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智耀,字显达,世仕夏国。曾祖逸,夏大都督府尹;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高智耀,字显达,世仕夏国。曾祖逸,夏大都督府尹;祖良惠,右丞相。智耀登进士第,夏亡,隐贺兰山。太宗访求河西故家子孙之贤者,众以智耀对,召见将用之,遽辞归。

皇子阔端镇西凉,儒者皆隶役,智耀谒藩邸,言儒者给复已久,一旦与厮养同役,非便,请除之。皇子从其言。欲奏官之,不就。宪宗即位,智耀入见,言:“儒者所学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自古有国家者,用之则治,不用则否,养成其材,将以资其用也。宜蠲免徭役以教育之。”帝问:“儒家何如巫医?”对曰:“儒以纲常治天下,岂方技所得比。”帝曰:“善。前此未有以是告朕者。”诏复海内儒士徭役,无有所与。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帝异其言,铸印授之,命凡免役儒户,皆从之给公文为左验。时淮、蜀士遭俘虏者,皆没为奴,智耀奏言: “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帝然之,即拜翰林学士,命循行郡县区别之,得数千人。贵臣或言其诡滥,帝诘之,对曰:“士,譬则金也,金色有浅深,谓之非金不可,才艺有浅深,谓之非士亦不可。”帝悦,更宠赉之。智耀又言:“国初庶政草创,纲纪未张,宜仿前代,置御史台以纠肃官常。”至元五年立御史台,用其议也。擢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

会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谓:“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帝求报聘之使以析其问,智耀入见,请行,帝问所答,画一敷对,称旨,即日遣就道。至上京,病卒,帝为之震悼。后赠崇文赞治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宁国公,谥文忠。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

B.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

C.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

D.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

2.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纲常,即“三纲五常”的简称。封建时代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三纲,“仁、义、礼、智、信”为五常。

B.徭役,指古代统治者无偿征调各阶层人民所从事的劳务活动,包括力役和兵役两部分,《礼记》中有关于周代征发徭役的规定。

C.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庙号是皇帝于祖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汉武帝是庙号而非谥号。

D.御史台是监察机构,设立于汉朝,掌监察之事,与尚书台、谒者台并称三台,历代沿袭,并有宪台、兰台、乌台的别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子阔端非常赏识高智耀,想要上奏朝廷给予官职,高智耀却拒绝了。等到阔端登上皇位后,采纳了他的建议,理解并重视儒生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宽待儒生,免除了儒生的徭役。

B.高智耀家族世代为西夏服务,为西夏望族,本人也考中了西夏的进士。西夏灭亡后,他隐居于贺兰山。后来,元太宗召见了他,并对他很赏识,打算任用他他却很干脆地拒绝了。

C.元世祖很早就了解高智耀的才华,即位后召见了他,专门铸了一枚印让其有权力来免除儒生徭役;后来高智耀被人命为翰林学士,到各个郡县去巡视,最终使得好几千名儒生脱离了奴仆的身份。

D.西北其他的藩王对元世祖采纳汉法的做法存在疑惑,世祖就让高智耀出使西北来解答他们的疑问,不想高智耀行至上京时竟然病逝了。世祖非常伤心,对他追赠官职和封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诘之,对曰:“士,譬则金也,金色有浅深,谓之非金不可,才艺有浅深,谓之非士亦不可。”

2智耀入见,请行,帝问所答,画一敷对,称旨,即日遣就道。

 

