把我的家轰了。一家人死的死了,跑的跑了,全不知那去啦,我独自个儿往南跑,跑到傍晚时真跑累了,就跑到前面那只凉亭那儿去。就在那儿我碰到了她。她在里边,坐在地上哭,哭得抽抽咽咽的。我那时候儿还怕羞,离远些坐了下来。她偷偷儿地瞧了瞧我,哭声低了些。我心里想:劝劝她吧!这姑娘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哭。
“别哭了,姑娘!哭什么呢!”我坐在老远的跟她说。
她不知什么时候停了的,不哭啦。我把脑袋回过去瞧了瞧,她也赶忙把脑袋回过去,怕难为情,不让我瞧她的脸,我便从后边儿瞧着她。她在那儿不知道在吃什么,吃得够香甜的。我咽了口儿粘涎子,深夜里听起来,象打了个雷似的。她回过脑袋来瞧,我不知怎么的,又咽了口儿粘涎子,她噗哧的笑出来啦,我好难为情!她拿出个馍馍来,老远的伸着胳膊拿着。我也顾不得难为情,红着脸跑过去就吃,也不敢说话。
“多谢你!”我说。
吃完了,她又给了我两个。
“你怎么会独自个儿在这儿的呢?”
“一家子全死完咧!”她眼皮儿一红,又想哭啦。我赶忙不做声,过了回儿,等她好了,我才说道:“怎么呢?”
“他们打仗,把我们一家子全打完咧。”
“你到哪儿去呢?”
“我能到哪儿去呢?”
“你打算逃哪儿去?”
“我没打算往哪儿逃,带了几个馍馍,一跑就跑到这儿来啦,你呢?”
“我连粮食也没带,没叫大兵给打死,还是大运气,那能打算往哪儿跑?跑到哪儿算哪儿罢咧。”
我们老远的对坐着说话儿。
时候可真不早了,天上的星密得厉害,你挤我,我挤你,想把谁挤下来似的。凉亭外面的草全在露水里湿着,远处几棵倒生的树向月亮伸着枝干。一阵阵风吹过来,我也觉得有点儿冷。亭子外边儿一只夜鸟叫了一声儿,那声气够怪的,象鬼哭,叫人心寒,接着就是一阵风。她把脖子一缩,哆嗦了一下。我瞧了她一眼。
“你还是坐过来些吧?”她说。
“你冷吗?”
“我害怕。”
我挪过去贴着她坐下了,她便靠在我身上道:“我累了!”就闭上了眼。
我瞧着她,把我的疲乏,把我的寂寞全丢了。我想,我不是独自个儿活在世上咧,我是和她一同地在这亭子里——我们是两个人。
第二天起来,我们就一同往南走。也不知跑哪儿走,路上她不说话,我也不敢说话。走到一家镇上,她说:“我真饿了。”我就跑到一家大饼铺子那儿,跟那个掌柜的求着,那掌柜的就象没听见。我只得走了开来,她站在那儿拐弯角儿上,用埋怨的脸色等着我,我没法儿,走到一家绸缎铺子前面,不知怎么的想起了莲花落,便低了脑袋:哎呀哎子喂!花开梅花落呀,一开一朵梅花!腊梅花!
我觉得脸在红起来,旁边有许多人在围着看我;我真想钻到地下去。这时候儿我猛的听见还有一个人在跟着我唱,一瞧,却是她,不知那儿弄来的两块破竹片,拿在手里,的的得得地拍着。我气壮了起来,马上挺起了胸子,抬起脑袋来,高声儿的唱着莲花落——我们是两个人在唱着。
就从那天起,漂泊着,秋叶似地,从这座城到那座城。
昨天晚上,我们坐在一条小胡同里。她有点寒热,偎在我的身旁,看了我的头发道:“你的头发也有点儿灰了。”
“可不是吗,四十多了,那能叫头发不白。”
“我们从凉亭里跑出来,到现在有二十多年,快三十年咧。光阴过得真快呀!
