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__________,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
②十八大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于一体,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真可谓__________。
③中美两国近日在北京共同发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__________,计划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
A.一诺千金 一字千金 一言九鼎
B.一字千金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C.一言九鼎 一字千金 一诺千金
D.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一字千金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九届大河财富论坛年会在大河锦江饭店隆重开幕,国内外500余位嘉宾齐聚郑州坐而论道,为中原崛起献计献策。
B.在广州举行的艺术节上,小型的传统艺术节目表演,有幽雅空灵的古筝,翩若惊鸿的水袖舞,刚劲有力的蔡李佛拳,以及端庄典雅的汉舞。
C.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D.荧屏上的崔永元挥洒自如,侃侃而谈,一副光彩照人的样子,但光环背后,他付出的艰辛和汗水以及遭受的挫折和失败却很少有人知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下笔不觉师造化
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他在1929年编辑的《宾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籀篆文字: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临近原始的艺术形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
黄宾虹常提到古代书法家从观察自然中有所领悟,如在雨后看车行泥沼,车轮在泥中转动犹如笔被纸墨所滞却仍圆转,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由此笔法大进。他也常以自然山水之理来诠释自己的笔法,如“平”就是如风吹水动、一波三折;“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而石有棱角、树有桠杈,则是圆中有方;“变”则如石有阴阳向背、树有交互参差,山有起伏显晦、水有缓急动静。1922年他在给友人陈柱尊的信里说到,自己是以山水作字,而以字来作画。可见,他已将山水自然之理、《说文》六书之法、书法、画法相互打通。
现代画家以画为道抑或以画为艺,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对比,在黄宾虹和张大千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黄宾虹一生平静淡泊。张大千1925年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26岁就扬名南北,后又去北平办画展,被称为“南张北溥”,可谓名满天下;而黄宾虹虽较早就有“南黄北齐”之称,但他直至1943年才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这时他已经80岁了。
黄宾虹自来沪上就以鉴赏、鉴别真伪著称;而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还有对画与钱的关系,黄宾虹一生力避卖画,多以画赠友人知己。虽有润笔,与他的名气相比也很低,他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过着清寂的学人生活;而张大千却有着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有过极高的润格,也卖商品画,出手阔绰。不同的人生态度最终体现在他们的画中,黄宾虹的画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两人都是一代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摘编自吴晶《画之大者——黄宾虹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针对当时沪上流行的细谨、涂泽的媚人习气和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黄宾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真画者”。
B.由于我国书法、文字、金石、绘画同源异流,道归于一,要研究中国书法、绘画的笔法意蕴,就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
C.书画家常能从观察自然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如由雨后看车行泥沼悟得笔法的疾徐粘脱,由石的阴阻向背、树的交互参差悟出笔法的变化。
D.张大千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模仿的水平也极为高超,以至于他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书画大行家罗振玉等人。
E.本文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
2.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
3.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
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知来者之可追。
(2)引壶觞以自酌, 。
(3)鹤汀凫渚, 。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5)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 ?
(6) ,愿乞终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试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1.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既仕,累迁江浙行省照磨,寻升检校。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内外艰①不上。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往四明监倭人互市。先是,往监者惧外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克敬至,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无敢哗。有吴人从军征日本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或恐为祸阶,克敬曰:“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脱有衅,吾当坐。”事闻,朝廷嘉之。鄱阳大饥,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行省欲罪其擅发,克敬曰:“鄱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都中因得免。拜监察御史,寻迁左司都事。
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②,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行省檄克敬抽分舶货③,拗蕃④者例籍其货,商人以风水为解,有司不听。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擢江西道廉访司副使,转两浙盐运司使,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明年,擢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克敬以谓:“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今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岂得已哉!”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省臣从之。入为吏部尚书,乘传至淮安,坠马,居吴中养疾。
元统初,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罢富民承佃江淮田,从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既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选自《元史·王克敬传》,有删改)
【注】①内外艰:父母丧事。②诛求:强制征收。③抽分舶货: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税。④拗蕃:违背货运规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 除:授官
B.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 信:确实
C.拗蕃者例籍其货 籍:户籍
D.众不能夺,商人德之 夺:改变
2.以下各项中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
B.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
C.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
D.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个从军征讨而身陷日本的吴人随日本商人来到中国,希望回到家乡,王克敬极力主张接纳他。
B.鄱阳出现严重饥荒,王都中擅自取出官仓粮食救济饥民,王克敬为他辩护,都中因此得以免罪。
C.王克敬外任绍兴路总管时,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苦不堪,王克敬请求减少上交盐额。
D.元统初年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时,王克敬请求富民租种江淮农田,朝廷听了他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往监者惧外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
(2)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