1.B 2.C 3.A 4.(1)皇帝责问他,他回答说:“儒士就像金子,金子的成色有深浅,(因为成色浅)就说它不是金子,(这)是不对的;人的才艺有深浅,(因为才艺浅)就说他们不是儒士,(这)也是不对的。” (2)高智耀拜见,请求出使,皇帝问他所要回答的内容,他一一奏对,皇帝很满意,当天就派遣他出发。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理解该段的大致意思,根据文意来断句,也可以利用一些标志词来判断,会事半功倍,题目中所给的一段的意思为:世祖即位前就听说高智耀贤能,即位后召见他,他又极言儒家学说对治国的童要,高智耀引古证今,反复论辩,滔滔不绝。其中标志词应抓住:“召见又力言”混淆了“召见”和“力言”是两个不同的对象,分别是世祖和高智耀;“潜邸已闻其贤”是误把“潜邸”当成人名,不合上下文的语境。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C项错误,武是谥号,汉武帝庙号是汉世宗。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3】 试题分析:A项中“登上皇位后,采纳了他的建议,理解并重视儒生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是元宪宗,不是皇子阔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4】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关键字(1)“诘”“譬”“谓”各1分,句子通顺2分。(2)“所答”“敷对”“旨”各1分,句子通顺2分。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高智耀,河西人,世代在西夏为官。曾祖高逸为大都督府尹,祖父高良惠为右丞相。高智耀考中西夏进士,西夏亡后,隐居在贺兰山中。太宗寻找河西世家大族中有贤才的子孙,众人推荐了高智耀,太宗召见并要任用他,智耀赶紧推辞回家了。 皇子阔端镇守西凉时,命儒生服徭役,高智耀到王府拜见皇子说,免除儒生的赋税徭役已经很久了,现在忽然把他们视作厮役,不妥当,请收回成命。皇子听取了他的意见,并打算上奏朝廷赐予他官职,他没有答应。宪宗即位后,高智耀入朝拜见皇帝,说:“儒生所学的是尧、舜、禹、汤、文、武治国之道,自古为君王的,用儒生国家就强盛,不用国家就衰败。今天应注意培养人才,以备将来任用。应免除儒生徭役并培养教育他们。”皇帝问:“儒家和巫医相比怎么样?”高智耀回答:“儒者用纲常治理天下,哪里是这些巫医所能比的。”皇帝说:“好,你说得这些以前没有人告诉过我。”(皇帝)诏令免除海内儒士徭役。世祖即位前就听说高智耀贤能,即位后召见他,他又极言儒家学说对治国的童要,高智耀引古证今,反复论辩,滔滔不绝。世祖认为他见识奇异,就专铸官印交给他,并下令凡是免除徭役的儒生都必须有他验证的公文。当时,淮蜀一带被俘的儒生,都被充为奴隶,高智耀奏请说:“把儒生当作驱使的奴隶,自古以来没有这样的事。陛下您正打算用古道来治理天下,就应当根除这种现象,来劝勉天下的儒生。”世祖认为他说得对,就任命他为翰林学士,让他巡视各郡县甄选儒生,最终他甄选出的儒生有数千人。有些权贵说他放人太多(失实),皇帝责问他,他回答说:“儒士就像金子,金子的成色有深浅,(因为成色浅)就 说它不是金子,(这)是不对的;人的才艺有深浅,(因为才艺浅)就说他们不是儒士,(这)也是不对的。”皇帝听了很高兴,赏赐了他。高智耀又建议说:“国家各项制度刚刚创立,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应当效仿前代,设置御史台来纠察整肃官员。”至元五年(126 8年)设立御史台,就是采用高智耀建议的结果。高智耀升任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 恰好此时西北藩王派遣使者入朝,奏问:“本朝习俗与汉人不同,现在我们占有了汉人的土地,建都建城,礼仪文化制度为何要遵用汉人的?”皇帝寻求能回访的使者来解答他们的疑问,高智耀拜见,请求出使,皇帝问他所要回答的内容,他一一奏对,皇帝很满意,当天就派遣他出发。高智耀行至上京竟然病逝。世祖为之惊愕悲悼。后来追赠高智耀崇文赞治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宁国公,赠谥“文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风雨乐清贫   生死系医学 