我抬起脑袋来:在屋檐那儿,是一只弯月亮,把黑瓦全照成银色的。
“可是我真倦了!”她把脑袋靠在我肩上,好重。
我也没理会,只管看月亮,可是她就那么地死去咧。
和一副檀板,一把胡琴,一同地,一道水又一道水,一重山又一重山,在草屋子的柴门前面,在黑漆大门前面,在街上,在麦场里,我们一同地唱着莲花落。我们在一块儿笑一块儿哭,一块儿叹息,一块儿抹眼泪:世界上有个我,还有个她— —我们是两个人。
是的,我们是两个人,可是她在昨天晚上死了。
(有删改)
(1)对文中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A.二十多年前,“我”和“她”傍晚时分在凉亭不期而遇,我们的家庭都毁于战争,当时我们二人已做好了逃离故乡、四处漂泊的打算了。
B.作品和环境描写不多,但很精当,如“亭子外边儿一只夜鸟叫了一声儿,那声气够怪的”,很自然地促进了“我”和“她”坐在一起的情节的发展。
C.“我”在大饼铺子那没要到吃的,没办法,因男人的尊严和饥饿的驱使,“我”迫不得已到了绸缎铺子前唱起了莲花落,希望能要到一点食物。
D.临死前“她”说了句“可是我真倦了”,一语中的,“她”因四处漂泊而身体疲倦,又因四处漂泊遥遥无期而心生厌倦甚至绝望。
E.“我”“她”、一副檀板、一把胡琴,一起漂泊流浪,不管时局多么动荡,我们只要在一起,心里就是温暖幸福的。
(2)作品中的她有什么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作品中多次出现“我们是两个人”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作品为什么以“莲花落”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2)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6)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寒食山馆书情
来鹄
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
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
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
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
【注】来鹄:生卒年不详。豫章(江西南昌市)人,家在徐孺子亭边,家贫,累举进士不中,曾到宜州入幕。蜀魄:鸟名,指杜鹃。楚魂:鸟名,传说为楚怀王死后所化。
1.结合全诗,分析“每经时节恨飘蓬”句中的“恨”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2.本诗颔联备受后世推崇传唱,请从“景”和“情”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与写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
为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曰:“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曰:“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上曰:“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谢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
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悖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曰:“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古良史。”
权工部郎官,累迁兼吏部郎官。两淮旱,命廉视真、杨、庐、和四郡。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瓜洲新城,专为退保,金使过而指议,淮人闻而叹嗟。谁为陛下建此策也?”
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
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选自《宋史·袁枢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B.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C.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D.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监,是中国古代自明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B.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C.累迁,表示官职多次调动。在古代,超迁、擢、陟、拔等表示官职的升迁,而谪、黜、窜、左迁等则表示降职贬官。
D.《通鉴纪事本末》为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学著作。“纪事本末体”兼有纪传、编年二者优点,使“数千年事迹经纬明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枢文才突出,学识渊博。他少年时努力学习,曾经以《修身与写赋》参加国子监考试,后又参加礼部考试,得词赋科第一。周必大、刘珙看好他的前程。
B.皇帝关心提拔袁枢,袁枢借史事劝诫皇帝。袁枢积极进言,敢于弹劾权贵,御史冷世光违法乱纪,袁枢弹劾他,皇帝生气,立即罢免了冷世光。
C.袁枢为人正直,修史秉笔直书。他负责修国史,章悖是他的同乡,向他委婉请求修饰自己的传记,被袁枢严词拒绝,皇帝知道后赞赏了袁枢。
D.袁枢为民办实事,体恤百姓。他在江陵任职,江陵靠近长江,每年遭受水患,百姓遭殃;他建草房安置百姓,种树木防备水灾,百姓感激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
(2)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远去的邮驿
