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①。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②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再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适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重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奚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选自《吕氏春秋﹒孟冬季﹒异宝》

【注】①机:吉凶之兆。②伍员,字子婿,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我死,王封汝             则:如果

B地险而民多,其主俗主也     知:巧诈

C见一丈人,小船             刺:用篙撑

D今以百金与黍以示儿子       抟:捏成团

2.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B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C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D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B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一打渔老人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帮助他渡过了长江。伍子胥将千金之剑献给老人,老人不肯接受。

C司城子罕不接受宋国农夫献上的宝玉;贤者不取和氏之璧而取道德之至言。

D本文以历史事实、生活实例等为论据,夹叙夹议,从正反两面论证了“所宝者异”的道理。

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文。

①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②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A 2.B 3.D 4.(1)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好的,这就是明智的人和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 (2)名字不可能让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被人看见,难道只是江上的老人吗? (3)你进去上前去祝寿,祝贺完毕之后,请求舞剑,并趁机击杀沛公在他的座位,把他杀了。不然的话,你们这些人都会成为他的俘虏。 (4)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关卡,是为了防止其他流寇的进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解析】 1.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解答本题,可以运用语境法、成分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联想等方法。A项,“为我死,王则封汝”,这句话中的“则”应结合语境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其中“则”是“就”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首先浏览句子所在的语段,把握整体的语境;然后诵读划线的句子,寻找断句的标志。“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假如现在把百金和黄米饭团摆在小孩的面前,小孩一定去抓黄米饭团了;把和氏之璧和百金摆在鄙陋无知的人面前,鄙陋无知的人一定拿走百金;把和氏之璧和关于道德的至理名言摆在贤人面前,贤人一定听取至理名言了”;然后分析句子中的断句标志,抓句末语气词“矣”,抓顶针修辞,“儿子/儿子”“鄙人/鄙人”“贤者/贤者”。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解析:本文为古代议论文,所以“夹叙夹议”这种说法不当。选文第1段提出作者“古之人……所宝者异也”的见解,并用孙叔敖的例子进行论证。第4段的评论“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是对作者观点的升华。第2、3三两段分别用江上丈人和子罕的事例来证明作者见解的正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第一句中,“以……为”,把……当做;“之所以”固定结构,“异乎俗”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于俗异”。第二句中,“得”,使……知道;“其”,反问句式,难道;“丈人”,老人。第三句中,“若”,你;“为寿”,祝寿;“因”,趁机;“不”,同“否”;“若属”,你们这些人;“为所”,表被动。第四句中,“……者,……也”,判断句;“非常”,古今异义,意外的事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古代的人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们看作宝物的东西与今人不同。 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很不吉利。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之所以不同于世俗的原因。 伍员逃亡,楚国紧急追捕他。他登上太行山,遥望郑国说:“这个国家,地势险要而人民多有智慧;但是它的国君是个凡庸的君主,不足以跟他谋划大事。”伍员离开郑国,到了许国,拜见许公并询问自己宜去的国家。许公不回答,向东南方面吐了一口唾沫。伍员拜了两次,接受赐教说:“我知道该去的国家了。”于是往吴国进发。路过楚国,到了长江岸边,想要渡江。他看到一位老人,撑着小船,正要打鱼,于是走过去请求老人送他过江。老人把他送过江去。伍员问老人的姓名,老人却不肯告诉他。伍员解下自己的宝剑送给老人,说:“这是价值千金的宝剑,我愿意把它送给您。”老人不肯接受,说:“按照楚国的法令,捉到伍员的,授予执圭爵位,享受万石俸禄,赐给黄金千镒。从前伍子胥从这里经过,我尚且不捉他去领赏,如今我接受你的价值千金的宝剑做什么呢?”伍员到了吴国,派人到江边去寻找老人,却无法找到了。此后伍员每次吃饭一定要祭祀那位老人,祝告说:“江上的老人!”天地之德大到极点了,养育万物多到极点了,天地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人世间,做了有利于别人的事,却毫无所求,名字无法得知,身影无法得见,达到这种境界的恐怕只有江边的老人吧! 假如现在把百金和黄米饭团摆在小孩的面前,小孩一定去抓黄米饭团了;把和氏之璧和百金摆在鄙陋无知的人面前,鄙陋无知的人一定拿走百金;把和氏之璧和关于道德的至理名言摆在贤人面前,贤人一定听取至理名言了。他们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东西就越珍贵;他们的智慧越低下,所取的东西就越粗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文史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左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B《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对历史著作《春秋》较为详细的描述,反映了先秦春秋时期的大量历史史实,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C《鸿门宴》节选自《战国策》,它是由汉代刘向整理编辑的。

D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

②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含苞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离骚》中,屈原为真理百折不挠、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品质是我们学习的人物榜样。

B只要人人都能时时处处传递“正能量”,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C这场足球赛的胜败取决于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D小明同学到现在还没有参加比赛,带队老师断定他大概放弃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当前,世界经济陷入了严重低迷状态,中国经济必须从防范房地产泡沫、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做好工作,才能够未雨绸缪

B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查看答案

对下列两个加横线词语解释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为之奈何

②哙拜,起,立而饮之

④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