——记我国胸心外科奠基人黄家驷

黄家驷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曾任嘉兴府知府,父亲任盐运史,35岁时死于大咯血,他5岁丧父,5个叔伯亦相继因病早逝,因此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就萌发要当一名医生的志愿。

少年时代,黄家驷不满足私塾的一点古文知识,13岁时瞒着母亲随堂兄到省城求学,后又投考天津南开中学。高一时,他竟提前两年以同等学力考上了门庭森严的协和医学院。193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在协和任外科住院医师。他曾说,“我感兴趣的是当一名好教师,当一名好的胸外科医师”。

1941年,他来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医学院求学。黄家驷基础扎实,在导师指引下较快掌握胸外科技术,于1943年获外科硕士学位,并通过全美专家考试取得外科专家称号。留美期间,黄家驷还担任密执安大学中国留学生会主席,每两周组织一次中国建设讨论会,立志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1945年德、日法西斯相继覆灭,黄家驷不为美国优裕待遇所动,放弃高薪聘任,决心为开创中国的胸外科事业披荆斩棘。他迫不及待搭乘太平洋上第一班通航的美军运输机回国。三天三夜的颠簸飞行,在印度转机时行李丢失,但完整无缺地带回整套开展胸外科手术的器械设备。

回国后,他一面在上海医学院执教,一面在附属中山医院和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今华山医院从事胸外科的创建工作。

解放后,他与上海第二医学院和上海市南洋医院协作,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胸腔外科专科医院——上海胸科医院,并亲任院长。多年来,虽然担负重要的行政工作,但总是坚持在医疗第一线。他行医近50年,亲自为数以千计的工人、农民、军人及领导干部做过手术。

黄家驷非常重视医学教育事业。1959年,他在北京创建中国首都医科大学,这是我国唯一的8年制医科大学,先后担任校长、名誉校长,亲自主持研究决定了建校方针、教学计划以至校舍建设、师资队伍和教学设备等问题。现在国内的一些知名的胸腔外科专家,像石美鑫、苏应衡、钱中希、林尚清、钱定一等,都曾得到过他的培养和指导。

协和医科大学1964级学生、北京协和医院著名胸外科医生方国栋回忆了一件往事:

1970年夏天,毕业分配去向宣布后的一天.黄老师带我到他在外交部街的家里。知道我添置行装有困难,毕业分配后也不再回上海家里而直接赴西北,年逾花甲的黄老师亲自爬上闷顶子,递出一只旧的藤条箱说:“这个箱子你拿去,做你去西北的行装。”尤为珍贵的是,黄老师还找出人民卫生出版社留给他的、由他主编的《外科学》上、下和《外科学各论》送给我。黄老师还在每本书的首页都写上“国栋同学批评指正”,并签上他的名字“家驷”。知道我酷爱读书,他殷切地期望我到西北后坚持自学下去。带着黄老师赠送的这些无比珍贵的教科书,肩负着黄老师的教导和希望,我来到了当年古城武都。正是黄老师这种深藏的关爱之心让我在千里之外的穷乡僻壤倍感温暖而不气馁。

“如何使祖国的医学事业尽快发展,这是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问题”,黄家驷是知行合一的医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出现许多新兴学科。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确定生物医学工程学为一门独立学科。黄家驷以极大热情担负起新学科的筹建工作。他各处奔走,拟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研发展规划》于1979年在重庆召开会议,成立国家科委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组,他被任命为组长。

晚年的黄家驷虽退居二线,仍精神饱满地专注于医学事业,争分夺秒地笔耕。由于《外科学》要大量充实内容,再版将成为大型外科参考书。他日以继夜查阅文献,先写成《胸部损伤》一章作为蓝本,赶在5月份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召开《外科学》编委会讨论第四版的编写计划。 513日他按时出席了全国政协会议,514主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会,在赴会途中因心脏病复发与世长辞,终年78岁。