在我国,邮驿通信从有确凿文字记载的商朝算起,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邮驿是古代官府为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而设立的通信和交通机构,它有三大特点:一是官办、官用、官管;二是以通信为主体,融通信、交通、馆舍于一体;三是采用人力或人力与物力(车、船、牲畜)相结合的接力传递方式。历代王朝都很看重邮驿,称其为“国脉”。
唐代的官办驿站遍设于交通线上。一般是30 里一站,既办通信,又为驿夫和旅客提供食宿。公元630 年前后,共有驿夫18000 多名,专事传送公文和军情。
唐代诗人王维的《陇西行》中所写到的邮驿颇为传神:“十里走一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峰戍断无烟。”这短短的30个字,把为传送紧急军情驿骑在飞雪中急驰的情景写得真真切切。关山飞雪,连烽火台都燃不起告警的烽烟,而军情火急,唯靠驿夫加紧催马传送军书。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在繁荣的汉唐时期,那里“五里一亭,十里一障”,有序地排列在丝路沿线。驿道上传送着各种公文、书信。其中,还有角上插有羽毛的信,就好比是今日之“加急”快件,驿骑们必须快马加鞭,急速进行传递。
1992年在敦煌发现的悬泉置便是一个著名的古代驿站。在那里存有数万片简牍,其中大部分都是传递过程中的书信。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在那价值连城的敦煌遗书中,书信占有一定比例,内容涉及当时敦煌社会的各个层面。当年邮驿之盛、丝绸之路之繁华,在这些被尘封的信牍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迢迢驿路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兴衰,以及因战乱而给国家和黎民造成的灾难。在敦煌遗书中,有一封《为肃州刺史刘臣壁答南蕃书》,便是安史之乱后在吐蕃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从敦煌向肃州(今酒泉)所发出的一封求援信。可是由于战乱致驿道受阻,这封信终未到达目的地,而在敦煌藏经洞中沉睡了千年。
古代的驿道,大都是为官府服务的,民间的书信往来十分艰难。唐代杜甫也有“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的诗句,同样抒发的是对民间通信不畅的感慨。
在描述邮驿的文字里,有“古驿通桥水一弯,数家烟火出榛菅”以及“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一类对古代驿站风光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但是,所有这一切都难以掩盖邮驿给民众所带来的苦难和沉重负担。唐玄宗命人在秦岭的群山奇峰之中修建黄花驿,后据考证,竟是为了迎接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张果老进京而设置的。 清康熙年间,贵州巡抚佟凤彩曾上书皇帝,列数当年驿夫的苦难,说“夫抬一站,势必足破肩穿;马走一站,也必蹄瘸脊烂”。
古代的驿路早已离我们而去,交织着繁盛与悲凉的邮驿历史仍停留在史学家们的历史故事和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供后人回味那“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的情景。
1.下列关于邮驿的表述,不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邮驿在我国最迟产生于商朝,其主要功能以通信为主,融通信、交通、馆舍为一体。
B.邮驿是官办、官用、官管的通信、交通机构,被称为国脉,在当时的社会十分重要。
C.邮驿见证了很多朝代的兴废存亡,也准确地体现了战乱给国家和百姓造成的灾难等。
D.邮驿给百姓带来苦难和沉重的负担,清朝佟凤彩曾上书皇上,谈论到役夫生活的苦难。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邮驿传递采用人力或人力和物力结合的方式,如唐代诗歌“十里走一马”就体现了物力在当时处于主要地位的特点。
B.唐代的邮驿一般是三十里一站,主要功用是通信,提供食宿等,而其中役夫的工作主要是传送公文和军情等。
C.敦煌谁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也是邮驿比较繁盛的地方,如唐代,这里的邮驿很多,有序地排列在丝路沿线。
D.处在秦岭深处的为迎接神话人物进京而修建的黄花驿体现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不关心百姓疾苦的现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角上插上羽毛的信件是重要信件,就像今日的加急快件,时间不能耽误,需要驿骑们快马加鞭,迅速送到目的地。
B.敦煌的悬泉置是古代著名的驿站,1992年发现时存有大量简牍,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传递过程中的公文、书信。
C.敦煌葵高窟藏经洞内的敦煌遗书中的书信涉及当时敦煌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些书信可以作为研究敦煌历史的史料。
D.描写邮驿的文字中有对古驿站风光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但这些描写难以掩盖邮驿给民众带来的苦难和沉重负担。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年,辽宁农商行继续推进“阳光信贷工程”,致力于为农户打造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信贷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广大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B.很多人都有成功的机会,甚至有的已经触到了成功的大门,但在即将迈进成功大门时,因太累太难为由放弃了,这些人会在回想往事时后悔。
C.在经贸方面,不管中美经贸关系将因中国入世而变得更加密切,但同时也应看到,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不但不会减少,可能还会增加。
D.“网络水军”或“网络推手”的现象,实际上是一种营销手段。他们有时会左右舆论、误导受众、制造假民意,甚至影响政府决策,值得注意与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