家驷逝世后,《外科学》编委会决定由吴阶平、裘法祖两教授继续他的主编工作。为纪念黄家驷对发展外科学的卓越贡献,编委们一致决定此书定名为《黄家驷外科学》。中华医学会追授予黄家驷“胸心血管外科科学进步贡献奖”以表彰他一生致力于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我国胸心血管外科的突出贡献。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黄家驷,江西省玉山县人,生于1906年,1933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1945年在上海创建胸腔外科,他主编的《外科学》等著作,促进了我国外科学的发展,是我国胸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奠基人之一。摘自《历史上的今天》

②“文革”中,他因“复辟旧协和”挨批;过后,他竭尽全力于医大的复校和老三届学生的成长、回炉、招研和放宽考研的年龄限制等,以及后来开展国际交往,学术交流,送出去、请进来……对学生、同事和朋友,他都是尽其所能,有求必应。摘自方国栋《纪念黄家驷老师逝世三十周年》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黄家驷出身医生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才智过人,由于家中亲人因病早逝,使得他萌生了要当一名好医生的志愿。

B.医学报国是黄家驷的毕生追求,国家动荡、时局危难之时,黄家驷“决心为开创中国的胸外科事业披荆斩棘”,毅然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回到祖国。

C.黄家驷基础扎实,领悟力强,先后获得美国密执安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担任密执安大学中国留学生会主席。

D.“我感兴趣的是当一名好教师,当一名好的胸外科医师”。这句话是黄家驷的人生梦想,“好教师”“好的胸外科医师”也是他一生的最好概括。

E.晚年的黄家驷虽然告别了手术台,但依然笔耕不辍,从事外科学的研究,撰写、主编了《外科学》等著作,成为我国胸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2.材料表现了黄家驷哪些方面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3.本文在介绍黄家驷时,插入了一段协和医科大学1964级学生方国栋的回忆,这样写有何好处?请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孝顺女儿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你看,这雨下得多带劲!越下越大,简直就像洒水车洒的似的。我就喜欢下雨。要是现在能喝上一口酒就更好了!暖和暖和。可我大儿子不让,我大儿子是医生。大儿子可是我的骄傲!他从小就想当医生,后来真就当上了!而且还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医生,现在只应邀出国出诊。但他从来没忘了我这个父亲。我记得去年他从匈牙利回来的时候,给我带回来了那么多有意思的纪念品!一个布达佩斯的城徽纪念章,一套非常罕见的明信片。我儿子说非常漂亮,但怎么个漂亮法我还不知道,因为他一直没时间给我送来。但不管怎么说,他没忘记我这个父亲。这不,不久前他刚从意大利回来,马上就给我打了电话。“爸爸,你身体怎么样?把听筒贴到胸部,我给你听听心脏。”我知道,儿子是教授,通过电话就能诊断。“爸爸,”我儿子听完后说,“你心衰,以后别喝酒,别吸烟……最重要的是要经常出去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所以我这不是出来散步了吗?

今天我还去了我小儿子那儿。我小儿子今天过生日。小儿子也是我的骄傲!他小时候不爱学习,现在却是哲学博士。他没想到今天我会去,看见我时高兴得不得了!“爸爸,”我小儿子说,“你来了,真是太好了!我特意没请你,是怕打扰你。既然你来了,咱们就去厨房坐一会吧。【A我给你倒一杯你从来没喝过的格鲁吉亚葡萄酒,我妻子再给你从客厅的桌子上端点你以前从来没尝过的小菜来。”我和儿子一起把酒喝了。

我兴奋地回忆起了小儿子小时候有一次俄语考试得了2分的趣事。这时,他立刻起身把门掩上了:“这些回忆非常温馨,所以咱们还是留着下一次慢慢回忆吧。现在你还是回家吧,今天来的客人都是著名学者,他们谈论的那些话题你肯定也不感兴趣,而且他们烟抽得很凶,你心衰,最好还是回家休息吧。今天有足球赛,是斯巴达克队比赛。你记不记得我小时候,咱们总是一起给他们助威?差点忘了,你把这雨伞带上,外面雨越下越大了,你用不着急着还给我们,反正这把伞也破了。我们还有新的。”

就在我往门口走的时候,客厅里有个客人说:“同事们,现在按照传统,该为主人父母的健康干杯了。祝他们健康长寿!”【B唉!我老伴儿死得太早了,那么有名的学者对我们的祝福她都没听到,太遗憾了

我喜欢看下雨,等雨停了,我就回家,打开壁炉,坐下来看电视。也许我女儿还会给我打电话来呢。女儿也是我的骄傲!她是一所学校的教务主任,但她也向他那两个哥哥一样,没忘了我这个父亲,经常给我打电话。上周听她哥哥说我病了,马上就给我打来了电话!“爸爸,你的病严重吗?用不用我去看看你?要不我派几个学生去看看你吧?顺便让他们把你那儿的旧报纸拿回来……”两天前,我女儿又来电话了:“爸爸,你要是感到特别不舒服的话,就不用到我这儿来了。但我知道,你太要强,所以你要来的话,下了地铁,你就沿着那个街心花园步行来吧,顺路还能在小铺里买点葡萄酒,喝点葡萄酒对你的身体有好处。顺便也给我们买两瓶。我们这个门洞的电梯坏了,所以你就不用上五楼了,你到楼下的时候按门铃,我下去拿,咱们见个面……”你看我女儿想得多周到!

女儿为了我,换了三年的房子,那容易吗?“爸爸,我们家人多,已经两个孩子了,第三个也快出生了,又吵又闹……而且我丈夫还抽烟。可你需要安静,你心衰,所以得单独给你弄一个住处。”房子真就换成了!她用我们原来的那套房子给自己换了一套两室的,还给我在一座公寓楼里换来了一个房间。邻居是跟我同龄的一个老头儿,他也为自己的儿子也骄傲。他的儿子也住在本市。不久前给他写了一封信,老头给我读了好几遍。在公园里,他给那些老头老太太们都读了。所以我想说,孩子们啊,你们要是给你们的父母写信的话,一定要用结实点儿的纸写,因为你们的父母说不定要读多少遍呢!

我的两条腿都湿透了,我得回家喝杯热茶暖和暖和去了。也许我女儿又来电话了呢。足球赛开播前我先看看报纸。但愿今天斯巴达克队别输,要不我儿子该失望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中的老人一共有三个孩子,他们都很优秀,虽然他们的工作都很繁忙,但他们从没有忘记孝顺自己的父亲,比如文中多次提到他们给父亲买礼物、打电话等。

B.本文在语言方面朴实生动,采用对话形式推进情节,富有生活气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人物形象生动、立体。

C.这篇小说主要讲的是老人和其子女的故事,但在小说最后却又写到邻居老人的事,这就告诉读者在当时的社会中,老人的际遇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而是普遍存在的,由此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D.小说作者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是俄罗斯当代小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他的小说语言讽刺性强,主题表达有深度,作品中常带有一种“感伤的幽默”。

E.老人去看望小儿子,想起儿子小时候俄语考试得2分的趣事,他儿子立刻起身把门掩上,是因为这是他和老人之间的秘密,他想以后单独和父亲在一起回忆。5.文中“雨”多次出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2. 文中“雨”多次出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3.阅读文中两处画线句子,按照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①画线【A】中的两个“从来”能否删除?请作简要分析。

②请指出画线【B】中所用的描写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②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③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B.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德国柏林一个公园里,有十几条长椅,椅下藏有4厘米长的锥形钢刺。只要人们坐下来看手机时间超过10分钟,椅子就会发出警告,钢刺就会冒出来。许多游客说这样的椅子中看不中坐,而当地居民知道,这长椅是最人性化的设计。

这段文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在中国杭州举办。下面是这次峰会的会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